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更好地推动高等院校中民族器乐专业的发展,适当改变其教学内容和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本文以高校中民族乐器专业教学为立足点,通过对该专业当前的教学现状和改革教学意义的分析,就如何在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融入传承性和时代性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族器乐教学;传承性;时代性;融入
民族器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就已经出现了骨笛和石馨等民族器乐,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后,我国民族乐器的数量和类型也在不断地增加。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民族器乐风格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且正朝着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阶段逐渐地发展,这为我国民族器乐专业教学范围的拓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 高校民族器乐专业教学现状
在经历了长达百年时间的发展之后,我国各大高校中民族器乐这一专业的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并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民族器乐专业教育教学和相关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该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较多的教学问题,尤其是该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的传承性和时代同步性这两个方面教学的忽视。我国高校在开展民族器乐这一专业的初期,由于没有此类型专业的教学经验,所以一直是在借鉴西方的教学模式。虽然借鉴西方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学更加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但是由于西方教学不能够准确地掌握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的精髓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更加重视民族器乐的表演形式和演奏难度的教学。忽视了对民族器乐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讲解,导致学生不能够全面地掌握民族器乐和其包含的音乐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传统文化。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朝着开放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20世纪我国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学相比,无论是教材和教学课程的设置,还是授课方式和教学中教学曲目的安排,21世纪民族器乐的教学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方式,并没有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和特点进行适当的改革,所以不具备时代性的特点。[1]此外,对于高校民族器乐这一专业来讲,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忽视了民族器乐发展的时代性,也忽视了民族器乐文化教学的传承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背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逐渐朝着多元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但就我国高校民族器乐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无论是从该专业课程和教学的设置建设情况,还是从该专业的授课模式和曲目安排的情况,仍然在“走老路”,显得更加的保守。
2 在民族器乐教学中融入传承性和时代性特点的措施
2.1 做好教学教材的设置
民族器乐专业教学范围的推广,使得與民族器乐教学有关的教材类型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民族器乐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教材,仍旧是以演奏技法的教学为主。有关于民族器乐发展的历史、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流派的传承等内容只是在教材中简单提及,并没有占据较大的篇幅。[2]与此同时,在所有与民族器乐有关的教材中,传统乐曲、独奏曲目和创作型曲目,仍旧是教材中的重点讲解内容,新民乐和小合奏等现代人喜欢的音乐类型,在教材中占据的内容仍旧比较少。而一部好的民族器乐教学教材,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通过实践教学掌握相关理论,还可以让教师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相关理论来教育教学。因此,相关人员在设置民族器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时,应该适当地增加有关民族器乐传统知识和近现代创作出的新的音乐作品、合奏、重奏,以及新民乐等相似音乐体裁。以便在理论教学这一层面上,指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传统器乐和音乐时代发展潮流上。
2.2 优化调整器乐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我国各大高校,当前使用的民族器乐教学体系是以西方的音乐教学体系为基础,在结合我国高校教学习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这使得我国民族器乐专业学生也因此同我国传统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对于学习民族器乐这一专业的学生而言,了解、亲近和热爱民族音乐,是学习民族器乐的必经之路,学生只有全面的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才能够真正地去感悟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因此,在设置民族器乐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将民族民间音乐、中国传统乐理和中国传统音乐等,同民族音乐紧密相连的教学课程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以此来增强该专业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此外,各所高校需要结合本校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学特色和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增设一些时代性较强的民族器乐教学课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民族音乐界新的发展动态和资讯,从而让民族器乐专业学生的学习思维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2.3 创新民族器乐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国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师,首先需要学会将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民间音乐带有的地域性特点,融入对民族器乐作品和讲解和分析之中,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前学习的音乐曲目的背景、风格和特点。也可以把当地民间优秀的音乐文化和有特色的音乐风格融入民族器乐教学中。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教学这一模式,让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来了解和掌握一些合奏、新民乐和小重奏等,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民族器乐演奏形式。再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要尽可能地避免“填鸭式”教学形式的出现,激发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多看、多听、多想。从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承性与时代性这两大特点,对民族器乐教学的重要性。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与民族器乐时代性和传承性相关的专题性讲座,以便将已经被深化研究和拓展之后的相关专业性知识,再一次传授给该专业的学生,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的开阔。
3 结束语
我国众多高校的民族器乐专业,在经历了大约百年时间的洗礼之后,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当前高校民族器乐专业使用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将艺术性和时代性这两大特性融入民族器乐的教学体系之中,以便能够在传承和发扬民族器乐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卢盈盈.浅谈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传承性与时代性的融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02(02):239-240.
[2] 刘欢.地方高校民族器乐教学的改革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3,11(06):37.
作者简介:张明洁(1981—),女,河南新乡人,研究生,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