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096-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如何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们不断研究的课题。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与体会。
一、培养兴趣,形成良好习惯
1.培养兴趣,形成习惯。有调查发现,适当的时间、地点、情景,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上课时,要跟学生做好互动,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和表扬。另外,可以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共同学习。这样,不仅在娱乐中学到知识,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多途径扩大阅读面。很多学生都有自觉预习课文、记笔记的好习惯。但是就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增加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学校图书室借阅资料,或开辟班级图书角,这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阅读,就应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相对减少对课文的讲析,留出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主阅读。当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意义的文章,要面而广,既要少而精,自我激发对阅读的主动性。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写的是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故事。读这篇课文,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阅读有目标,设计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井然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一定的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感体验,最终会产生最佳的整合效应。在教学设计的各个层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处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方式,这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定势,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某位语文老师在教完《木兰诗》一课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走路都很困难,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老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可能是木兰没有缠足吧。”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木兰可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啊,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老师这时可不耐烦了,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木兰有没有缠足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这位男生说:“可是,老师,这样不就违背事实,不真实了吗?……”这位老师听了,沉不住气了,他以训斥的口吻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你只要理解木兰的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别的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讨论的。你用不着去多想。坐下!”就这样,一句“用不着去多想”重挫了学生的个性,一声“坐下”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探索的火花。由此看来,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也可以压抑孩子们探索的心。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学生实际学到什么为依据,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俏而忽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