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宇 郭建东
摘要:如何从信息服务型向全程化就业教育型转化,要实现学生有效和根本性就业,就要树立终身教育思想观念,把就业与职业生涯有效结合起来。本文以终身教育理论和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3-3制模式的高校职业指导:三个阶段教育、三个规划引导、三个“半日”指导。并阐述了3-3制职业指导模式的实施与保障。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95-0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体现教育质量的主要参照指标,就业指导工作也必然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如何从信息服务型向全程化就业教育型转化,是摆在高等学校就业工作面前的重大课题。要实现学生有效和根本性就业,要把就业与职业生涯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生涯发展科学观,创新职业指导体系,建立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实现高校教育与就业工作的良性格局。
一、高校职业指导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对于个人而言,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学习、就业、再学习、再就业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要明确新的高校职业指导模式“3-3制”,首先应该明确终身教育理论和生涯教育理论。
(一)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指人们在一生的各个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又有非正规教育①。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人的生活和成长中伴随着大量的学习活动,从出生到死亡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持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才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生。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在社会和个人这两个层面上相互配合、同步发展的基础上,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才能变为现实,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才能实现。
(二)职业生涯与生涯教育理论
“生涯”是由英文“Career”翻译而来,可引申为人生发展道路。生涯包含了人的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是人一生的整体发展经历②。由于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从事职业工作中度过的,职业与人生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具体内容包括职业生涯定向教育、自我职业潜能分析能力培养、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核心素质的培养③。
二、3-3制职业指导模式的内涵
3-3制就是针对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特征和需求,采取教育规划、指导于一体的新的职业指导模式。
(一)三个阶段教育
三个阶段教育是指将整个职业指导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学业认知阶段、专业认知阶段和就业认知阶段。分别在某一阶段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实施教育。学业认知阶段教育是指在入学第一学年内,针对大学教育与大学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大学认知教育。在这个教育阶段职业指导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大学教育的专业性,认识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大学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联。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新生研讨课、学业规划理论、职业生涯理论等研习的学习方法。专业认知阶段教育是指通过一年的适应,让学生进一步认知专业与学科发展,把握专业教育的社会领域,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的方向,把专业学习与研究领域、专业领域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这个阶段,职业指导教育的方式是以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为载体,在专业课程学习之中体现专业教育思想。就业认知阶段教育是指在大学第四学年重点推进学生的专业选择,有序理性实现顺利就业。教育方式包括对学生进行求职训练,帮助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通过引入企业,开展模拟、面试、培训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全方位地展现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二)三个规划引导
三个规划主要包括:学业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就业计划。学业规划是帮助学生入学后尽快明确学习方向、课程计划以及相应的选修计划,让学生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制定的学业规划要通过学院的“半日指导”得以确认,并以此作为学生今后学习选课的基本依据。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在客观评价自身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专业定向和职业选择,找到职业发展方向,确定专业方向和择业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指导,拓展实践途径,为学生提供见习和实习机会。就业指导中心要重视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和职业。就业计划:美国的《职业前景手册》为我国高校的就业规划指导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该手册包含了从字母A到Z的各种职业的8个方面的描述:①工作的性质;②工作环境;③培训、教育和其他资格要求;④各种职业提供工作岗位的数量;⑤职业前景预测与经济发展对该种职业冷热的影响;⑥对该种职业平均工作的分析数据;⑦对与该种职业相关的其他职业的描述;⑧描述该种职业的其他出版物。这些信息每两年更新一次,反映全国性调查的结果。高校职业指导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职业描述告知学生,及早做好就业计划④。
(三)三个“半日”指导
在每一个阶段,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专门的“半日”谈话与个别咨询。咨询由学院选择3~5名老师组成,包括班主任、学科导师、心理咨询老师以及职业指导师等。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其学业、专业以及职业做出因材施教式的指导。①“半日”的学业指导。要使学生能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具有较高的认知与学习策略水平,就必须加强学业指导。其内涵主要包括:首先,对学习动机的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把自我实现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专业领域内有所成就。其次,对学习内容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他们寻求横向发展。第三,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会用脑,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率;第四,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需要根据学生智力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对其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次设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层推进,分类指导。②“半日”的专业指导。专业指导可以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勃发生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专业指导的工作程序应该是:使学生对未来的岗位(岗位群)有明确的认知,对岗位(岗位群)进行能力分析与分解,描绘出职业能力的整体轮廓,准确地把握技术理论学习的“必需、够用”的尺度。明确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职业责任、职业能力和考核标准等,提出对学生的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要求。③“半日”的职业咨询。职业咨询的目的是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及其他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所遇问题的性质,通过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引导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决策技能,克服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更好地理解学校和就业的关系,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变。
三、3-3制职业指导模式的实施与保障
(一)深化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建立现代职业观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业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以及对职业进行规划的能力。开展全程式的职业指导是实现这种理念和获得这种能力的关键,应让职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
(二)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要具备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首先,应加强对现有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其次,在引进新的职业指导人员时应要求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学历方面也应达到一定的高度。
(三)完善职业指导内容
建立与专业教育及素质教育相协调的职业指导教育内容,包括选修课程形式、学科专业课程中的职业教育色彩,职业指导咨询、职业指导实践活动等。
(四)运用网络化、信息化的职业指导手段
高效快捷地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必须建立网络化指导体系,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受到就业训练。一要加大资金投入;二要加快职业指导信息网络化的建设;三要加强职业咨询软件的开发。将计算机应用在各种与个性和职业相关的测试上能提高测试的效度。测试包括职业心理测试、兴趣测试、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气质测试等工具和量表。学生可以在职业指导师的指导下或自己进行测试,这样既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可以说,这些测试对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进行职业选择有很大的益处。
注释:
①余跃武.中美大学生职业指导状况比较及几点看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2).
②朱丽萍.新时期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3).
③张汝山.论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战略意义与实施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④宋晓宗.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参考文献:
[1]谭卫.为高职学生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做法探究[J].广西教育,2011,(21).
[2]张华,余丽菲.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Z1).
[3]陈明.当今青年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研究[J].青年探索,2011,(04).
[4]俞明祥,王永珍.关于高校职业指导专业化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文教资料,2011,(06).
[5]高扬.浅谈高校职业指导推动和开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