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构建“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16-05-30 21:26艾恒平张欢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嵌入式构建新疆

艾恒平 张欢

摘 要:民族居住格局作为民族交往的人文生态环境,是衡量民族关系的重要变量。新疆构建“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研究在新疆构建“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首先对“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的概念进行界定,探讨新疆“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构建的意义,继而根据新疆的地理和人文特点,罗列出新疆“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现实问题拿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新疆地区的多民族团结稳定发展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疆;构建;多民族居住;嵌入式

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054-04

一、“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概述

所谓“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是指以社区为载体,多民族互相融合的一种新型的住宅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的高度,推动建立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加帕尔·依布拉音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六次常委会议上讲话中做了进一步阐述:长期以来,新疆各族群众在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居住的社会结构格局,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叉居住”的和睦团结的局面。各族群众在逐渐相互磨合、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了解彼此的宗教信仰,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并十分希望能够长期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学习和工作。

二、新疆“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构建的背景及意义

(一)新疆“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构建的背景

截至2015年底,新疆总人口为2 067.642万,其中汉族人口为 650.3422万人,约占全疆人口的31.45%,少数民族人口为1 417.2998万人,约占全疆总人口的68.55%。居住在南疆(指和田、喀什、阿克苏、克州四地州)少数民族人口为897.9658,约占94.7%;首府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人口340万左右,汉族人口为230万左右,少数民族人口110万左右,其中维吾尔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新疆南北汇合处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总人口为50万左右,民汉比例大约为1∶2;北疆代表性地区哈密总人口为40万左右,民汉比例约为1∶2;克拉玛依总人口为30万左右,汉族人口22万左右,民汉比例约为1∶4。

近年来,恐怖案件在新疆频发,成为新疆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尤其是“7·5”事件之后,新疆的北疆城市及首府乌鲁木齐市呈现出“南民北汉”的居住格局,南疆的汉族居民纷纷北迁或回内地定居,新疆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出现汉族居民扎堆居住的现象,给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制造了障碍。

(二)新疆“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构建的意义

1.有利于打破“南民北汉”的格局,促进多民族融合。以乌鲁木齐为例,由于历史原因,在二道桥居住的少数民族较多,并且还有许多“大院”式的单位混合居住区[1]。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旧区改造和小区建设变成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市场化方式,对于各民族的空间分布没有政策控制,在购房、拆迁安置、城市外来人口的迁入和迁出过程中没有针对各民族人口在数量配置上的专门政策[2];另外,来自全疆各地的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因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故在汉语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加之无固定职业和收入,所以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便选择少数民族居住集中的城南区域,且在城南租住相对便宜的居民自建房,以从事个体经营和餐饮服务等行业谋生,在以商品房为主的小区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家庭则大多是有固定职业或者固定收入的人群。天山区胜利路的北国春城小区,是乌鲁木齐早期较少的高层居民住宅,尽管地处城南,在2002年建成后初次入住的住户中,700多户中有90%的汉族居民,10%的少数民族居民,按照乌鲁木齐的人口总数,民汉比例适中。在乌鲁木齐向北发展的过程中,开发商往米东区及昌吉地区开发,导致新华南路以南大型商场较少,大型汉餐厅也聚集在新市区、沙依巴克区及水磨沟区,于是汉族居民逐渐北迁,到2015年8月,北国春城小区居民民汉比例为50%,十三年中平均每年都有20多户汉族居民搬出,20多户少数民族居民搬入。因此,在城市的南部久而久之形成了便于少数民族生活居住的客观环境。产生这种格局的主要因素是:首先,语言沟通无障碍,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小区,少数民族居民交流畅通,感觉生活轻松愉快;其次,生活习惯较为统一,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小区,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这样的大型节假日里,他们认为亲朋好友聚会不受约束,有利于亲戚之间的往来;再次,宗教信仰基本相同,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去清真寺礼拜也被认为是良好的聚会。纵观各个因素,相适应地就产生了与之协调的教育、医疗、餐饮、购物等较为集中的“城南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格局。为了打破这种不规律的现状,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同时也加大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教育、医疗、生活设施投入。在天山区,有名的新疆民族医院,每天都有许多来自南疆的病人前来就医,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大多数都是维吾尔族,为少数民族群众看病提供了方便。双语学校大多数是过去的维吾尔语学校,为了加强各民族同胞的沟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工作会议上大力提倡双语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民族大融合。乌鲁木齐团结路的国际大巴扎是具有新疆特色的国际市场,不仅供中外游客观光旅游,同时也是展示少数民族艺术瑰宝的重要场所,国际大巴扎成为了民汉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而城市的北部为近年来新成立、开发的新兴区域,大多数流动人口来自内地,主要以汉族为主,并逐步也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因此更加强化了“南民北汉”的空间格局。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第十三中学等名校的北迁,在无形中又累加了“南民北汉”的实际增长。随着一个个新型学区房社区的产生,大量的汉族居民为追逐名校而弃旧择新。当然,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南区域具有民族特色的经济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更加吸引了少数民族在此就业居住生活。尽管城区北部建设向拓展城市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方向发展,但是城市新区的企业、商业网点、道路、绿化和生活设施等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具有民族特色的商贸、双语学校、民族餐饮和文化场所等建设不够完善,因此无法吸引少数民族居民来此居住、生活、学习。从客观上来看,这种发展趋势十分不利于多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因此,乌鲁木齐也出台了一些新举措:自2006年新疆房地产市場快速上升以来,新疆出台了一系列与中央政策相配套的宏观调控措施,例如先后对廉租房比例、保障房比例、绿化地比例、限购政策、商品房明码标价、房地产税收政策等做出规定[3]。目的是为了不让房价虚高,让流动人口能够买得起房,享受乌鲁木齐市民同城待遇;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鼓励单位把职工小区、公务员小区、廉租房建到城南。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建设30万户安居富民工程,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9.5万套(新疆日报网)。力争到2015年底,自治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在多民族聚居地域加大住房建设,努力把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保障性住房混合搭配,将高档、低档住宅楼混合穿插建设,让不同收入、不同职业的居民混居在一起;加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比如球馆、阅览室、娱乐室、游乐场、健身设施等,在城南增加活动空间,降低人口密度,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学习、居住、生活环境。通过政府的实惠政策,真正做到让居民舒心,便可以更好地去工作,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因此说,新疆构建“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有利于打破“南民北汉”的居住格局,促进多民族和谐。

2.有利于促进多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2009年发生的“7·5”事件,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产生了隔阂,造成了民众在社会生活当中的恐慌心理,给原本和谐融洽的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划出了一道深深的裂痕。乌鲁木齐城区出现了部分汉族群众将城南住房出售,举家迁至城北居住,甚至离开乌鲁木齐去他地创业,而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则恰好相反,从城北迁往城南。这种城市双向分离以及一民族为居住依据的移居现象尤其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随着城南的少数民族居民增多,居住在城南的汉族群众有不安全感,设法搬离,而居住在城北的少数民族群众除感到生活不便外,也产生了不自在感,南迁大流逐渐形成。因此,新疆构建“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势在必行,不仅有利于各民族之间在语言、文字、生活习性、风俗习惯上进一步相互了解,还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3.加强新疆“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构建的措施。(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的构架。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制定维护民族团结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依法建立各民族互融合的社区结构和社会环境。出台《反恐法》,用法律的手段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建立一个安定祥和、和睦相处的環境,为建立多民族“嵌入式”居住社区环境奠定安全稳定的社会基础[4]。合理配置行政、教育、文化等资源,引导分流,营造建立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良好条件。(2)从经济上引导“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的构建。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已确定19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12个地(州)市的任务。各省市将同疆内对口支援地区制定规划和具体项目,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全面援疆工作。国家还将进一步落实改善新疆民生的措施,如解决住房、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双语教育、劳动就业、文化惠民工程等事关老百姓生存和发展的问题[3]。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措施,进行迁移分流,鼓励和引导多民族“嵌入式”居住。合理布局和加强城乡具有民族特色的经济商贸行业的建设,增强少数民族就业机会,使他们有事干,有收入,住得稳。在老旧房屋拆迁改造安置过程中,要按照“大杂居,小聚居”的模式有计划地安置,实行多民族“嵌入式”居住。合理建设和布局双语学校、以民族文化为特征的歌舞剧院的建设,使他们学有所教,并能够有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娱乐场所。合理布局宗教场所,满足信教群众正常需求,使他们信有所念,礼有所场。加强基础服务,在社会服务活动中让更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与进来,逐渐培养他们融入居住城市的意识,建立主人翁意识。需要强调的是,在大力构筑推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融入城市社会的政策体系时,不能对少数民族一味地实行保护政策,否则会形成“隔离”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5]。(3)完善“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的功能,促进多民族交流。增强交流交融意识,促使各民族和谐相处。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各民族群众的双语能力的培养,鼓励群众学习双语,提升各族群众之间的信任感和沟通能力。在喀什地区调研统计后发现,在社区工作的汉族干部100%都会用流利的维吾尔语和维吾尔族群众交流,社区管理工作进展良好,干部和群众减少了交流的障碍的同时,也增强了社区干部和居民之间的凝聚力。还要进一步扩展丰富“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和完善社区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社区蔬菜直销店等,为多民族文化生活交流提供平台。在喀什麦盖提新疆警察学院住村组,每个村都有图书阅览室,维语书籍占99%,每天都有十几位村民来阅读,查阅资料,遇到不懂的,会向驻村干部请教,不仅呈现出良好的读书氛围,还折射出了民汉一家亲的和谐景象。以社区为单位,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鼓励开展学唱各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了解民族习俗等活动,使多民族群众加强民族交往。加强街道社区平台建设,促进多民族“嵌入式”居住社区的形成[6]。要积极引导各族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共建美好家园,形成多民族“嵌入式”居住的团结、尊重、包容、理解和帮助的美好生活环境。

三、新疆构建“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存在的问题

(一)南疆民汉比例悬殊

南疆四地州,少数民族中主要以世代居住的维吾尔族居多,汉族居民主要以常住人口为主,大多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世代居住的汉族居民较少。一直以来都是汉族民众扎堆居住,少数民族以家庭为单位“合院式”居住。

(二)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异

少数民族民众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的民族化特征比较鲜明,清真寺建筑风格、宗教教育形式等方面各具特色。汉族居民由于受东方化的思想影响,比较趋向于外放式的生活,下棋、跳广场舞等,无形中就与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的心理、文化、风俗习惯相悖。

(三)学校、幼儿园建设不均衡

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乡,没有设立汉语学校。在国家提倡双语教育的大背景下,南疆汉族教师紧缺,使得教育不平衡,教学水平发展滞后。

(四)经济发展不平衡

南北疆经济发展不平衡。南疆少数民族民众大多以务农、放牧为主,盛产瓜果,路途遥远,运输困难及运费昂贵,产品无法外运销售,导致经济收入低,无法进入小康社会。

四、新疆建设“嵌入式”社区的解决路径

(一)加强双语教育

生活习惯的差异及语言不通这两大因素直接导致了民汉居民交往障碍,因此新疆多民族聚居区域普遍存在民汉扎堆居住现象,无论城市与农村,各自为阵。需加强双语教育,让各族居民都懂汉语,多沟通,达到和谐相处的好局面。

(二)提高居民购房补贴

政府针对多民族聚居区域的特点,少数民族居民聚居的小区,鼓励汉族居民购买住房,予以补偿,并免交契税,让更多的经济基础较弱的年轻居民购买得起住房,愿意来此居住。

(三)建设网络巡逻技术防范设施

为了减少警力透支,应加大公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建设社区网络监控设施设备,实行社区24小时网络巡逻值班,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果断进行处置。

(四)实施“以柔克刚”式社区管理

联合社区警务室民警,本着为老百姓服务的原则去进行社区管理,多進行思想、文化宣传教育。善于发现社区居民的特长,请有专业特长的居民帮助社区做讲座,做普法教育,合理利用人才资源。管理过程中,以奖励先进为主,引导后进为辅的工作方式,减少“惩罚式”的治安管理模式。

(五)建设“单元式”社区警务室

在南疆地区的县级以上城市的多民族居住社区,实行一个单元建设一个社区警务室,增强各民族老百姓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六)内地企业“西迁”

新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内地城市的国企、央企可以进驻新疆,在新疆建立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毗邻新疆的其他国家,既可增加外汇创收,还可以提升新疆青壮年就业率。

(七)派居民外出参观学习

社区每年可以组织社区表现良好的居民外出参观或者学习,可以拉近居民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学习发达城市社区生活的方式,生活习惯慢慢趋向于相同,能够彼此包容,共同生活。

(八)减少清真寺

可以在50公里以内的多个社区保留一个清真寺,每周需要进行宗教活动时,距离清真寺较远的社区派班车接送前往清真寺的居民。

依据新疆的社会特点,新疆“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区多元文化是其精神依托,民族关系与公民关系日益融合是其社会基础,国家认同则是其政治基础[7]。“嵌入式”新疆多民族居住社区的构建,有利于维护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政策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党中央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法律法规、政策的合理引导下,通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建设出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使各族同胞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最终建立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为新疆的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平,李江宏.乌鲁木齐市多民族混合社区建设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

[2] 黄达远.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演化及其当代启示[J].西北民族研究,2011,(3).

[3] 艾恒平.经济法视域中的新疆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顾新勇.议政献良策 履职谋发展[N].伊犁日报(汉),2015-02-15.

[5] 刘莹.西北穆斯林“拉面经济”从业人员城市融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 毛立军.让各民族“相互嵌入”共创美好家园[EB/OL].人民政协网,2014-12-24.

[7] 蔺彦宇.新疆沙湾县民族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嵌入式构建新疆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嵌入式软PLC在电镀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新疆多怪
Altera加入嵌入式视觉联盟
倍福 CX8091嵌入式控制器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