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涵
我的家乡淮安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家乡的菜肴闻名遐迩,家乡的茶点风味独特,蟹黄汤包就是其中之一。
蟹黄汤包不仅鲜美独特,还有一段典故:据史料记载,清朝道光皇帝南巡,来到淮安古城,吃了蟹黄汤包后龙颜大悦,夸道:“真乃人间第一鲜也!”淮安的蟹黄汤包由此驰名京都。官员富商到淮安必尝此美味佳肴。
家乡人很好客,如有贵客临门,总要请客品尝蟹黄汤包。从外观上看,蟹黄汤包有二绝:一绝皮薄如纸,晶莹透明;二绝皮虽薄透而不破,口张汤满而不溢。每一个包子平放在盘子里,端起盘子晃动,汤汁也随之晃动,你想象不出面点师靠什么本领把这汤包从笼屉里完整地拿出而丝毫不破。
面对晶莹剔透、绵软异常、香气扑鼻的汤包,怎么吃很有讲究。有人总结说:“轻轻提,慢慢移,先喝汤,后吃皮。”如果用吸管,是吃不出那份感觉和滋味的。先用筷子在包子上戳个洞,俯身吸食。吮吸汤汁是一种享受,细细品尝,那鲜美的感觉妙不可言。汤汁吸光后,将蟹黄、蟹肉等馅和皮吃光。
但凡吃过蟹黄汤包的人,总会好奇地打听制作方法。这一大包汤汁是怎么包进薄如纸的面皮中的呢?面点师告诉我们:做汤包的工艺要求很高,要选用上好的蟹黄蟹肉,加上肥母鸡和五花肉熬成脂膏,经冷冻后做馅,有的还加上虾仁、海参丁、鱼皮等,用上等白面擀成极薄的皮,捏成包子,入笼蒸制即成。蒸熟后,包子馅化成汤水,故名蟹黄汤包。蟹黄汤包出笼时,把它从笼屉里取出,放入碟子中可不容易,拇指、食指、中指轻轻一撮一提一放,那劲道、那速度恰到好处,非技艺高超的厨师是不能保证汤包完美无缺的。
蟹黄汤包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我们在用这绝品美味招待客人的时候,心中充满自豪,很敬佩前辈们能做出如此精美并驰名天下的食品。这难道不是智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