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业链概念研究综述

2016-05-30 13:50刘维蓉胡期丽郑林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国内综述产业链

刘维蓉 胡期丽 郑林

摘要:1985年,我国文献中开始出现“产业链”一词。1988年,张文合对产业链作出了定义,此后,不同学者从产业的前后联系、产业联系形成机制、产业前后价值增值及网络形态等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链的定义作出了说明。

关键词:国内;产业链;概念;综述

在我国,从文献资料上看,1985年,姚齐源、宋武生、李国忠、殷君伯、过杰等学者在学术期刊中开始著有“产业链”一词,但未对其定义有明确阐述。1988年,张文合在“青海省工业战略性优势产业群决择”一文中对产业链做出了定义。1990年至1993年,傅国华在课题中,从农产品的角度提出了产业链的概念。此后,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链的定义作出了说明。

一、从供给和需求等前后关联的角度解析

在产业链研究的最初,学者们多仅从分工角度,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解析产业链,认为产业链是由产业之间供给和需求而形成的一种顺序向的前后关系。从文献的梳理来看,这种从供需角度解析的概念也是在发展变化的。最初的解析相对静态,仅停留在生产要素的提供和购买上或单纯的供给和需求上或单纯的投入与产出上形成的链条状联系。如:1999年,陈博在“产业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文中指出产业链是不同的产业通过生产要素的提供和购买的关系,形成的产业之间链条状的联系。2001年,周路明指出产业链是一种生态图谱,这种生态图谱是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2002年,鲁开垠在“解析产业链”一文中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指出产业链实质上是指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2003年,郭海君在“产业链构建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一文中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来描述产业链。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产业链的定义从静态向动态发展,从单纯的供需、投入与产出角度向从原材料到消费者流动的相对动态的角度进行。如,2005年,郁义鸿在“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一文中指出产业链是一个纵向的链条,是一个从原材料到消费者的最终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链。同年,在“产业链中间产品动态定价研究”一文中,李心芹等也指出了产业链是一个以企业为单位的纵向关联的系统,其观点也定位在产品或服务上,与郁义鸿的观点基本上相同。也于同年,王缉慈等在“关于区域发展中‘打造产业链的问题的讨论”一文也指出了类似的观点,把产业链界定为一个过程,这一个过程也是从原材料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2013年,高成亮等在“产业链效应与产业链传导机制研究”中也指出了类似观点。在研究中,也有学者把产业链的定义笼统地从前后经济的关联上进行阐述,如2006年,王云霞等在“产业链现状研究综述”一文中提到从分工的角度指出产业链是上中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经济、技术关联。2007年,刘贵富等在“产业链的‘内涵链研究”一文中指出产业链是由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等若干企业依据产业的前后关系组成的经济系统。

二、从产业关联形成机制的角度解析

从2004年开始,学者们对产业链的定义从单纯考察前后之间的联系扩展到从探究这种前后联系是如何形成的,开始从产业关联形成的机制上对产业链概念进行探索。在这一探索中,有的从围绕核心产品或主导产业关联性的角度解析产业链。在这种解析中,学者们强调产业关系的形成所围绕的核心却有所不同,有的认为应围绕某一主导产业,如2004年,乔忠,贾敬敦等在“基于产业链的工厂化的农业发展模式”一文中提到产业链是一个前后联接的有机链条,但这一前后联接的有机链条是以某一主导产业为主的,是围绕着该主导产业而发展形成的。有的学者认为这种产业关系的形成应是围绕某一核心企业,如蒋国俊等在“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一文中指出产业链是一种战略联盟关系链,但这种战略联盟关系链是以某个产业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为核心而形成的,是该企业与与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结成的。也有的学者认为产业关系的形成应围绕某一特定的核心产品或服务。如2004年,卢明华等在“从产业链的角度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一文中指出产业链是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而这种产业集合是要围绕特定产品生产或服务。2007年,董磊等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我国产业升级问题研究”一文中也提出了产业链是一种顺序性的纵向链条,是以某种产品为核心的从该产品的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实现商业价值所包含的各个环节的整个纵向链条。

三、从价值创造的角度解析

而后,有的学者把视角拓展到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对产业链进行定义。在这一视角下,有的学者直接把产业链等同于价值链,如2005年,张铁男等在“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一文中就明确指出产业链是价值链,在其定义中,虽也认为产业链是一个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到最终产品的一种过程,并且这种过程是围绕着某一核心企业而形成的,但其强调这种功能链是一种价值链,该价值链上相互关联的企业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郑胜利在“产业链的全球延展与我国地区产业发展分析”一文中也指出产业链主要是指产业价值链。在这一视角下,也有学者只是从价值增加的角度对产业链进行描述,认为产业链不仅是一个前后联系的动态过程,还是一个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如2006年,芮明杰等在“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一文中就指出产业链是一种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2008年,郭彤梅等在“我国产业链构建的思路探”一文中对产业链也作出了同样的定义。

四、从横向及网状角度解析

从前述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对于产业链的定义,学者们从产业前后之间的关系到从探索这种关系的形成机制,到从价值增加的角度的探索,都是从纵向的角度对产业链作出解析,2005年开始,有的学者把产业链的研究拓展到從横向联系的角度,进而从网状系统的角度进行探索。

在横向联系的角度中,有学者在概念中做过描述,但是并未更详尽地对横向拓展的方式进行描述。如2007年,李炜在“产业链中企业分工与协同效应分析”一文中指出产业链是产业的横向与纵向拓展。

对网状系统这一视角的拓展中,有学者泛泛认为产业链是一种纵横交织而成的网络系统。也有学者认为产业链是具有网络组织特性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模式。但对网络的边界却没有相关说明,这无疑使其与正在发展中的产业集群等概念可能存在混同或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如2005年,梁学忠在“产业链在开发区招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就指出产业链是一种网络状系统,这种网络状系统是以若干个企业为大节点、产品为小节点纵横交织而成的。2012年,张晖等在“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一文中将产业链定义为是具有中间性组织和网络组织特性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

在对网状系统这一视角的拓展中,大部分学者并未脱离产业链的“链”式结构,只是把這一“链”从单纯的纵向关系往横向关系拓展,把这一“链”加粗至为“网链”或“链网”结构。有的学者在描述时只是简单提出了“链网”或“网链”,并未对其扩展方向进行更为详尽的探究,如2007年,陈朝隆等在“区域产业链的理论基础、形成因素与动力机制”一文中虽指产业链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链网状产业组织系统,但是并未进一步说明该链网是从哪个方向上进行拓展的。有的学者对于产业链横向拓展的方式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描述,如2006年,刘贵富等在“产业链核心企业研究”一文中指出产业链是一个整体的功能链网式结构,在该定义中,其肯定了产业链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前后联系,也指出了产业链的形成应是围绕某核心企业,而对链条的拓展其是从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层面上而言的。2009年,黄正平在“产业链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指出对产业链所做的定义与此并无不同。

在“链网”或“网链”视角下,有的学者从产业集合、从空间布局的角度扩展“链”。如2006年苏景军等在“构建产业链,推进高科技产业化发展”一文中就从产业集合和空间布局的角度指出产业链是一种网链状的产业形态,在其定义中,也肯定了这种产业集合需要围绕某种特定产品或服务需求。2008年,赵红岩在“产业链整合的阶段差异与外延拓展”一文中从生产关系和空间分布,把产业链定义为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式企业战略联盟。而2012年,王秋菊在“产业链内涵及结构分析”一文中也把产业链定义为一种“链网式组织”,在其定义中,除对分工、前后顺序联系、价值增值进行了肯定,还强调了区域性、基础性(指出应以资金、技术、产品和信息为基础),并强调了这种“链网”的动态非稳定性。

除上述对产业链概念探索的角度外,还有的学者从其他角度对产业链的概念作出了解释。从对我国产业链概念的梳理情况来看,从最初的仅涉及供需的前后联系的垂直链条到探索前后联系的相关机制,到引入价值增值,并到拓展到链网或网络状结构,我国学者对产业链概念的认识正逐步从单一而向丰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对产业链的一些共性特征也得到学者的共识,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尚需进一步进行探索并界定的内容,如价值增值性是否等同于价值链,“网链”或“链网”的“网”的范围的界定等。

参考文献:

[1](美)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曹征海,潘照东,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2]傅国华.运转农产品产业链 提高农业系统效益[J].中国农垦经济,1996(11).

[3]陈博.产业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1999(05).

[4]周路明.关注高科技“产业链”[J].深圳特区科技,2001(06).

[5]鲁开垠.解析产业链[J].珠江经济,2002(05).

[6]郭海君.产业链构建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3(01).

[7]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经济管理与研究,2005(11).

[8]李心芹,等.产业链中间产品动态定价研究[J].经济师,2005(03).

[9]王缉慈,等.关于区域发展中“打造产业链”的问题的讨论[J].产业经济评论,2005(02).

[10]王云霞,等.产业链现状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信息,2006(10).

[11]董磊,等.全球产业链中的我国产业升级问题研究[J].经济理论研究,2007(03).

[12]刘贵富,等.产业链的“内涵链“研究[J].学术交流,2007(12).

[13]高成亮,等.产业链效应与产业链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1).

[14]卢明华,李国平,等.从产业链的角度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4(04).

[15]乔忠,贾敬敦,等.基于产业链的工厂化的农业发展模式[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01).

[16]蒋俊国,蒋明新,等.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J].重亲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17]张铁男,等.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

[18]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译本)[M].华夏出版社,2002.

[19]郑胜利.产业链的全球化延展与我国地区产业发展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01).

[20]芮明杰,等.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J].农业经济研究院,2006(03).

[21]郭彤梅,等.我国产业链构建的思路探索[J].经济问题,2008(05).

[22]赵红岩.产业链整合的阶段差异与外延拓展[J].改革,2008(06).

[23]梁学忠.产业链在开发区招商中的地位和作用[J].国际商报,2005(09).

[24]刘福贵,等.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0).

[25]苏景军,等.构建产业链,推进高科技产业化发展[J]科学学研究,2006(S1).

[26]陈朝隆,等.区域产业链的理论基础、形成因素和动力机制[J].热带地理,2007(02).

[27]李炜.产业链中企业分工与协调效应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3).

[28]黄正平.产业链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J].学术论丛,2009(35).

[29]王秋菊.产业链内涵及结构分析[J].物流科技,2015(05).

[30]张晖,等.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J].西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猜你喜欢
国内综述产业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产业链春之奏鸣
国内不动产登记制度初探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内二手市场交易模式的影响研究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