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吉盛
摘要: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学会发掘课文中的“美”,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本文提出,语文教师要找出典型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及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审美创作。文中结合初中语文人教版实例,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必备基础和前提条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注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审美的教学主要是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活潑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在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找出典型形象,树立美的事物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许多“美的事物”。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要素都和“美”有关。首先是课文,语文课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体,古往今来的很多名作都涵盖于课文中,能够从各种角度体现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其次是语言,即老师可以利用“听”与“读”这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最后是汉字本身。中国汉字本身就具备许多美的特点。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典型形象,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文《秋天》,其中有许多美的事物和语言。如“伐木声飘出幽谷”、“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还有“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类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的优美语句。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句的情感和审美基调,然后再问学生:“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等。老师再加以渲染,让学生感受诗中出尘脱俗的宁静、悠远、清柔的秋之氛围,还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美句进行背诵,并阐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典型的美好事物,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
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体验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人物形象等,使学生对“美”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老师要指引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美进行深层次的品味,并在对课文语言特色产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让学生对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展开更加深入的体会,使学生的道德情操与审美能力全方位提高。
例如,初中语文人教版中《最后一课》,这篇小说塑造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并通过细致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人物形象,然后整理思路,用简单的语言复述课文,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再询问学生:“小说语言有怎样的特色?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分别是怎样的人?”“为什么小弗郎士觉得今天的课全都能听懂,感到很容易?”学生通过这些思考,可以先感受到小说的语言美,然后通过对小说丰满人物形象的了解,体会到其中的深刻情感,培养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通常情况下,仔细分析研究文学作品,才可以发现并了解文章的艺术特点。如果没有对课文进行深入解析,学生很难明白文章所讲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初中语文教材中收纳的文学作品大多都是短篇散文、小说、杂文、诗歌等,还有的是中国古代文学著作,或是长篇文学作品的节选,其体裁与形式丰富多样,表现手法也各有不同。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研究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技巧,并学会在课文中寻找问题、解答问题,通过对文章特色和问题的分析,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初中语文课文中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深切地表达出了父子之间的情感。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事件发生的背景,再向学生提问:“文中总共提到几次背影?作者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自主找出,文中提到“背影”的地方共有四处。这时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思考每次描写背影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什么作用。并让学生说出,最令自己感动的“背影”是哪一处,为什么。通过对课文的仔细分析,学生能够培养出对文章的审美鉴赏能力,领会到课文的精妙之处,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审美创作
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的训练,促使学生将学到的东西以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现出来。教师要注重写作教学,指引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美、感知美、创造美,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审美感受升华为审美创作,鼓励学生跨入更高层次的审美领域。老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美进行自主观察和探究,建立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再让学生用美的文字表现出美的事物或形象,歌颂自己心目中“美”的情操。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走向户外接触自然,感受花、鸟、鱼、虫、山、水、树以及四季变化等各种美好,在自然中寻找到创作灵感。
例如,初中语文课文《敬畏自然》,文中写到了宇宙的神秘,大自然的奇妙以及人类的智慧。老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答,能够整理好文章的大致思路。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种大自然中的事物,体会自然之美,再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下一篇文章,记录自己在这次课外实践中的所见所得。从而锻炼自己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索昂扎西.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J].赤子(中旬),2014,04:184.
[2] 冯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学周刊,2012,05:93.
[3] 郭立锋.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学周刊,2015,0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