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梅英
【摘要】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 正确计算;计算能力;知识技能
计算是小学数学知识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 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教材对计算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计算的目标、难度和強度及方法都作了相应调整,明显删减了大量繁琐的大数据、多步骤运算,同时还降低了计算的难度. 但新课程的实施并没有改善学生计算正确率低的现状,反而有越来越低的趋势. 几乎所有学生都把原因归结为粗心,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也持相同观点. 其实并非如此,学生在计算中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导致的. 有些学生认为计算枯燥无味,造成兴趣淡薄,也有些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注意力分配能力差,更有学生算理不理解,基础不扎实.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组织学生积极探索算理、算法,培养良好计算习惯,使学生在正确计算的过程中实现个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1. 从情中入手——培养兴趣,触发愿望
计算本来就是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加之大多数老师在计算教学中不联系实际,使学生对计算题感到枯燥无味,没兴趣,因此在计算时不能全面准确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算法,题目未看清就动笔,做完不检查,从而造成了计算失误.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活情境. 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 如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讲,以小猴子,小猫等卡通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形式的数学题,已显然不适用了,这一学段创设的计算教学环境一般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实践为主,如在超市购物所遇到的计算问题,在课间活动中遇到的计算问题,等等. 这样学生才能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喜欢上计算课.
2. 从行中入手——注重常规,养成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克服心理因素障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因此教师应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并做到以下四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养成“一读、二看、三想、四算”的良好习惯:“读”是认真读题,“看”是看清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想”是想清计算方法和顺序,“算”是按想的思路认真进行计算. 二是认真书写习惯. 书写无错是计算正确的必要条件. 无论是作业还是草稿,均严格要求学生格式规范、书写整洁. 三是养成检验的习惯. 检验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示范和指导,提高学生对检验重要性的认识,使检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养成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了.
3. 从意中分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是要以清晰的思路、简练的讲解和灵活的探究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
此外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灵活地以学生喜爱的载体把算理和法则用“儿歌”或“顺口溜”等形式,让学生容易记忆和加深理解. 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时,引用下面的儿歌:“加减乘除是一家,我们学习要用它;加和减是弟弟,乘和除是哥哥;两个弟弟一样大,两个哥哥一样大;哪个在前先算谁. 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减. 妈妈的怀抱是括号,括号里是谁先算谁. ”
4. 从形中纠正——对比错例,预防定式
思维定式表现为思维的趋向性,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就跟建立数学模型一样,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负面的影响也随之而来,出现新旧知识相互干扰,互相影响. 这是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的一种错误方式,特别是两种知识相接近时,错误的比例会更高. 由于四年级学习了小数加减法,五年级学习小数乘除法时,一些同学列竖式时就照着小数加减法那样,小数点对齐来做和简便运算时把乘法分配率和乘法结合律混淆使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及时了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全班集体讲评,既达到解决问题又有预防的目的. 对于那些形近而且易错的试题,应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式的副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5. 从练中入手——内化方法、提高能力
计算的基本功要坚持天天练,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程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估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教学的起始环节,准确、快速的口算是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重要保证,同时估算又是检验答案的有效途径. 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的更加熟练、准确,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
总之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是一个漫长,麻烦,细致,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徐速.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李红.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黄云生等.小学数学解题常见错误分析(第3 版)[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