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关键词】 群文阅读;核心素养;儿童立场;
思维模式;知识储备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4—0070—01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研究性阅读实践课程是提升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赵群之、王林教授倡导的“群文阅读”实践课,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笔者认为,群文阅读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多个文本,同一议题,立体整合阅读材料,成为单篇阅读的有效补充形式的实践性阅读,既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又激发小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积极性。
任何课程改革都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也离不开学情、校情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笔者认为,群众阅读不是否定常规性“单篇”的阅读教学,而“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统一和完美结合。正如蒋军晶老师说的那样:关注群文之间的“互文关系”,目的是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发现能力。基于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话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群文阅读贵在树立牢固的儿童立场
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发展儿童,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触摸儿童心灵的温度,关注儿童的需求,给予他们渴望的阅读内容,充分体验阅读的过程,才会激发儿童浓厚的兴趣,才能如蜜蜂一样不断地寻求阅读的“花朵”,酿出“蜜”来。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由于小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因而阅读教学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让儿童在主动积极的思考质疑、交流感悟等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的阅读富有个性,第一,不要机械地输入“正确的”答案,要引导儿童选择不同角度和切入点,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的见解,求同存异,尊重学生的发现;第二,不要机械地“卡”时间。“欲速则不达”。教师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充分对话,充分思考,只有通过充足的对比阅读,儿童的思维才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阅读效果才会好。第三,不要吝啬鼓励性评价。
二、群文阅读重在构建立体选文的思维模式
编入小学教科书中的文章主题鲜明,但说教色彩比较明显;有些文章儿童认知结构和实际比较远,加上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得现在的阅读教学带有明显的“强制性”。群文阅读要以儿童的心理基础、精神发育和语言发展为起点选文,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选择材料、整合材料、呈现材料的主动权。因此,在选文上,要寻求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不能“片面化”或者“平面化”。如,低年级孩子更适合“绘本”和童话书籍,高年级孩子要考虑男孩女孩的兴趣差异等等。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合适的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阅读能力达成的关键,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既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学习文章,让“群文”碎片化,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排队”。实践证明,最恰当的选文,就是一组文章是一个整体,既有横向的关联,又有纵向的联系,呈“立体结构”。
三、群文阅读成在与单篇阅读方法巧妙迁移
课堂是学生学的课堂、自主探究的课堂、独立思考的课堂,无论是单篇阅读还是群文阅读,都要遵循这个底线。“单”是“群”的基础,“群”是“单”的延伸和拓展。两者的高度协调统一,才能提升阅读的效率,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通过单篇阅读,指导学生“例子”的学习,举一反三,促使方法和思维的迁移,在群文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提升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通过在单篇阅读中习得的方法,引发儿童新的思考和发现。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学中,不要拘泥于一个字、一个词、一段话的理解,养成一个“快”、凸显一个“大”字,即快速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大思维”能力,鼓励儿童广泛应用比较、综合、概括、归纳、重整、延伸、质疑、创造等思维方式,提升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效果,形成独立、自由的阅读能力。
四、群文阅读难在教师的知识储备的局限性
群文阅读要求语文教师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娴熟的教学技能,还得具备准确把握前沿的儿童阅读发展方向,并具有了解阅读迁移规律,整合构建立体阅读资源、科学有效的取舍能力等等,这些无不挑战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首先,群文的组合就考验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为了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进行教学;其次,群文阅读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如,教学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如何把握难点,如何合理舍弃等,都要不断地探索总结;最后,群文阅读是对教师阅读视野、阅读品位的考验。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群文阅读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