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视听说教学

2016-05-30 18:56赵富霞
艺术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语言文化

赵富霞

摘 要:跨文化意识作为一种理解、接受和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是外语学习者必须具备的素质。由于视听说教学的独特性,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上有其优势之处,如能够提供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大量直观的文化信息和非语言交际的内容等。教师可以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如比较法、讲解法、表演法等,将文化作为主题,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视听说教学;语言;文化

0 引言

“跨文化意识”是西方学者汉维提出的理论(1979),指的是理解和承认文化差异的能力(the capac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ing cultural differences)。国内著名跨文化学者毕继万将其总结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具有感觉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处理的自觉性”。[1]

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了解该目标语的文化,并增强敏感性,而不是简单套用自己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翻译要说的内容,是完全可以避免一些交际失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逐渐培养跨文化能力。Kramsch(1993)就认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定位于“提高意识”(consciousness raising),通过外国语言文化学习的“跨文化对话”让学习者具备跨文化的交流意识和理解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做到母语文化与第二文化的互动。[2]本文将讨论如何利用英语视听课教学的便利和优势向学生导入文化内容,尤其是怎样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1 必要性和可行性

外语教学中的视听说课程多年来凭借其感性真实,而又生动的教学形式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其语言真实且密集程度高的特点被不少教师充分利用,在练习学生听力,提供语用知识方面发挥了较明显的作用。不应该忽视的是,除了语言形式,视听课上丰富多样的视听材料所提供的社会文化语境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提供了了解目标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因素和行为的机会”。[3]与别的专业技能课相比,视听课在文化方面信息量大,反映面广的特点和优势就显得更为突出。不应当仅仅把视听课的内容作为语言学习的材料,而应该从视听课的综合性中发掘更多可用的文化资源,使用恰当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了解所学目标语的文化,通过积累与比较,进一步培养他们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以达到外语教学的目标。

视听课大多采用电影、电视节目等声像资料进行教学,显然对于跨文化的学习有其独特的优势。因为声像资料会使学生们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而且有明确的交际环境。影片中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又经过精心锤炼,在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故事主题等方面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台词还成为经典而为人们模仿和津津乐道。有些台词重复率较高,语言看似不难,但其蕴含的文化信息对学生的理解却有一定难度,尤其幽默、典故、双关语、一词多义、歧义句等,而这时教师的讲解就会使学生印象深,记得也牢。例如,在电影《阿甘正传》(Forest Gump)中,给阿甘纠正腿型的医生对他妈妈说:“His back is as crooked as a politician.”这里,学生不难理解crooked意为“弯曲的”。但为什么要说“as crooked as a politician”呢?这里就有一语双关的美国式的幽默:“crooked”还有“不诚实的(dishonest)”“腐败的(corrupt)”的意思。从这句习语可看到美国人对政客的态度和看法。

影视资料中所提供的很多非语言内容,如时间空和间概念、社会习俗与价值观等,是文化很重要甚至核心的部分,在很多情况下对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语言课堂上一般都是强调语言方面而忽略了非语言层次,并且一般的语言材料和工具,如课本和音频等,也难以帮助学生了解分辨不同文化的非语言交际差异。而视听说课上的影视素材在使学生接触语言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画面、背景和音乐等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文化的这些方面,让学生了解非语言活动在交际中的意义和作用,弥补一般语言课堂的不足。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电影的这些特点和优势,以帮助学生对文化现象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从而也为他们以后在真实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作准备。

2 方式和方法

视听课的教学有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以语言还是以文化为目标,都必须有一定恰当可行的方式。Michael Byram(1994)等人将文化教学的方法分为三大类:比较、知识传授、田野调查。[4]前两种方法易于操作,最后一种实行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可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表演实践,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2.1 比较法

教师可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突出他们的不同特点,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并乐于发现两种不同文化的特点。比较法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异同点。实际上,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中国文化不仅能用来作为与英语民族文化对比的工具,从而“更深刻地揭示英语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5]还能促使他们对本民族的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多次这样有意识的对比教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目的语文化,还逐渐培养了对各种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同时,还能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也是其积极作用之一。

跨文化题材电影就有这方面的优势,应该拿来利用,如电影《推手》《喜宴》《刮痧》和《喜福会》等,就在情节进展和矛盾冲突中展现出中美文化,包括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在内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2.2 講解法

這种方法类似于Byram等人所说的“知识传授”法,也就是教师结合与视听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现象加以讲解,特别是对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甚至忽视的文化场景和含义进行解释。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以利于以后正确使用所学外语进行交际。例如,在艺术片《卡伦·卡彭特的故事》(The Story of Karen Carpenter)中,卡彭特的经纪人看到他妻子来时笑着说“Here comes your rib.”,此处为来自《圣经》的典故,因为在《圣经》中,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rib)创造了亚当妻子夏娃,该词在这里实际上是“妻子”的代名词。

非语言交际也会传达一些特定的文化信息,如在《生命因你而动听》(Mr. Holands Opus)中,通过一些与主要人物和情节没有直接联系的场景说明当时特定年代及其特点。其中,一个特写为两名左耳挂耳坠的男子亲密地手拉手。这种现象学生也许不会多想。但实际上这两人是同性恋,因为西方同性一般不会手拉手,特别是男性,又加上左耳都带着耳坠,就是明白无误的表明他们的关系身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六七十年代的一些社会特点,就是除了反战、民权等运动外,同性恋也开始公开。

但是,文化内容是广泛而复杂的,课堂的时间和教师的讲解都是有限的。教师应该鼓励督促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积累文化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更快更容易地理解所看所听内容,同时对积累知识也是检验和深化,将会有助于文化的进一步学习和意识的提高。

2.3 表演法

选取教学内容中的经典片段,有必要的话可以改编对话让学生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语言和文化。这样,“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产生较好的良性循环效应”。[5]其中要特别注意有意义的文化细节,角色扮演时努力使之体现出来,提高他们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

获多项奥斯卡奖的《阿甘正传》(Forest Gump)就是一部富含美国文化信息的电影,可以充分在教学中加以利用。例如,有一个场景是阿甘在得知妈妈重病后赶回家来到她的床前,面对为自己担忧的儿子,病中的妈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讨论生命和死亡。例如,当阿甘问道:“Why are you dyin',Momma?”时,妈妈答道“It's my time.It's just my time.Oh, now,don't you be afraid,sweetheart.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It's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I didn't know it,but I was destined to be your momma.I did the best I could.”当他又问“What's my destiny,Momma?”时,妈妈的回答是:“You're gonna have to figure that out for yourself.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s,Forrest.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这些话语因为朴素的隐喻而通俗易懂,但确极具深意,而且场景温馨感人,可以让学生学习后模仿表演。不仅在语言上有所体会,还能揣摸话语中的文化哲学含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很多可以在课内外实行的方式,如讲座、讨论等。为了能有效地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在教学中要注意一些事项,如在内容选择上应该有一定的系统性,每次或每几次的教学要有个主题,“不至于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零碎 ”;教师讲解时要控制一定的度,既能给学生以启发,有留给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参与的机会;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等选择有关的文化细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5]

3 结语

视听说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该课程真实、生动的声像资料,给学生提供最接近现实的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再通过具体有效的课堂设计和组织,从而促进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25-26.

[2] 顾嘉祖,陆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56-157.

[3] 张津海.根据影视特点改进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2,84(2):15-19.

[4]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37,53.

[5]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45-151.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语言是刀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