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品社的有效性

2016-05-30 11:20张建宏
亚太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体验学习品德与社会小学生

张建宏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综合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是把学生的实践活动和体验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发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观察、去体验,从而获得思想感悟,最终提升自身的认识。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生;体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24-0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从而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活动和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因此,在小学品社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知识、技能与情感联系起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精心预设,让学生初步感悟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悟,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设计前置学习题目,让学生根据项目去走进社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领悟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事实的直观感受,促进他们健康、向上、积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如在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悲愤的喉声》一课时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可以在学生现有知识程度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课前精心设计一系列的前置活动:参观历史纪念馆,观看影片《南京大屠杀》、《黑太阳“七一”》,观看南京大屠杀的图片,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等,让他们去体验哪段屈辱的中华民族史。因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抗日战争是陌生的,他们没有见证过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对南京大屠杀一概不知,更无法理解。只有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布置前置学习项目,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听一听、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方式,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形象、具体地展现的学生眼前,才能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了解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初步体验哪段屈辱的历史,感悟祖国强大是今天他们幸福生活的源泉,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主体参与,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过程不能是一个被动的、单向输入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的、全员参与的充满生命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简单给予,而是要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交流合作等活动中进一步感悟体验,获得发展。

1.辩一辩:辩论是一种知识积累的方式,同时也是最锻炼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使学生能更好的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辩驳,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前,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予相关的辩题,如六年级上册《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的中,可设计相关辩题“节日要不要放爆竹”来进行有效的辩驳。在辩论中,学生可以围绕本方观点各抒己见,这样不但达到了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还使学生在辩论中明白是非曲直,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和口语表达能力。

2.演一演:就是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用表演的形式再现画面。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小学生李某用攒足的零花钱,去一家数码专卖店买一款心仪已久的Mp4,但是,正在进行付款的时候,售货员这样对小李说:“如果不要发票,可以享受八折优惠。”小李陷入了两难。这样老师就可以假设情景,假如你是小李你会怎样选择。这样从生活中提炼教学情境来服务教育教学,使课堂理论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同学们情绪高涨,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师生互动:可以有效的拉近师生关系,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师生互动有很多种,可以进行访谈式、小品式、演讲式等等。如六年级上册《劳动成果要珍惜》一课时,老师可以进行一个访谈式教学,老师转换角色,将自己定位于一名访谈记者,对下面的学生进行采访。例如:某某同学,针对我们同学们过十二岁生日讲排场的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领悟如何消费,怎样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课外拓展,让学生参与体验

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来说,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更应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带着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

在品德与社会六年級下册《我家住在新农村》一课时,在学生对自己生活农村的住房、交通、医疗卫生等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查后,我又创设了另外一种体验活动,即在课后继续留跟踪调查作业,看看农村发展还存在那些问题期待解决,另外,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更美、更合理的农村,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科书的过程,而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增强品德课的活力和魅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学生只要在体验中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领悟正确的做人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影响他们今后、乃至一身的品德行为。

(作者单位:榆次区郭家堡中心校南沟小学)

参考文献:

[1]丁金娥.谈品社课堂中生活体验课的教学略[J].读书文摘,2015

[2]杨琴.让生活徜徉于品社课教学[J].考试:综合版,2012

猜你喜欢
体验学习品德与社会小学生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