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
摘要:艺术歌曲在中国声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尚德义先生的艺术歌曲《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是中国艺术歌曲历史上广为传唱的曲目,本文通过对作品的曲式结构、钢伴编配以及歌曲创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刻地领悟这首作品的意义,进而在演唱中更加到位的诠释这首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尚德义 艺术歌曲 《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 艺术特征
一、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
(一)艺术歌曲的概况
艺术歌曲是诗词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流派的艺术表达,依据的是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进而确立的一种独特的歌曲体裁,它具有优美的旋律和演唱这两个有一定的感染力因素,因此在浪漫主义时期就奠定了艺术歌曲表现力和欣赏力独特的表现形式。
艺术歌曲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受到中国文人雅士的赞赏,开始了在中国的发展,并且居于突出地位,成为“五四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赵元任、黎锦辉、黄自、青主等艺术家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等一首首的佳作都是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是中国音乐创作当中的瑰宝,早已融入到中华民族音乐的血液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了這些早已印在人们脑海中的老一代作曲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些新的血液对中国艺术歌曲推动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又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例如《我爱你,中国》《我像雪花天上来》等,在这些艺术家中,于1932年出生于沈阳的尚德义先生也是功不可没的。
(二)以《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为例的尚德义的艺术歌曲
尚德义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国家最高文艺奖的获得者,他毕生主要致力于艺术歌曲、花腔艺术歌曲等方面的研究。在笔者所熟悉的他的艺术歌曲中,最为喜欢的是创作于1993年的《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这可谓是一首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艺术作品。从19世纪法国的大文豪雨果的著作《巴黎圣母院》中取材,这部著作讲述了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由于看上了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但他在得知无法完全的得到美丽女郎之后,转而对爱斯美拉达暴虐残忍的加以迫害;而与此同时面目狰狞丑陋却又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的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也深爱着爱斯美拉达,在知晓一切后,为了救心爱的人儿不惜舍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感人故事。尚德义曾说:“这是一次跨越民族、跨越时代,用音乐形式来塑造这一悲剧性人物形象的尝试”“作曲家借雨果原作所塑造外表丑陋而心灵善良的阿西莫多诗话般的艺术形象,以及他孤独地在巴黎圣母院敲撞出震撼大地的钟声的音乐描写,表达出作曲家对净化人们灵魂的真善美之情的歌颂,对人生和世态炎凉的现实的感叹。”歌曲感人至深,“《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的创作,体现了音乐的特殊性所决定了的表现同一题材文学名著独特的具有音乐性的选材角度,表现了词曲作家高度的智慧及深厚的功力。”鉴于这一背景,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二、作品的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
本曲采用的是三段式的曲式结构,前奏从1-10小节,开始的两个小节以柱式和弦的全音符为主,和弦在音效上极不和谐,在力度上是极强的,突出体现了整体感情基调是不稳定的,暗示了一种较为悲愤的情感。而后在音型上形成由以八分音符为主的、感情较为激愤的柱式和弦,渐渐转为由单音和音程为主的切分音符较为平静的旋律线条,仿佛预示着故事即将开始。
本曲从11-22小节,在旋律声部上采用类似于宣叙调的较为平稳的线条,在慢慢的诉说着故事的开始,并且使用了平行大小调,有助于表达音乐的形象,使音乐不再显得那么单调。在23-24小节的间奏部分采用了类似前奏力度极强的柱式和弦的连续上行,并且出现了大量的临时变音记号,调性极不稳定,说明此刻故事出现了变故,情绪变得有些激愤。本曲的第二段从25-32,这八个小节在力度上都是极强的,并且旋律在高声部进行,因而无论在力度还是音响效果上都会给人一种激动、不安的感觉,这也是整首作品情绪最为高亢的部分。
第三段从33-41小节,旋律由高声区转为中声区,采用切分音符的平稳进行,力度上由极强逐渐到中弱,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调性回归原调。全曲的结尾从42-60小节,旋律由两个部分组成,在42-51小节用大量的连音符号,力度为中弱,因而虽然在高声部,但是旋律听起来非常连贯,并且只用了一个“啊”字,给人一种连绵不绝的感觉,是全曲升华的部分;在52-60小节,旋律在线采用了对第三段的再现,再一次讲述了主人公阿西莫多的悲惨命运和崇高心灵,和声上运用了正格终止加一个变格补充终止起到完整表达悲叹语义的效果。
最后四小节变格补充终止和弦运用的是升高小调Ⅲ级音,将主和弦的小三和弦改为大三和弦,给暗淡的旋律曲调增加了一丝丝明亮的色彩。所以本首作品依照故事的发展情节脉络,作曲家大胆地起用西方传统的和声作曲技法和音乐风格,非常严格地遵循西方音乐创作手法,与先前的声乐作品作曲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尚德义先生在创作上的一次突破。
(二)歌曲钢琴伴奏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与声乐具有同等地位的,是音乐进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人声相辅相成,一首成功的艺术歌曲离不开钢琴伴奏的编配。尚德义先生的这首作品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理念,其钢琴伴奏的创作灵感似乎来自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首《前奏曲》的音型,他巧妙地将此音型借鉴到歌曲伴奏的开始部分,钢琴旋律平静而从容的流淌着,伴着人声开始给人们叙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前奏、间奏和尾声的结合能够很完整的贯穿主题。而且间奏和尾声也是具有相似的表达效果,无论间奏或者尾声的长短,在表现音乐情绪上必须有力度、有张力,能够感染到听者。因此,在《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这首作品中,前奏的创作非常富有特色。
1.在音乐的前奏部分用在大字二组的极强的不协和和弦,模拟出钟声的震耳欲聋,这钟声就像是在敲击命运之门,使听众的内心产生共鸣。右手用八度的音程演奏着前奏的主题,左手采用不断上行的柱式和弦,暗示着风雨欲来;而后采用切分节奏的单音进行,暗示着一个充满悲惨命运的故事即将开始。
2.采用带连音的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进行,为故事的叙述陪衬,十六分音符的连音进行给人一种表面虽然平静但内心却是动荡不安的感觉,同时具有宗教的色彩,为乐曲高潮的到来做了足够的准备。
3.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乐曲在高潮的时候采用了极强的加倚音的柱式和弦,同时通过在f小调的主、属和弦以及减七和弦的相互转化,旋律不断上行,呈现出钟声的浑厚和齐鸣的壮观场面和听觉震撼,将歌曲在音乐情绪上推向了高潮。在听觉上类似钟声不断在耳边回响,表达出敲钟人内心对宗教势力和王公贵族势力的抵触和激愤,并且使听众能在伴奏烘托的音响效果下更加地感同身受。这一段震撼着每位听者的心灵,使得听者的身心得到了净化。
4.《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这首歌曲的结尾四个小节,在钢琴伴奏方面运用了第二段的钢琴伴奏织体材料和歌曲前奏时钢琴模仿的钟声,结尾部分与歌曲的主题和前奏相互呼应,也预示着历史的车轮还在不断的向前转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尚德义在这首作品的伴奏中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调式在钢琴上的表现力,而且非常注重伴奏在节拍、力度上的变化带给人更加深刻的感触,即便是把伴奏单独拿出来演奏,也不会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
(三)歌曲创作
1.歌词。本曲歌词的第一段“在法国巴黎圣母院……他年复一年,他岁岁月月声声敲着那教堂的大钟……”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这首作品的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的特征,将之传达给听众,为情绪高潮的到来做足了铺垫;随着钟声进入到全曲的高潮部分“这钟声多么浑厚响亮,这钟声多么深沉激愤,这钟声当当震天动地,这钟声阵阵迁人神魂”,歌词与伴奏结合得十分融洽,既能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激愤,又能使听众产生共鸣;在结束的第一段用一个长音“啊”来演唱,既是对主人公阿西莫多人生悲剧的哀叹,又是对他高尚而纯洁追求的感叹;结束的第二段再次用陈述的方式趋于平静,令人回味无穷。
在这首歌曲中,作曲家综合了其一生对“真善美”追求的强烈情感,用那深沉而又激昂的富有戏剧性的旋律,赞美人类最崇高的情感,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标注都满是凄凉的美,表现了主人公美丽善良的心,以及赤诚的爱,真挚的感情是艺术的风向标,也是艺术的指向灯。而我们所知的艺术的真正魅力,正是表现在艺术家们用他们真挚感情投入到他们的艺术作品之中,正因为如此才能产生那种震人心魂的力量。
2.旋律与歌词的结合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旋律线与观众是最直接的接触,跌宕起伏的旋律线,以及节奏和力度或强或弱的选择,都是声乐作品的重要元素,也是衡量作曲家的创作功力的重要尺度。同时尚德义先生十分重视歌词与旋律的结合,因而在聆听时,既能充分表达出自己想要的旋律,又能做到语言上的“字正腔圆”。在这首《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中,开始叙述故事时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在类似宣叙调的旋律线条下平稳进行,把听众带入到故事之中。在全曲的高潮部分采用高声区的旋律进行,同时伴随着类似钟声的伴奏,突出歌词中所说的钟声是多么地震人神魂,也使听众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结束的第一段高声区的旋律进行中采用无词意的“啊”字来演唱,这是全曲中最让人感动和最富于人性化的一段,我们既可以看到它是对原有词义的深化,又可以感受到它是对歌词未尽之意的补充,让听众产生无限的遐想。这种表现手法对于表达和刻画人物的思想深度和人物的立体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艺术歌曲具有旋律线条较长,节奏较为舒缓的特点,具有“诗中有音乐、音乐中也有画面”的特点,在歌唱训练中,可以用艺术歌曲来规范学生的歌唱状态以及气息的稳定。所以在我们的研究中,艺术歌曲不僅使我们的艺术素养有所增加,同时也令我们获得精致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尚德义.我创作上的艺术追求[J].音乐生活,1999,(03).
[2]唐瑰卿.简论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及其演唱[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02).
[3]于雪艳.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02年.
[4]李雪峰.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丁倩.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