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象成因及干预方法探究

2016-05-30 08:11:08张世磊
亚太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手机控大学生

张世磊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校园中手机的使用已经逐渐普遍起来。大学校园中,出现了课堂“手机控”现象,对大學课堂的教学效果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威胁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具体可实施的干预方法,以求改善大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手机控;干预方法;大学生

前言:我国的经济正在持续的稳定增长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大学校园中,手机正在逐步侵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课堂中甚至出现严重的“手机控”现象,严重威胁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手机控在发展后会成为一种不能自控的情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象的成因分析

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大学生将手机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在离开手机后会有失落感,这是课堂“手机控”,分析该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

大学校园中的多数教师比较擅长理论研究,在教学素质上有所欠缺,无法呈现出比较有吸引力的知识,在内容上多偏向于理论化,缺少实践环节。纯理论化的课堂中,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使得学生对手机表现出渴望。

(二)课堂管理过于宽松,学生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

大学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较为宽松,而多数教师不会对学生的课堂玩手机行为进行限制,因而,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大学生则会开始在课堂上玩手机,并逐渐发展为课堂“手机控”,严重影响学业成绩。

部分大学新生自控能力较差,因为刚经历完高考,大学是一个没有压力的地方,开始放任自己,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态度上不端正;部分高年级同学面临日益紧张的学业、就业压力,不自禁在手机网络世界寻求释放和逃避;同时,由于教师的放纵以及学生的行为影响,缺少理性控制能力的大学生则会被迷惑,无意识地成为课堂手机控中的一员。

(三)信息时代风云变化,手机承担学生的信息需求

大学校园生活比较单一,而现代社会又是风云变化,校园的单一生活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部分学生使用手机了解社会,或者寻找感兴趣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是在习惯性地接受手机带来的信息轰炸过程中,也更不适应按部就班的课堂信息传递方式,进而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四)手机费用在可承担范围,应用广泛为客观因素

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对手机控现象起到了推动作用。现代信息时代,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因而手机的价格也不断下降。手机的价格根据出厂日期、品牌、质量等有很大差距,可以说,对于不同消费水平的学生而言,有着不同价位的合适的手机。而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必需的情感交流、信息获取、沟通等的工具[1],因此,大学生现在多人手一部手机,甚至不少大学生持有多台手机。这也是课堂手机控现象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二、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象的干预方法分析

(一)教师引导大学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良好的生活及学习态度

大学时代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重要塑造阶段,而课堂手机控现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学生三观的建立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大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手机控的危害,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加强课堂的纪律管理,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2]。减少对手机的依赖,主要还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培养自己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得到转移,对手机的依赖也就会减少。学校应该建立人性化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手机正能量,减少负面影响。

(二)提高课堂内外活动的丰富性,不断缓解大学生对手机的心理依赖

手机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本身不具有好恶,而是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影响。大学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善,不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促进教学内容的切合实践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善教学的质量水平。杨玲教授认为[3],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其解决的关键是引导大学生寻找自己的生活重心,将自己的生活不断充实,通过参加多样化的活动,有效避免学生对手机的过分关注。大学可以利用文化节、学科竞赛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特点,举行一些具有特色的活动,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摆脱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培养出合理应用手机的良好生活习惯。

结束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应该具备较广泛的知识面,并能够及时掌握社会的发展动态,具有特别强烈的信息需求。而手机则为大学生更方便快捷掌握动态信息提供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有用的信息资源。而课堂手机控现象则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生存质量以及心理健康,大学生要在积极利用手机功能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手机的使用场所、时间,形成良好的手机应用习惯。

参考文献:

[1]吕晔,陈思,孙悦,李涛涛.对大学生“手机控”现象的反思与建议——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15,03(09):136-140.

[2]钱允凤.“手机控”教学环境下高职学生职业英语有效学习策略探索与研究[J].海外英语,2015,19(12):16-17.

[3]冯晓岚,王玉亮.手机控时代的高校社团建设[J].高校辅导员,2014,02(08):50-53.

(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猜你喜欢
手机控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手机控”父母让孩子很受伤
现代家长(2016年9期)2016-10-27 09:47:49
高校“手机控”行为探析
高职学生课堂“手机控”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学霸成了“手机控”怎么办
儿子是个“手机控”
现代家长(2016年2期)2016-02-26 22:17:27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