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果
摘 要 数学教育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养成及数学兴趣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硬性灌输等缺点。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推行开放式教学势在必行。该教学改革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让学生从知识和思维上都进行开放,特别在小学阶段,能让学生在启蒙阶段就进行思维的拓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开放式教学 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68-02
一、开放式教学法的五大基本原则
(1)主观能动性原则,是指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过程性原则,是指不仅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组织学生多体验学习的过程,通过对学习的观察、归纳、总结、讨论,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了解数学推理发展的过程。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让学生感兴趣,只有让学生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强化数学与现实的关系,从熟悉的生活中进行数学举例,从而强化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4)合作性原则,在教学中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研究中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与研究,从而共同克服困难、获取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
(5)开放性原则,是所有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要记住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提供学习空间,主要应激发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和发散性。
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遵循这五大原则,对教学作出科学合理的设计。
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1.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也主要是如何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式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空间方面,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促进参与,我们在学生座位编排上,不局限于两人一桌,全体学生面向讲台的单一坐法。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便于展开小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空间。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应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民主,达到较为开放的教学氛围。
2.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开放式教学强调人本主义,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给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活泼、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应将教学目的转向“能力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注重方法的学习大于知识的摄取,进而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开放式的教学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不同见解。相对于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更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潜能。
3.巧用情境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形象思维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利用具体的事物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中有着丰富的主题情境资料,将情境教学有效纳入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将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我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利用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图形,启发学生观察图形中的“角”,再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亲手触摸感受,接着用折纸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角的形成过程以及角的大小比较。这样既不枯燥乏味,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数学空间思维奠定了基础。
4.开放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将数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开放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应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将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数学引入课堂教学中。
5.创建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之间积极的互相支持、配合,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在难点、重点处让学生讨论,在建立概念、理解算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等多方面的实践,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一旦得到激发或形成,它会自始至终贯穿合作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加强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