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

2016-05-30 21:15卜洪运陶玲玲赵琳皓
商业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技术促进作用生产率

卜洪运 陶玲玲 赵琳皓

文章编号:1001-148X(2016)11-0053-08

摘要:基于指数功效函数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4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与分析。首先,运用Eviews软件对两个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得到两个变量的长期与短期关系;然后,参考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两个变量函数关系进行假设,并通过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增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主要体现在对技术进步的贡献上;随着促进作用边际效应递减,当促进作用达到某一最大值,影响力达到稳态水平。近几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已经趋于稳定状态,因此,京津冀应该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加大力度改革科技体制,突显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集群;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分析法;Eviews软件协整分析;MATLAB软件曲线拟合

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7-27

作者简介:卜洪运(1962-),男,呼和浩特人,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金融工程;陶玲玲(1991-),女,辽宁铁岭人,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赵琳皓(1990-),女,河北衡水人,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金融工程。

基金项目:中共河北省委讲师团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6091。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发展方式越来越普遍;在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高技术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方式也备受关注。高技术产业集群这种高人力、高财力的投入,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是研究的焦点问题。

对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范恩(Fan)和斯科特(Scott)(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和东亚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存在着极强的双向促进关系;王怡然(2009)通过分析发现,西安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影响,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张兆昕(2013)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得到晋江市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并且贡献率达到99%。

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主创新、FDI技术溢出、技术进步等对它的影响作用上。李国璋(2011)基于VAR模型得到自主创新可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日趋显著。刘丽(2014)通过最小二乘估计分析发现理论上技术进步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证分析得到,我国近20年这种影响效果并不显著。Beeson(2010)研究发现,集群集聚经济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极大关系,而规模经济和技术变化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措施,前者与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后者呈正相关关系。Akinwale(2012)等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尼日利亚研究发现科技研发、创新、劳动力及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并分析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占经济增长比例。

对于全要素生产率与各产业之间关系研究,Raab和Kotamraju (2006)基于DEA模型对美国的高技术产业进行效率排名,结果得到高技术产业对某些州的经济增长有极大促进作用;陈柳(2010)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并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度主要通过后者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张公嵬等(201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FDI与产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基于集群及全要素生产率对高技术产业的研究,Chung Jen Chen(2006)等基于高技术园区的发展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利用DEA模型,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台湾新竹高技术产业的六大行业的增长潜力,针对不同差异给予政策建议;王大鹏和朱迎春(2009)通过Malmquist指数进行动态研究,得到提高技术和要素利用效率可以带动高技术产业发展,而技术进步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焦爱英等(2010)人基于竞合理论对高技术产业集群构建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生命周期趋势图。

目前国内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主要为回归分析、VAR模型及DEA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自主创新、FDI及集群集聚度等方面;对于高技术产业集群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相对较少,仅仅局限于集聚度方面。本文选取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状态的重要指标竞争力,来分析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MATLAB软件和Eviews软件,通过实证来研究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内生竞争力和外生竞争力两个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阈值和维度改进的指数型功效函数测算各级指标评价值,采用AHP-熵值法确权,最后用组合赋权法得到最终评价值。运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对2000-2014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一,利用Eviews软件对两个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单位根检验确定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都是平稳的;协整检验表明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表明集群竞争力增长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原因,即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通过建立VAR模型,得到两个变量的脉冲响应分析图,表明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增加在短期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持续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期影响不再改变,两者处于稳定发展状态;通过方差分解得到集群竞争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贡献率约为6%,说明竞争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根据Eviews检验结果,参考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分析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和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函数关系进行假设。利用MATLAB软件对两个变量进行曲线拟合,对假设进行检验。得出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作用,但边际效应递减,当影响力逐渐增大到某一稳定值后不再增大,最终趋于稳定。

第三,通过DEAP软件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得出集群竞争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方面。由拟合图形可知,近几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已经趋于稳定状态。因此,京津冀应该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加大力度改革科技体制、突显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促进竞争力的提高,进而刺激京津冀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以下相关建议:首先,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对京津冀全要素生产率的短期促进关系说明充分发挥集群竞争力效应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京津冀应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刘雅君和卢婧,2015),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加大力度改革科技体制、突显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其次,技术进步是集群竞争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应该转变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在保持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将集群竞争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适当转变到技术效率上来。最后,在京津冀区域内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化,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有特色、有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使产业集群借助外部知识及信息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Fan C C, Scott A J.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 Survey of Spatial Economic Issues in East Asia an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Regions[J].Economic Geography, 2003(79):295-319.

[2]王怡然. 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3):144-148.

[3]张兆昕. 晋江市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19):145-147.

[4]李国璋,刘津汝.自主创新、FDI技术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互动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1(6):89-91.

[5]刘丽, 杨毅. 技术进步对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4(12):120-123.

[6]Beeson P.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Manufacturing, 1959-73*[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2010,27(2):183-199.

[7]Akinwale Y O, Dada A D, Oluwadare A J,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Nexus of R&D,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Nigeria[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2012(11).

[8]Raab R A, Kotamraju P. The Efficiency ofthe High-tech Economy: 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Indexes Versus a Performance Index *[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2006(3):545-562.

[9]陈柳.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12):60-66.

[10]张公嵬, 陈翔, 李赞. FDI、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制造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 2013(9).

[11]Chen C J, Wu H L, Lin B W. Evalu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Taiwan′s science park[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06(4):452-465.

[12]王大鹏, 朱迎春. 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动态分解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8):104-107.

[13]焦爱英,马军海,王潇.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竞合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4):50-54.

[14]彭非,袁卫,惠争勤. 对综合评价方法中指数功效函数的一种改进探讨[J].统计研究, 2007(12):29-34.

[15]卜洪运,陶玲玲.基于指数型功效函数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6(7):19-27.

[16]刘志迎,叶蓁.中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9):22-27.

[17]唐冲,惠辉辉.基于Matlab的高斯曲线拟合求解[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3(8):1262-1263.

[18]汪禹. MATLAB在曲线拟合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8):8-9.

[19]刘雅君,卢婧.新常态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环境条件与推进机制[J].浙江学刊,2015(6):188-193.

猜你喜欢
高技术促进作用生产率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论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固定成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yslt2r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