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设计:以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课为例

2016-05-30 06:03程思源杨承印
亚太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微课

程思源 杨承印

摘 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对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关系内容作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进而再作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形成微课表达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之需求。

关键词: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目标;化学教学设计;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57-01

一、解析高中课标中的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要求的说明中,对Bloom,B.S.(1956年)、Simpson,E.H.(1972年)[1]、Gagne,R.M.(1970年)[2]、Anderson,L.W.(2001年)[3]等的学习理论进行简化。课程标准中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有四个层级(知道、了解、理解、应用),归属于安德森认知过程维度的前三个维度(记忆、理解、运用),我们对安德森认知过程的记忆维度细分为知道、了解两个层级,更易于化学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制定化学用语、化学计算模块知识的技能性教学目标时,不仅可以选择课标中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三个层级中的行为动词,也可以选择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四个层级中的行为动词[4]。

对认知目标与技能目标不同水平层级的行为动词试图赋以可测量、可操作的含义,知道层级的6个行为动词:(1)“知道”指对事实或道理能准确表述,懂得;(2)“说出”指用话语来表达意思;(3)“识别”指辨别,辨认,能从众多对象中指认出来;(4)“描述”指形象地叙述和描写;(5)“举例”指提出实例来表达;(6)“列举”指逐项举出、标明。了解层级的6个行为动词:(1)“了解”指对学习材料有一定的认知;(2)“认识”指不仅能说出是什么,还能回答出为什么,而且还能用化学语言表达;(3)“能表示”指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出对化学的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4)“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5)“区分”指把呈现材料的无关部分区别出有关部分,或从不重要部分区别出重要部分;(6)“比较”指确定两个观点或客体之间的一致性,或者差异性。理解层级的8个行为动词:(1)“理解”指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2)“解释”指从一种呈现形式(如图形)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如语言);(3)“说明”指建构一个系统的因果模型,予以解释;(4)“判断”指断定、判决;(5)“预期”指预先推测或测定出化学事件的发生时间;(6)“分类”指确定某事物属于某一个类目;(7)“归纳”指归拢并使有条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多用于抽象事物;(8)“概述”指从总体上予以叙说。运用层级的8个行为动词:(1)“应用”指在新情境中使用;(2)“优选”指从众多化学事实中选择出更好的;(3)“使用”把一个程序运用于不熟悉的任务;(4)“解决”指处理问题使有结果;(5)“评价”指评定学习对象价值高低;(6)“检验”指检查验看,检查验证;(7)“证明”指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化学事实的真实性;(8)“设计”指设计完成一个任务的一套步骤,或工作程序。

二、构建教学目标

首先,找出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教学要求,其中内容标准为: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和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建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结合人教版教材中化学知识的编排情况,将课程标准中高度概括化的内容标准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教学目标。现以“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表现程度”的形式分析微课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相关要素如下:行为的主体均是学生,对于“键能”行为动词是:说出,行为条件是:多媒体演示,表现程度是:全体学生可以根据共价键的键能表,说出某共价键键能的大小。对于“断键吸收总能量和成键放出总能量”行为动词是:初步学习、比较,行为条件是:演示计算过程,能量变化图,表现程度是:90%学生能根据教师演示,初步学习计算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和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并比较两者的大小。对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行为动词是:知道,行为条件是:交流、讨论,表现程度是:全体学生都可以说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最后,编制出本微课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

(1)已知某些共价键的键能,初步学习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和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2)通过比较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总能量和生成物成键放出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知道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不等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能够说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以布卢姆目标导向理论为指导,基于科学探究教学观念设计“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微课的教学基本思路,共分为八个环节。

环节一:提出问题;

环节二:猜想与假设;

环节三:资料卡片(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要放出能量及键能的定义);

环节四:收集证据(计算断键吸收总能量和成键放出总能量的差值,计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用能量变化历程图表示);

环节五:解释与结论;

环节六:思考交流(氢能的优点);

环节七:课堂小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环节八:课后练习,以习题检测学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参考文献:

[1]Simpson,E.J.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Psychomotor Domain.Urbana,Ⅱ: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72.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89-290.

[3]王振宏,李彩娜.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84.

[4]杨承印,李环宇,杨帆.基于化学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策略[J].化学教育,2015,(01):16.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微课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