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娇 李雪
摘 要:本文介绍了海阳核电首次应用系统化培训方法(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简称SAT)开发生产人员岗位培训大纲的基本流程,大纲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对大纲开发流程进行优化,对新建核电站按照SAT开发岗位培训大纲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核电站培训;岗位培训大纲;系统化培训方法(SAT)
为了保证核电站安全、经济和可靠运行,不仅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设备及硬件,更重要的是电站要拥有能够完全胜任岗位工作且数量足够的生产人员。培训能够使人员获得并保持其岗位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核安全导则的要求,核电站技术岗位应制定相应的岗位培训大纲并按照大纲开展人员培训。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的系统化培训方法(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简称SAT)指导岗位培训大纲的开发。海阳核电于2013年首次应用SAT开发生产人员岗位培训大纲,在应用大纲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发现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随后通过优化开发流程解决了这些问题。
1 系统化培训方法
SAT是指针对任一安全相关工作岗位,均应遵循分析培训需求、设计培训大纲、开发培训课程、组织实施培训和评估培训效果的逻辑过程,从而保证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达到并保持本岗位所需的全面工作能力。全面工作能力指完成某一岗位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Knowledge Skill &Attitude,簡称KSA)的总合。开发岗位培训大纲需要用到分析和设计两个阶段。通过SAT设计出的课程从岗位任务分析出发,能够有效避免丢掉与核电站安全和可靠性相关的重要培训内容,同时也能减少培训过剩现象的发生,增加培训内容与员工需求的契合度。
2 岗位培训大纲开发流程
岗位培训大纲的开发工作包括岗位任务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大纲开发。
2.1 岗位任务分析
岗位分析就是针对某一特定岗位,确认该岗位任务领域,列出该岗位任务清单的过程。任务分析是检查某个岗位的一项工作任务,以确定该项任务所需的全面工作能力。岗位任务分析得到的任务清单应包括岗位的工作任务及依据、任务的培训种类(无需培训、初始培训或是再培训)。需要培训的任务会进入下一个工作阶段。
首次开发岗位培训大纲侧重了岗位分析。因为和一个任务相关的条件、标准和任务单元在与该任务相关的程序中都有充分的描述,所以忽略任务分析这一分析步骤而直接进入“培训目标开发”和“课程设计”阶段也是可取的。
2.2 培训课程设计
开发岗位培训课程清单,主要是根据分析阶段确认的需要培训的岗位工作任务和核电站已有的培训课程形成岗位任务与课程的关系对照表,新增或调整培训课程。根据海阳核电培训课程体系,将培训课程分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基本安全培训、基础理论培训、专业理论培训、电厂系统培训、技能培训、通用管理培训、特有管理培训和专项培训九个类别。课程清单描述了课程名称、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培训方式、培训学时、再培训频率要求等。培训方式指进行培训的场所类型。IAEA推荐的核电培训方式主要有课堂培训、在岗培训(OJT)、实验室培训、模拟体培训、模拟机培训、自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2.3 培训大纲编制
岗位培训大纲由正文和同一领域内岗位的培训课程清单两部分组成。正文包括总则、初始培训目标、继续培训目标、培训途径、入门条件、培训内容、培训等效、教员资格、学员评价、培训大纲有效性评价和记录等。各岗位的培训课程清单作为大纲附件。
3 岗位培训大纲流程优化
岗位培训大纲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现出一些问题。如对课程是否需要再培训的判断不够准确;未对课程的KSA要求和培训目标进行详细描述,导致课程拆分过细,课程数量较多,且培训目标不够明确;对OJT培训的关注度不够,过多地选择课堂培训,导致部分员工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培训课程但并不能完全掌握应用技能,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开发流程进行了优化。
3.1 使用“用DIF打分法”
基于每一项工作任务,应用“DIF打分法”判断任务的培训种类。“DIF打分”按照难度(D)由低到高,重要性(I)由一般到重要,频率(F)由低到高设置1到5分的分值,根据各维度的打分按照一定标准判断出任务的培训种类。
3.2 增加对KSA的分析
以往培训大纲开发流程中并未分析出某一任务对应的KSA,导致从任务到课程的设计过程不够清晰。优化后,增加对KSA的分析环节,使任务与课程的对应关系更加清晰。
3.3 设计“培训课程描述单”
原有课程清单中未明确课程的培训内容,对期望学员达到的绩效要求不够明确。优化后,要求在列出培训课程后同步设计“培训课程描述单”,参照分析出的KSA对课程进行详细的描述,规定了课程的目标、内容、考核标准、培训材料的种类、培训教具、场景设置等,为后续课程材料的开发及实施提供了依据文件。
3.4 强化OJT与TPE
OJT培训通常是人员获取岗位技能的最佳培训方式。为了保证OJT培训效果,引入任务绩效评估(TPE)的概念,在岗位任务分析时就对任务是否需要进行TPE进行判断。TPE是通过观察学员的表现,来判断学员是否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其在遵守程序要求的条件下,能独立、安全可靠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它是对培训效果的及时检验,通常对于一些难度、重要性、频率较高的工作任务和与核安全直接相关的工作任务进行评估,尤其适用于操作性的工作任务,能够有效提升生产人员OJT培训效果。
4 结语
按照基于SAT的岗位培训大纲培养核电站生产人员,能够为核电站安全提供重要的人员保障。新建核电站建立起一套完整适用的岗位培训大纲体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SAT方法在培训实践中的应用,反复优化开发流程,能够使岗位培训大纲完全满足核电站的培训需求,利于提升核电站的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佩良,张江平,丁云峰翻译.核电厂人员培训及其评价[M].原子能出版社,1997.
[2] 邹正宇.系统化培训方法操作指南[M].原子能出版社,2011.
[3] 朱鹏.浅谈系统化培训方法之培训分析[J].科技信息,2012.
[4] 刘烈,邓振国.系统化培训方法在核电生产人员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