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 Aurumque艺术特点诠释

2016-05-30 15:20杜珊珊
艺术评鉴 2016年14期
关键词:和声音响

杜珊珊

摘要:Eric Whitacre是当代美国的一位年轻作曲家、指挥家。作品风格鲜明,合唱形式丰富,尤其他的“网络虚拟合唱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Lux Aurumque(金色光华)是他的合唱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天使唱给新出生婴儿的圣诞音乐作品。它将古典音乐风格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体现了音乐的永恒性与现代性。本文将从作品的本体分析与二度创作研究两方面探究作品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和声 复合功能 音响 调式

Eric Whitacre是当代美国作曲家、指挥家,他的合唱作品Water Night、Cloudburst、Sleep、Lux Aurumque 、A Boy and a Girl、The Seal Lullaby等均在合唱标准曲目之列。这些作品中使用的以他名字命名的“惠特克和弦”越来越受学者们的关注。还有他的交响乐作品Ghost Train、Godzilla Eats Las Vegas、October 、Equus也大受欢迎。2000年以来,他已经在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等许多国家举行了他的音乐会,并在美国各大学校定期举办研讨会和讲座。2001年,Whitacre成为有史以来由美国合唱指挥协会颁发的Raymond C.Broke协会奖最年轻的获得者。除此之外,Whitacre把他自己的作品以及指挥动作通过网络传达给世界各地爱好唱歌的人们,再将人们录制好的视频加以采集合成细化,制作成百人甚至千人合唱团——“网络虚拟合唱团”,以它新颖的合唱形式与视觉效果而闻名于世。

Lux Aurumque(金色光华)是与一首拉丁诗同名的圣诞音乐作品,译为“光、温暖像金子般的力量,是天使唱给新出生婴儿的歌曲”。2000年惠特克为了混合唱诗班合唱做了简短的拉丁文版本并在2005年进行改编,在2009年合唱版通过惠特克的网络虚拟合唱团被世人所熟知。

一、作品本体分析

整首作品为三部曲式。呈示部1-17小节,调式以升c爱奥利亚为主。1-8小节为第一大乐句。第1小节是主和弦,第2小节看似出现了两个二度音程——女高声部的大二度和男高声部的小二度,实际上是由男声两个声部构成的主和弦与女声两个声部构成的属和弦叠加而成的复合功能和弦。女高声部的“升dou”与男高声部的“升re”可视作附加音。

开始两小节的音乐材料重复了四次,每一次在和声上由单一主和弦到复合和弦,人声表现上由单纯到复杂,音响上由协和到不协和,到了第5小节加入了女高的solo声部,对高声部进行了扩充,突出了主部主题,也表现了光芒要冲破黑暗的意念与决心。9-17小节为第二大乐句。第9小节的“la-升dou-mi”大三和弦,色彩上一下变得明亮起来,与前一句的小调色彩形成对比。第10小节女声两声部“xi-升dou-升re-mi”构成音簇,下方男声部为导和弦,这里音簇与和弦的结合,使音响再一次从协和到不协和。

11-12小节是对9-10小节材料的变化重复,第12小节是由“xi-升re-升fa”和“la-升dou-mi”构成的复合和弦,是属功能与下属功能的结合。第13小节一开始“升dou-mi-la”大六和弦,随后“xi-mi-升sou”大四六和弦,第14小节的“降xi-升re-sou”可以看成“降xi-降mi-sou”一个大四六和弦,之后“降xi-升re-升fa”看成“升la-升re-升fa”小四六和弦,第15小节的“升sou-升dou-fa”看成“升sou-升dou-升mi”大四六和弦,以及“升sou-升dou-mi”一个小四六和弦,第16小节的“la-mi-升dou”以及“xi-升re-升fa”两个原位平行的大三和弦,最后落在第17小节的五度音程上。这一句和声上主要是平行四六和弦与原位三和弦的挪动,这些和弦通过半音级进下行建立了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色彩上大小三和弦形成对比,尤其在第17小节的五度音程,弱化小调,具有大调色彩,色彩空,描绘出虚无缥缈的境界。

18-29小节为展开部,调式为E伊奥尼亚调式。第18小节开始和声功能减弱,模糊调性,主要是三度音程的叠加。呈示部是由低到高叠加,这里是由高向低叠加,顺序进行了倒置。声部进出明显,各声部平稳的级进,尤其到了第22小节男低两声部平行五度,与男高一起平稳级进上行推动了旋律的发展。第24小节开始女高两个声部同音反复,女低两个声部在持续音下方呈平行四度走向,按两个四六和弦交替排列,并以切分节奏反复进行。男声在25-26小节以平行六度的和声关系将旋律推向高潮。到29小节是一个将三音升高的多利亚终止,展开部结束。

30-37小节为再现部。这一部分再现的旋律音高位置比呈示部降低了一个八度,由明亮的大调色彩转回了升c爱奥利亚的小调色彩,变得暗淡起来。

第38小节到结束是尾声。从调号看是有着6个升号的升F大调,实际上应是升C大调,“升xi”由于在旋律中没有出现,所以被隐藏了。这一部分由主和弦的升高三音—辟卡迪三度与主和弦和下属和弦结合而成的复合功能和弦构成,不断重复升华了主题。

二、二度创作诠释

从合唱排练与演唱的角度看可将作品的呈示部划分成两个排练段,1-8小节为第一排练段,整体的和声色彩柔和暗淡,寓意星点般的火光开始萌发。合唱排练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复合功能和弦的音准问题,可以先唱两个叠加在一起的主和弦与属和弦,保持长音不动,再加入两个附加音,使得二度碰撞出不协和的音响。其次这四个片段的音量成拱形结构,保持暗淡的同时先慢慢推出来再渐渐收回去,意义在于表现星光从萌芽阶段一点点扩大,由于力量微薄又渐渐暗淡下去的现象。但是这四个类似的片段在细节处理上又略有不同,第一个片段要保证旋律的紧张度,第二个片段在此基础上更具有随意性,这两个片段可休止在第三拍的拍点上,以保证充足的呼吸时间。第三个片段要推动女高solo声部的进入,力度加大,指挥动作幅度也随之加大,尤其第6小节女高solo聲部的升“sou”可自由延长。第四个片段结尾处稍作延长寓意第一排练段结束。

9-17小节为第二排练段,这一段色彩比第一段明亮,预示星光逐渐亮起来。9-10小节与11-12小节旋律相似,但是音色处理则是明亮与浑厚的先后对比。这一段的关键在于13-17小节半音阶的色彩变化。整体和弦向下分三次阶段性叹息式的进行,第一级阶段在第14小节,由大三和弦到小三和弦,色彩由明亮变为柔和,到第15小节进入第二阶段,同样也是大小三和弦的对比。到第三阶段第16小节的大三和弦音响趋于稳定,最后结束在第17小节的空五度,让声音稍加延续,给人虚无缥缈的境界。

整个展开部作为第三排练段。女高声部前四小节具有连贯性,不要气口,可采取循环呼吸,下方三个声部由“pu”推向“la”再逐渐收回,在20小节处四个声部依次进入,要有四次“pu”的音头。第21小节前两拍的“ra”做渐弱处理,后随着女高声部“velut”的进入下方几个声部音量也要同时渐强,尤其男声的平行三和弦加入一直推向22小节,音色扎实,到23小节声音慢慢变空让女低最后一拍进入。24小节只有女声部,上方“pp”说明音量弱,音色空灵。从第25小节男声两个声部的依次进入开始,将旋律逐渐推向高潮,具有流动性,音色深沉,音量渐强,到第28小节作渐慢处理,最后用大臂强收,寓意光芒散发着金子般的温暖普照大地,赐予人力量。

再现部作为第四排练段。这一段旋律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由于低了八度,所以音量上应当比第一段还要弱,音色暗淡,预示金色光芒又渐渐暗淡下去。第36小节女高一声部在保持旋律连贯性的同时从第二拍的“li”开始渐慢处理,歌词与下方几个声部先后重复进入,彼此形成呼应关系。

尾声是第五排练段。整个女高一声部的保持音循环呼吸,具有连贯性,下方声部每一个片段成拱形结构,弱进弱出。这里出现了三次相同的旋律片段,色彩上逐渐暗淡。第45小节下方声部整小节休止,手势可保持不动,维持安静状态。到46小节手臂微微一抬给出拍点结束在主和弦,光芒最后离我们远去直至消失在天际中。

三、结语

整首作品从听觉上是具有现代风格的类似轻音乐的音响效果,但是挖掘作品本身却是将古典音乐特征与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二者融为一体。作者向我们展现的这种音乐更多的可能不是为了突出一些创作的技术手法,而是想表现一种光芒从萌发到消逝的意境,这也是他音乐创作的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美]库斯特卡.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M].宋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吴昊.论埃里克·惠特克合唱创作中的新古典主义特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桑桐.和声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美]文森特·佩尔西凯蒂.二十一世纪和声[M].刘烈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5]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和声音响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诚实音响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时间的凝聚 音响的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