梁翰
【摘要】:储望华将中西音乐文化及演奏技法充分融合,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本文从其几个代表性的作品,对其钢琴音乐创作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其创作风格。
【关键词】:储望华;钢琴作品;创作风格
储望华,自幼热爱音乐,对音乐有很强的感悟力,创编出《解放区的天》、《翻身的日子》、《南海儿女》、《二泉映月》、《南海小哨兵》、《红星闪闪放光彩》、《浏阳河》等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集中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精华,反映出了储望华创作手法的日渐成熟。
一、储望华钢琴作品创作技法
1、二度音程的运用
二度音程能够表现一种空灵、清淡的意境,储望华正是觉察到了这一点,在其作品中大量运用二度,其最具代表性,把二度运用到及尽其所能的作品,是其2003年创编的《茉莉花》,在主旋律出现前,右手运用不同的二度音程跳跃在高音区,配上“五连音”节奏型,营造出一种茉莉香飘万里、花瓣纷纷落下的意境,以此来衬托左手优美的旋律,把江南特有的美好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茉莉花》,二度在其作品《翻身的日子》、《二泉映月》、《情歌》、《刘海砍樵》中也有运用;其中二度在《翻身的日子》中是用来模仿板胡的音色,主要运用了小二度;而在《二泉映月》和《情歌》中是为了表现中国的民族韵味和民族色彩。在《刘海砍樵》中用二度作为旋律的一部分,用二度音程来表现一个音响的效果,用在强拍强调了节奏重音,突出了民族韵味。
2、装饰音
在中国器乐作品中,适量使用装饰音,对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增加乐曲乐句的艺术感染力,有“画龙点睛”或“锦上添花”的作用。储望华对装饰音的运用,总的来说是吸取西方精华,继承中国传统,一切都为突显中国民族风格,在钢琴上奏出中国式的音调和韵味。如在《萧筝吟》中,用倚音来模仿民族器乐“筝”和“萧”的音色,在这里装饰音起到了主要作用;《二泉映月》中用大量琶音、短倚音、波音来表现泉水叮咚的意境。总之,装饰音已成为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的一部分,成为其展现个人风格的一部分。
3、七和弦的运用
七和弦有丰富和强化三和弦色彩和紧张度的作用,储望华在其作品中大量使用七和弦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他在《新疆随想曲》的第1小节用减七和弦弹奏第一个音,随后是减七、属七和弦连续使用,加上前16后8的节奏型和重音符号、强弱记号,塑造出哈萨克民族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劳动场景;在14-22小节大量使用各种七和弦,这时的七和弦已经成为曲调的一部分,气势宏伟,衬托出左手优美的旋律。整首作品除了八度下行音阶的部分,几乎用上了所有的七和弦,成功的塑造出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
七和弦作为钢琴和声的一部分,储望华自然在其作品中也会大量运用。不同的七和弦能够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在改编曲《二泉映月》的结尾处用了半减七和弦,用来表现乐曲中的幽怨、凄楚和伤感的情绪。在《幽谷潺音》中用了七和弦的分解和弦,通过音符的上行、下行来表现潺潺的流水声。在《在那遥远的地方》中,最后连续不断的使用各种七和弦,把全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二、储望华钢琴作品创作风格
1、民族风格
倾听储望华的钢琴作品,我们很容易就会被其作品中濃重的民族风格所吸引,无论是他的改编曲还是原创曲,都很有民族民间音乐的韵味。如《二泉映月》、《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等都是在中国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编出来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钢琴作品。
1.旋律
在旋律上,储望华擅长从民间音乐、戏曲等中国传统音乐中寻找灵感,以提取有用的曲调和素材,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又富于个人特色的钢琴作品。这主要体现在其钢琴改编曲中,如其钢琴作品《猜调》是根据云南同名民歌改编而成的,原曲是云南广泛流传的一首儿歌,歌词描述了一种有趣的猜谜游戏,呈对唱形式,一问一答;旋律生动而易于歌唱。储望华在改编时采用了原旋律,又加入了前倚音和跳音符号,在节奏上比原曲慢半拍,左手配上跳音和弦进行伴奏,既充满了儿歌的趣味性又丰满了和声,这样旋律听起来就更加柔和生动,而且云南当地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韵味也都显露无遗。
2.音色节奏
在旋律音色和节奏方面,储望华热衷于从中国不同的民族器乐中获取优秀素材,以在钢琴上弹奏出不同民族器乐的声音,令其作品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民族风格。中国的民族器乐曲自古以来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让人百听不厌,因而储望华在钢琴创作中对它也有借鉴。如作品《夕阳箫鼓》形象地在钢琴上模仿出了很多民族器乐的音色及技法。
而在节奏上储望华模仿了打击乐器的节奏型,如《新疆随想曲》的主要节奏形式有三种:其一是前8后16或前16后8,这种节奏给人一种急迫感,又不如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般急,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塑造出哈萨克民族热火朝天、紧赶慢赶的劳动场景;其二是均分节奏,这种节奏很舒缓,固定节拍,给人一种舒适、有组织有纪律的感觉;其三是切分节奏,这种节奏型出色地表现出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民族气息十分浓厚。
3.和声
在钢琴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选择和运用何种形式的和声直接关系着作品的风格与派别。储望华在选择和声时,为使其钢琴作品趋向民族化,常以西洋传统和声为基础,而后添加一些民族和声因素(如五声调式等),这样组合起来的和声既独特又富含民族性,充满了别样的新奇。如在《春江舟影》60-62小节中,运用了加音三和弦,和五声性和弦来丰满和声,听起来既新鲜又具有吸引力,同时旋律音在横向和纵向的结合上,出现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四、五度和弦,这就凸显了整首作品的民族风格;同时96小节调式的转换,使得音乐的色彩变得明亮起来,表现了春江中舟影的斑驳,安静祥和。虽然在这首作品中也有印象派风格的影子,但储望华充分运用了民族音乐创作技法,旨在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
另外在改编曲《二泉映月》中为了能够细致地刻画瞎子阿炳凄惨的一生,储望华从第9小节开始用了很多七和弦、九和弦以及四五度音程,通过和弦的不断变化来丰富和声,增加了作品的民族韵味,强化了民族风格,把民间艺人悲凉的生活描写得细致入微,听起来也不禁要为主人公的命运扼腕叹息。
4.曲式结构
在曲式结构上,储望华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曲终性、渐变性和衍展性,并运用了变奏这种民间传统发展手法。如其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是对二胡曲《二泉映月》做了“必要的剪裁和压缩”[3],把二胡曲的主题加5次变奏改编为钢琴曲中的主题、三个变奏加上一个尾声,这就沿袭了中国传统音乐“散起、入调、入景、复起、尾声”(即散、慢、中、快、散)的结构特点。如下图所示:
其次,储望华遵从了中国民间音乐发展手法中的“句定恒尾”原则,把其作品中的中心乐思和主题旋律在全曲的末尾作了再现,如作品《浏阳河》、《解放区的天》、《正月新春》在末句突出和强调了第一句旋律。
以上这些作品大部分是储望华在创作初期,即出国前完成的作品,由于国内环境影响,学习的、接触到中国作品很多,因而作品中充满的是浓郁民族风格。
(二)多元化风格
储望华经过在澳大利亚全面的学习,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扩展,作品不再局限于改编民间原有的歌曲和器乐曲,不再像创作初期那样用民间旋律配上和声,开始走上了一条自主创作的道路。他综合以前所学技法,大胆创新,揉合了中西方各种风格和派别,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形式上除了钢琴改编曲、独奏曲外,还包括交响曲《灰烬星期三》、《秋之泣》,大合唱《华夏情怀——旋律与变奏》以及其他器乐曲、大提琴与钢琴《随想曲》,小提琴与钢琴《海岛之歌》《第三钢琴协奏曲》,由此可见其创作领域也趋于广泛和多样化。
储望华认为,“现在作曲家是不甘于‘重复浪漫派的,但我想把浪漫派风格、现代手法及中国的民族风格都溶于一炉,‘揉在一起。”[4]《钢琴前奏曲六首》是储望华此种想法的集中体现,而《幽谷潺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储望华在这部作品中借鉴了印象派作曲大师德彪西的音乐作曲手法,将它与中国民族调式融和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山涧清幽、溪流潺潺的画面。如德彪西在作品《水中倒影》中运用连续的分解和弦来表现水面上的波光粼粼,而《幽谷潺音》也采用了这种手法并加入了民族调式中的五声音阶来填充。
晚年储望华的很多曲子都有印象派风格的影子,但他本人是喜欢浪漫派风格和古典乐派的,又在澳大利亚学到了现代技法,他把所有这些风格因素與民族风格充分融合,多元化风格由此产生。储望华认为“民族化的问题,并不是民族风格本身的问题,实质上是如何继承我国从古至今的优秀艺术遗产;如何借鉴吸收外国优秀的艺术遗产,以及如何不断吸收新的时代音调,有助于民族风格的发展和创新的问题”[5]。因此,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发展中国的音乐,即使在晚期,他创作风格的多元化中也还是清晰可见一些民族风格的因素。
从储望华的第一部作品问世,50多年来他对钢琴音乐的创作从未间歇过。他所创作的许多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深得人们喜爱。现虽然身在海外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生他养他的祖国,始终把“发展中国的钢琴事业”作为其刻苦学习和创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中国风格”贯穿在他整个钢琴音乐创作的过程中。
坎坷而又丰富的人生经历磨练出储望华坚韧的性格和对人生乐观向上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熏陶和他对当今世界文明的深刻认识,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世界的多元化使他的作品既富有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含蓄美,同时又不乏时代精神的开放与包容。在储望华的身上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和世界对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钢琴音乐家的深远影响,及他完美的将民族与世界通过音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储望华不停的用大量文章来表达他对钢琴音乐的理解,内容涵盖了钢琴教学、钢琴创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即使在他60岁的高龄,仍然参加音乐会的巡回演出,仍然致力于中国钢琴音乐的传播和推广,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以及中国钢琴音乐文献的积累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既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资源,为以后的作曲家们提供了珍贵的创作经验,也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焦奕博.储望华钢琴作品创作风格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2.08.25
[2]王军.储望华钢琴音乐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J].2003.05.01
[3]黄芳.储望华钢琴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地位[J].歌海.200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