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显锋 涂兴廉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环境空气污染也日益加剧,城市的环境空气中有着大量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组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现状。
关键词:空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状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在25摄氏度下,蒸汽压大于133.2pa,沸点在50摄氏度到260摄氏度之间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属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随着人们的呼吸进入到人体之内,并且经研究表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人体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当前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越来越重视。
一、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组成研究
环境空气是人们生存的必须物质,而当前空气中混有越来越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已经逐渐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相应的对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魏恩奇等人曾做过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检测试验在空气中一共检测出62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香烃、烷烃和烯烃为主。随之朱雪娇等也对珠江三角洲秋季的空气进行了检测,其中也同样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除以上的香烃、烷烃和烯烃外,还含有甲苯、二甲苯、乙炔、乙烯、丙烷、丙烯等。后来袁敏等人专门针对主要的交通干道进行空气采集并检测,发现在此区域内的空气中芳香烃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以甲苯为主。其次二甲苯、乙苯、苯等都占据较大的比例[ 1 ]。经过以上对空气采集的调查,发现在道路区域附近的空气含量更为复杂,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芳香烃、烷烃、烯烃和乙炔为主。
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特征研究
环境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时间、空间、地域等发生改变,现分别对其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时间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的研究
从时间上对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展开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每天各时间段的挥发性有机物染污含量不同,不同季节内的挥发性有机物染污含量不同。王宇等人曾专门针对北京的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展开研究,发现在每天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呈现出双峰的状态,每天的早上和晚上由于处于交通的高峰时间段,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表现出较高的状态[ 2 ],平常时段趋于平稳的态势,由此可以看出在日常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受到车流量的极大影响。以季节为标准来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进行测量,发现夏天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最高的季节,含量最低的季节出现在秋季(所测取的数值为连续七天的平均数值)。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北京的夏天平均气温在37摄氏度左右,较高的气温使得加油站、油箱内的汽油挥发出更多的有机污染物。而北京的秋季风速通常较小,一般在每秒1.5m左右,较小的风速和较小的大气压都不利于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使得秋季测出的含量值最低。由此可以看出,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与温度、风速以及大气压力等有关。
(二)空间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的研究
从空间上对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展开分析和研究,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随着空间高度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王宇等人对北京的主要交通干道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测量,从显示的结果发现[ 3 ],在水平方向上超出800米之后,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逐渐趋于稳定,在垂直方向上,超过35米之后,测量的结果也逐渐趋于稳定。由此可见交通道路对周围区间内的空气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
(三)地域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的研究
在不同的地域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以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在一线城市中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比二线城市的要多[ 4 ]。
同样的将城市和农村相比较,农村的空气质量远远好于城市之中,由此可以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数量也在随之增加。
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与臭氧之间的关系
经过许多科学研究者的发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与臭氧之间存在着转化的关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中的烯烃、烷烃以及芳香烃等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分解产生臭氧,并且烯烃、烷烃和芳烃之间的转化在不同条件下,转化的量有着很大的不同[ 5 ]。以芳香烃为例,在高浓度臭氧日的时候,测得的芳香烃含量比低浓度臭氧日的较高,考虑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高臭氧浓度日时,太阳光照射较为强烈,从而对芳香烃的转化产生较大的影响。李金菊等人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计算,发现涂料的使用、甲苯等对臭氧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当将这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作为重点防治的对象。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研究结论:首先,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是由烯烃、烷烃和芳香烃组成。其次,在当前的城市中早晚时间段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夏季城市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第三,在交通主干道周围区域内的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等。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于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污染,必须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本质上的分析,实现控制和转化。
参考文献:
[1] 孙丽娜,刘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10:930-933.
[2] 丁素君.南京市环境空气中典型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
[3] 袁敏,李利荣.机动车排放尾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9,04:81-83.
[4] 李利荣,吴宇峰,时庭锐,尹彦勋.机动车油料、尾气和天津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05:14-16+19.
[5] 谭和平,钱杉杉,孙登峰,叶善蓉,乔倩,叶德萍.室内环境中有害有机物污染现状及标准研究[J].中国测试,201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