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圣煜 陈德林
摘要: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的概念以提出到目前已经有10年时间了,从目前的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继续发展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应不断深化发展,解决目前的困难和问题。文章通过从五个方面的结合,阐述了新型工业化需要继续融合各方面资源协调发展,引领达到社会发展的新高度。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工业化道路建设;经济发展指标;科技水平指标;人力资源利用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4-0026-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4.014
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再次提到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指出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依然在四化中是首要的位置,但也对新型工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的战略发展做出的重要部署。本文从什么是新型工业化以及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简述,并重点对新型工业化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分析。
1 新型工业化的概念
新型工业化是相对经典工业化的概念来说的,由于我国工业化的条件和环境与西方工业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国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作为驱动力,有效地降低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人力资源状况,提高经济效益和集约化程度,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始终学习、创新、完善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2 新型工业化指标的设计原则
2.1 可比性原则
在选择指标时需要准确分析指标的内涵,参考统计年鉴和文献资料,其数据的来源和统计口径需要进行一致性分析,通过借鉴和国内外的通常做法,将国内的工业化进程指标进行量化,与传统工业化有明显区别,并使指标体系和评价在进行分析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2 动态可行性原则
选择新型工业化的指标上,要不断考虑指标体系的变化趋势,并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相应客观条件进行指标的动态调整,以适应各地方的工业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指标数据便于收集整理和简单明了,指标不宜过多但需要有可以量化的可行性和代表性,换算也需较为便捷,以确保选择的指标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和价值。
2.3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是科学、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和特征,也需要符合客观规律和国情及地方特色,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客观反映新型工业化进行中的相关综合实力及水平,由此来判断客观状态和发展趋势。
3 新型工业化指标的设置和计算
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标志着该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发展创新,不断学习为前提,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利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相辅助,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和谐发展,由传统粗放式工业化发展向高端专业化整合资源型发展的进程,所以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协调整合系统的概念,包含了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生活、资源等各方面内容。借鉴国内外相关工业化阶段的标准,笔者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指标体系有以下6个方面共24项:
3.1 经济发展指标
重点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包括3个二级指标:人均GDP、城镇人口就业率、城市化率。
3.2 科技水平指标
该指标反映科技水平在工业化进程中起到的作用,从大制造到强制造的具体反映,包括5个二级指标:研究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专业申请数、专利授权数、科技成果转化比率、高新技术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比重(%)。
3.3 人力资源利用率
该指标反映高新技术人员在工业化进程中起到的作用,包括4个二级指标: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全员人均劳动生
产价值、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
3.4 信息化水平
该指标反映在工业化进程中利用信息化的程度,包括4个二级指标:人均邮电业务量、互联网用户数、百人拥有移动电话数量、社会利用“互联网+”占比综合指标。
3.5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该指标反映工业化进程中对能耗的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包括6个二级指标:万元GDP能耗(电量)(水量)、城市绿化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污染治理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3.6 国际竞争力水平
该指标反映该地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水平,包括2个二级指标:外商直接投资额占GDP比重、高技术产品占商品出口量比重。
在针对地区差异应该在指标上选择体现地区绩效水平的相应结构性地区绩效指标,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零售消费总额、恩格尔系数、工业经济综合指数和进出口产值等,同时还应加入权重分析使指标有一定差别。
通过上述指标体系的分析,可以得出新型工业化不仅是一个经济的概念,而且还是系统的概念,包含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生活、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各个方面互为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增长率和质量水平,计算时,一般采用综合评分法的简单线性加权法K=∑pw。式中:p为相应的评价指标;w为相应的权重,可以从国家和相关统计部门发布的权威统计资料中采集有关数据进行带入,以评价该地区情况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具体情况。
按照上述指标分析计算,可参照以下数据进行界定和判断:(1)凡K值即综合评价指数在60%以下,可判定为处于新型工业化的初级阶段;(2)凡K值即综合评价指数在60%~100%之间,可界定为处于新型工业化的中级阶段;(3)凡K值即综合评价指数在100%以上,应视为新型工业化的高级阶段。
综合有关数据和参考文献进行计算结果得出,目前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还不够高,虽然我国在经济发展、环境和资源、人力资源、科技含量水平等方面出现了较快增长,但是总体分值还是处于新型工业化中级阶段,这对我国今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还需要提出很多要求,在新形势下新型工业化需要不断完善和加速,这需要多方面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状况,找出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引导各职能部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新型工业化进程,最终实现科学发展。
4 新形势下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分析
4.1 创新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
创新是工业化的动力保证,推动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不断从创新中汲取能量,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中还是基于模仿的创新,从长远来看,模仿创新会无形之中给工业化发展戴上枷锁,有可能会形成瓶颈难以逾越。突出自主创新是保证力,借鉴大国的发展模式,创新是形成强国的必然之路,通过自我强化和自我能力的统一提升,不断在工业化发展中升级突破,同时依托创新成果信息中心、创新孵化园等平台,将创新成果转换、整合,实现资源共享的集群效应。然后在创新成果转换过程中,不断反馈改进,促进再次升级,使产业能够引领市场、创造市场,使市场优势资源围绕创新不断整合升级,以达到新型工业化新高度。
创新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类想象需求,这两点是创新的根本动力。为了保障创新,需要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度,不断围绕市场进行创新,形成由市场驱动的创新模式,保持产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在想象需求中,国家应继续支持教育、科研机构和行业创新群体一起,不断发挥想象空间,推动无限创新可能,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保障创新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驱动力。
4.2 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
目前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概念已经是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新型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运用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将原有传统工业化的界限打破,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工业化进一步增强拓展和深化。
传统工业向信息化改造方面有三个方面的明显变化:(1)在研究创新成果提升方面,通过专业信息知识平台进行学习,对标准、行规进行研究、升级和借鉴,促使产业、行业向世界领先靠拢,通过标准化、精准化、自动化使工业化依靠信息化不断提升能力水平;(2)生产制造方面,将产业集成、数据融合、技术链接等结合信息化平台,使整体系统的整体效率不断提升,单位能耗下降,价值不断提升,通过信息反馈机制,加强柔性制造和订单制造,也会节省相应成本做到精细化管理;(3)空间经济整合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实体产业突破空间限制,OEM和代工通过互联网融合不断加强,产业的跨区域和跨产业生产将会运用得更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新局面。
4.3 升级产业控制和服务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
做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其实也是加强对产品线的上下游控制与服务化,这也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思想。
在上游环节,企业需要获取更大利润,就需要将研发、设计、标准、创意等元素转化成价值。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将应用和服务转化成为实际价值,如专利的申请和使用的平台也是信息化表现的一种,这可以实现企业与产品顶层设计的对接,提升新型工业化的整体质量。在中游环节,工业化主要体现在原材料质量、制造工艺水平和同整体行业单位制造成本的对比,企业可以运用多元化生产,建立柔性生产系统和社会化协作代工等生产运营模式,使工业化有效地适用市场化的有机融合。在下游环节,针对市场变化进行工业化科技转化和升级,引领工业化发展方向,企业与消费市场互相反馈,树立产业产品文化形象,提升产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
4.4 金融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
金融化是经济发展到高级形态的必然产物。工业化的升级必然会需要大量的资金,金融产业根本上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相比传统性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更需要金融的支持,对于国家、行业所感兴趣的方向,资金会不断输入,以促进该行业的加速发展,金融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推手和加速器。在具体运用中,金融化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导,扶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中,也使金融业收益增加,两者利益共同。在运用资金方面主要有3个来源:(1)银行及民间借贷和投资资金,此类资金受政府和政策的影响较大,获得时间较长,需要有良好的发展基础;(2)受助资金,此类资金一般金额较少,局限性较大;(3)企业募集资金,此类资金数额较大,运用成本低,缺点是产业初期较难获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需要营造金融与实体经济整合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多形式打造融资环境,使实体经济能有效快速发展成长转型,并创造经济效益回馈金融产业。
4.5 生态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
新型工业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也是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要求,表现从单一生产领域向全流通循环体系发展。在新型工业化整体产业链中,应更注意构建全流通循环经济的体系,在该体系中将生产、交换、消费、反馈等环节树立价值观念,实现整体价值体系的建立,通过在消费、反馈等环节要求新型工业化适应环境变化要求,进行升级转型。在大环境中更加注重最终产品对环境和自然的和谐,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循环体系中,把环境因素也作为消费者指标,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给予的物质,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先破坏再修复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价值环境的循环发展。
5 结语
新型工业化是在传统工业化基础上的新发展,它结合了现代工业对经济、科技、环境、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是不断融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保持先进性、不断完善自我的发展之路,是为了满足人的自我提升创造动力的基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这需要我国在发展模式、科技政策、金融体系、产业政策、外资政策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整,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根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思维——来自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史的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
[2] 闫海强.高新技术价值、新型工业化水平与地区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以欠发达地区宿迁市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12).
[3] 谢德禄.建立新型工业化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探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3).
[4] 杨韡韡.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分析[J].经济管理,2011,(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工业化的途径和方式研究》(B2015430)。
作者简介:邢圣煜(1983-),男,湖北咸安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陈德林(1980-),男,湖北通山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