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价值分析

2016-05-30 05:56:20白留艳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思政课应用研究

白留艳

摘 要:乡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浓厚色彩的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文化的作用,尤其与土生土长背景相联系的乡土文化。本文分析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探寻了乡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价值,提出了乡土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堂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思政课;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86-02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在思政课教学中,发现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结合周边实际就近取材融入教学,可有效地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传统文化。

一、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乡土文化资源代表着民族文化的自尊,离开了乡土文化,中华的文化底蕴将受到侵犯。乡土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域的文化标杆,体现着地方的浓浓特色,更是保持民族文化品格的原动力。所以,它不可以被轻易抛舍,更应该代代传承。尤其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趋势愈演愈烈的今天,西方文化大面积传入中国,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极大的冲击着传统文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搞不清方向,迷失了自己。他们视乡土文化为敝履,认为乡土文化代表的民族文化已经过时,不再适应现代化的大潮。其实,“育人树德”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教育根本,离开了传统的乡土文化,中华文化将失去精髓,人们将变成所谓的“香蕉人”,不再有道德伦理的束缚,变得为所欲为,这是民族的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大力宣传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从而不断的开拓民族文化的教育领域,极大的维护其自尊不受强势文化所侵犯。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首先,“将乡土文化资源引入学校思政课堂”的教育模式,极大的变革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释放原有的天性,改变学生在德育中的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德育的建构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乡土文化资源丰富的内容可以丰富教材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或许还会产生独特的德育效力。其次,从事乡土文化相关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是德智双馨的权望之人,这样的正面力量往往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德育效力。因为他们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无论为人处世,还是报效祖国,都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正面典范。在这样的牵引下,学生定会奋发图强、努力充实自己,爭取做对社会乃至祖国有用的人,拥有这样学子的校园也一定是模范学府:呼吁正能量,强化德育效力。

3.适应党和国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要求

“乡土文化资源引入学校思政课堂”的举措,不光有利于学校,更多的相应国家号召。1994年国家宣传部推行的《爱国教育实施纲要》中就规定:各类学校应“把历史事件、英烈事迹、建设成就编入党课、团课……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这就彰示着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很重视乡土文化资源的德育效力。之后中央为了延承传统文化,整肃校园思想风气,又明令推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项政策中明确要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再一次的强调了国家重视乡土文化教育。因此,各类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特色,让学生切实了解本土历史、人文底蕴,从而成为一个地域文化的“百科全书”。

二、乡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价值分析

乡土文化资源是反映某一地区或区域的自然地理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社会发展资源,体现着当地人民的伦理道德,具有丰富的资源内容和形式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底蕴,在高校思政课堂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1.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载体

首先,形式多样的乡土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有利于丰富思政课堂的教育内容。高校思政课体系几经调整变化,仍然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体系重复,仍然强调政治化、社会规范的灌输,缺乏生动性和活泼性,导致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甚至会对此产生强烈的厌恶反感情绪。乡土文化资源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文化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乡土文化资源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使其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活力。以上这些可以帮助改善传统教育内容的缺陷,使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将乡土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中,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目前,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正处于旺盛时期,利用课堂灌输、单向传授的方式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感情绪。乡土文化资源的可触摸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将乡土文化资源引入课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开展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丰富思想政治教学的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在不经意间就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2.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底蕴

乡土文化资源是地域乡情教育的珍贵素材。一个地域经过千年的地表运动,积淀而成的本土文化,是一种历史的诉说,更是乡情的寄托。一个区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当地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日常实践经验积累而创造的。人类不停的繁衍生息,乡土文化也随之源远流传。对当地人们来说,乡土文化资源与其心理思维是贴近的,乡土文化资源中贴切生活的人文知识,能教给人们道理、方法以及社会规范等等。所以,当地学生的成长道路总会或多或少的熏染一些当地人文教育,这对于他们的将来是很有裨益的。乡土文化自然而然就成了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源头,传授前人对生活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以及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域,千百年形成的乡土文化更是学校的巨大财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会更加深刻。如果学校善于利用优秀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信学生们会更加投入精力“爱家乡,爱祖国”,满怀激情,从而了解历史,传承美德,培养情操,真正意义上的发掘其“人文底蕴”。

3.有利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家是看的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正因为有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才丰富发展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学校是传承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和渠道,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理应成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承者。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固步自封的,不是陈列在博物馆让人欣赏的,只有当他被体验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其生机和活力。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或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发掘当地的文化,学生既能从中吸取精华元素,把握乡土文化的精髓与实质,改善日益淡薄的乡土意识,培养大学生热爱家乡、立志为家乡做贡献的良好情感,使大学生真正成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学习者;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乡土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民族和本土文化的固有价值,更有利于弘扬创新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场所,在引导大学生学习、探索、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的同時,坚持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汲取积极的时代发展元素,完整地展现自身的新风貌使大学生成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这样才能使乡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拥有更久的生命力与适应力。

三、乡土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堂结合的途径

1.榜样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身就包含了个体学习和他者示范的榜样。榜样示范教学就是将乡土文化资源中先进人物事迹、历史发展脉络、自然社会环境与思政课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结合,再把比较零散的乡土文化知识通过具体的人物、清晰的历史脉络综合起来。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讲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可以以徐继畲的思想为例讲解传统与开放、讲解立足全球放眼世界,不可做天朝上国的美梦。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可以用阎锡山与徐向前的故事说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群体政党最终会取得胜利;其次通过白求恩模范病室、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五台山毛主席路居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等介绍抗战历史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不易。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去珍惜生活,时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让学生带着自豪感和责任感去学习,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2.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也就是与历史进行对话,同时也与现实对话,既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对话。通过对话教学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让学生更理性地对待历史和现实,树立正确科学的历史观、价值观。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让学生围绕着佛教精神的内核——向善、求善、与人为善与今天市场经济大潮的背景之下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现象,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同时,艰苦奋斗精神、白求恩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都可以让学生展开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通过这些,使其能尽情表达自己的对这些内容的认识,进而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和时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精神。

3.视频教学

根据思政课程的需要与乡土文化的内在联系,将乡土文化资源有效地嵌入高校思政课堂,也可以采用视频教学这一方式。教师应收集整理一系列乡土文化资源的音像资料,恰当地与思政课堂有机结合,适时地引入和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历史音像资料,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起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思政课堂上可适当使用多媒体播放徐向前与阎锡山三战三捷等,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知识。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忻州师范学院院级课题《五台山地区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QN201514)

参考文献:

[1]林立娜.乡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邢台乡土文化资源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2]张琦.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以江西赣州为例[D].江西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3]朱彦妮.地方文化资源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苏州为例[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4]马勇虎.地方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猜你喜欢
思政课应用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黑农”大豆育种技术及应用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