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内蒙古旅游产业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明确转型升级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基于此,本文首先从产业集群、旅游产品和从业人员3个方面阐述了内蒙古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相关问题,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了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举措:构建旅游产业链;加强自身旅游宣传;强化区域合作。
【关键词】内蒙古;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相关问题;举措
旅游产业是内蒙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内蒙古自身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资源环境等,要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转型存在不小的压力。而在国家旅游局颁布《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之后,也迫使内蒙古需要加强对旅游产业的改革创新,以全新的姿态面对来自市场的竞争,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一、内蒙古旅游产业转型涉及面临的挑战
1.内蒙古旅游产业集群不足
实现产业集群是实现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说来,内蒙古旅游产业的集群还存在不足的情况,不仅规模较小,而且聚集程度较差。分析其中原因不难发现,内蒙古幅员辽阔,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的距离较远,难以形成有效的聚集。同时,内蒙古大部分旅游产业都着重于生态旅游,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较浅,而某些地区存在恶意开发的情况,这就使得难以形成产业集群。
2.内蒙古旅游产品单一
内蒙古旅游产业主要是依托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因此在旅游产品方面还存在产品单一、初级的问题,缺乏综合性、特色性和高经济性的旅游产品。不仅旅游产品较为单一,而且还存在相似的情况。即在不同的旅游景点,所贩售的旅游产品基本上是相似的,缺少具有景区特色的产品,导致旅游产品竞争力不足。
3.内蒙古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根据行业调查显示,内蒙古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中,大部分人员都是当地的原住居民,其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旅游专业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也仅仅是从事一些初级的旅游工作,如向导。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对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了严重的制约,使得内蒙古旅游经济发展受挫。
二、内蒙古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途径
1.构建旅游产业链
实现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首先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首先,基于内蒙古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以精心打造一些旅游专题,如“草原之旅”、“寻风之根”等。通过这些旅游专题,将不同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由此从较为深层次的层面实现旅游产业的联系和集群。
其次,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精心打造。内蒙古的旅游资源具有原生态、独特性和垄断性的特点,具备非常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对于行业人员而言,需要充分明晰内蒙古旅游资源的优势所在,深入分析市场对旅游产品的切实需求,以此为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整合。
最后,加强旅游产业链的完善。旅游产业不仅仅是对景区的观光赏玩,还涉及到住宿、购物、交通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还需对这些方面的产业加强构建,使其成为旅游产业的配套环节,以此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在给与消费者良好旅游体验的同时,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
2.加强自身旅游宣传力度
就当前的市场情况而言,内蒙古旅游产业和一些传统的旅游大省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这些传统的旅游大省都有一些全国知名甚至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由此吸引消费者,这些知名的景点就成为了旅游产业无形的宣传。所以,为了应对市场,内蒙古旅游产业也需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平台投放宣传的形式,实现宣传全覆盖。比如,话题营销,通过互联网制造相关的话题,引起网友讨论,实现旅游产业的宣传。公交广告,可以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投放公交车宣传广告、站牌广告、地铁广告等,切实向消费者展示内蒙古的旅游产业。网络推广,可以和各大网站加强合作,通过网络推送的形式向消费者宣传内蒙古的旅游资源。
3.强化区域合作
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市场了,想要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联合。因此,内蒙古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可以和周边省市构建旅游产业合作发展关系,建立联动的旅游产业,推出综合化的旅游产品。不仅如此,由于内蒙古与蒙古国接壤,因此也可以积极开发中俄、中蒙边境旅游市场,实现国家间的旅游合作。在加强区域合作的同时,由于地方之间、国家之间存在不少差异,因此需要加强对旅游人才的培养,以优秀人才作为基础,推动区域合作的实现,以促进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
三、结束语
旅游产业是内蒙古的支柱型经济产业之一,在市场和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其需要实现转型升级,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发展。因此,需要认识到当前在产业集群、产品和人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构建产业链、加强宣传和实现区域合作等手段,实现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珊,吕君.内蒙古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初探[J].经济论坛,2012,11:50-52.
[2]马艳国.内蒙古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06:99-102.
作者简介:
冀永丰,男,汉族,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民族经济理论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