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红
摘 要: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备受企业的关注,成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管理内容。高校以市场为导向,就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在管理学中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来输出对企业对社会有用的管理学人才。本文简要说明了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作用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质量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问题;改革对策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竞争核心进入管理维度,管理精细而有效才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在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管理成为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动力。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就是为了进入企事业单位,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管理学教学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就特别重要。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教育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存在众多的问题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新型管理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价值体系中去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
1.1 是提升高校实践教学水平的需要
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成为高职院校的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高职院校能够将企业作为切入点,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实现由学到用的零距跨越。因此,在管理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更是将企业导向作为常态化教育手段,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学人才。
1.2 是加强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管理学人才进入企业后,需要在管理岗位上发挥一技之长,为企业的可持续战略注入新的生命力。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运作的模式,懂得企业人力资源配合与调动的实际意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进行现场管理的能力,正确面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在学习阶段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因此,在就业时因为更能明白人力资源的意义而成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得到更多的选择机会。
1.3 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育体系
在管理学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重要的一环,为高职院校管理学专业的内涵提升作用很大。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面时间虽短,但却增加了学生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内涵。而且,由于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得到了完善,一改过去单一的专业课程限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2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的进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战略发展必不可少的管理内容,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抓手。正是源于这一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日益攀升。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人才输出量大,精细化程度低,使得这类人才难以达到企业期望,培养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成为校、企的融合的关键点。为了迎合社会需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管理学学生不但要懂管理,还要懂得人力资源如何科学管理,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配合熟练的计算机技术操作来解决企业战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3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3.1 实践性教学环节缺失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由于教师经验不足,再加上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机会,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往往只停留在理论教学层次,实践教学十分的匮乏。而且教学方法也难以有创新,课本知识的拓展无法实现。即使需要实践的环节也仅以理论讲解形式来完成,这与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培养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生也仅仅是理论型人才,真正跨越到实用型的人才是凤毛麟角,这也失去了市场导向的意义。然而,高职院校的管理学人才理论掌握深度又与高等院校大大不同,使得高职院校的管理人才上不上,下不下,处于尴尬的市场地位,难以在竞争中形成优势。
3.2 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虽然高职教育的实用型人才多为企业所追捧,但这是在实用型人才应用价值较高的前提下的。就目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而言,理论大于实践,内容缺乏时代感,事例难具现代企业的特点,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理解和运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种落后的课本内容与市场需求产生很大的脱节问题,人才的实用性难以体现,也就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缺口大的实际问题。
3.3 考核方式单一
教学考核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考核中,虽然强调了要进行形成性考核,但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使得考核仍旧显得单一、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本是实践性课程,理论教学难以收到效果,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因受到某些外在条件的限制,仍是缺乏针对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考核。这种稍显单一的考核制度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思想上都不能起到引导促进作用,无法为学生的创新思想提供阵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很是必要。
4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4.1 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理论学习
虽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但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是实践应用的动力源泉。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中,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改革,理论学习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依托。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理论教学为多样化的理论教学,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情况不同方法,构建多元化的理论教学模式。难点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深入剖析,并不断强调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对于普通内容,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进行小组学习,任务驱动法学习、合作学习、集中法学习等等,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4.2 使用实例教学法,增强学生的理解程度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特点是实践中渗透理论,理论中渗透出实例。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来构建实践平台,走出校园与企业进行沟通搭建校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际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例引入教学中,而且可以将校园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例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企业竞选上岗的实施案例,校内学生干部竞争上岗的亲身经历等,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结合的最好例证。通过这些例证的全程解读,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实践意义,从而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3 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模拟教学是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具有提升学生实战能力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来消化相关理论并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当然教师要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学生运用人力资源知识的方向。
4.4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而不断更新发展着,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等需要不断引进高职院校教学中去,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新鲜而及时的知识、方法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因此,在选用教材时只能在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理论知识点相对完整中选择最适用的。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教师就必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断充实自己,将必要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补充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
4.5 建立多维的教学考核体系
单纯的笔试考核模式或者简单的所谓形成性考核模式并不是最佳考察途径,教师应从课程的性质出发,根据课程特点来制定多维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体系。把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掌握情况结合起来,对课堂考勤、回答问题、平时作业、课外调查报告、卷面成绩和实践操作等进行综合的评价,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基本理论概念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小艳.浅淡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J].商,2015(06).
[2] 王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
[3] 陈刚.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25).
[4] 徐星星.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4(19).
[5] 朱春江,庄红蕾,颜静,段云鹏.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6] 张浩,张兴梅.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