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创新计划实施效果的思考

2016-05-30 20:56:23杨胜利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全过程控制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杨胜利

摘要:大学生创新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十年的实施效果来看,基本改变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计划的作用,并客观地分析了在立项、执行以及结题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从立项的双向选择、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控制、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的优化以及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方面行了论述,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计划;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全过程控制;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42-02

一、引言

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深刻、广泛影响当今社会的机构。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从精英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从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效果来看曝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大学生缺少自主创新精神,缺少坚持不懈的创新意志,知识的获取仍然以被动地接受为主,不会变通和应用,以至于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岗位不能适应新环境,或者逐渐被社会淘汰。国外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早在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负责本科教学的马戈利特院长创设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鼓励和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到了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研究型大学开展了本科生科研活动,美国的大学大首先尝试了学生创新训练(students innovation training,SIT),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与广泛实施。我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分别于1996年、1998年开始尝试实施SIT,国家自2006年开始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立项工作,给予研究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其中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第一批有60所高校入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作为第二批入选高校于2007年开始立项,截至2015年已经近八年。随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从项目的立项、执行以及结题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仍然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间。

二、大学生创新计划实施现状

对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各高校都根据办学定位提出了一些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政策导向上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力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项目的立项、执行以及结题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立项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一般做法是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指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研究课题,选择其中一点进行立项研究。这种立项和选题的方式可能存在学生对所立课题不感兴趣的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外,有些申报书由指导教师操刀,甚至指导教师独立完成,教师成了立项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立项过程中得不到充分锻炼,无助于改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第三,还有些指导教师将即将经成的成果设定为项目指标,而非学生的实际实验成果。看似“饱满”的研究成果与项目相关性不大,学生也不会在“兴趣驱动、自主实验”中得到实验的快乐。还有为了获得项目资助,将立项书中的指标设置过高,学生没有能力完成,导致不能按时结题,因此,把好立项和选题的关,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实施效果至关重要。

2.项目执行过程存在问题。大学生创新计划的主体是大学生,教师的作用启发研究思路、指导研究过程、督促研究进度等,因此要求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检索文献,按计划和进度开展研究工作,但是,现实中则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多会存在前松后紧的现象,项目的立项申请时雷声大,执行过程雨点小。这有悖于大学生创新计划的“重在过程”的实施原则,即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其次,执行过程中经费并非按照预算严格执行,也没有及时调整经费的预算,以及经费执行进度比较慢,造成结题前突击花钱的显现。再次,有些研究成果的周期过长,导致结题时仍然不能完成,因此,在设置研究目标和指标时应该更合理。

3.项目结题中存在的问题。项目结题时往往存在评价指标不统一、评价方法不科学等现象。首先,容易对于一些没有进行标注的成果、相关度不大的成果进行统计,并给出较高的评价,这是有失偏颇的。其次,由于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指标,对于那些认真地、独立地进行科技创新研究而未取得成果的学生不能给出客观评价,而实际上这部分学生在科技创新研究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同样得到了锻炼,取得了收获,这些收获的意义不小于最终项目成果的意义。再次,对于评价与考核团队的人员组成不够合理,专业和学术水平的差異容易造成结题过程中给出的评价不够客观公平,客观上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三、提升实施效果的举措

1.立项中的双向选择。大多数“大学生创新计划”立项是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设计出适合学生创新创业的训练项目,并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究和训练。但在目前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管理由教师完成,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也有学生在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己喜欢或关注项目的选题,造成指导教师关注度和热情不高,也会影响项目的执行。因此,好的做法应该是在立项过程中双方面考虑,进行双向选择。比如可由指导教师提供多个课题,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课题的内容应包括项目性质、项目名称、选题背景、研究内容概述、指导教师及联系电话等,由学生根据对项目的兴趣、对导师的喜爱、对创新创业的自我要求,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训练项目报名参加。这种双向的选择有利于调动创新实验主体的积极性,真正发挥项目的作用。

2.实施过程中的全过程控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一个动态持续过程,其效果的评价不仅只关注项目指标的完成情况,还要考虑执行过程。为了克服目标管理模式存在的缺点,对项目的管理应贯穿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题总结的全过程,即采用全过程控制模式。首先,要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题目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总结等,使学生的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等创新素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培养。其次,全过程控制模式有利于监控项目的执行过程,及时调整和优化项目的运行,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保证质量,同时还可以监督项目资金的按时支出。

3.优化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在“倡导主动实践、重在研究过程”的思想指导下,建立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不仅关注项目研究成果,还要注重对项目立项选题和施过程的评价。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立项评审,通过专家对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的评审打分等方式确定立项等级和资助的额度;而在项目执行过程进行过程管理,即通过对项目阶段和中期检查等,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发现新问题、把握创新点、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克服各种困难、提高创新能力。总之,评价方法要坚持评价结果累加式、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个性化。评价主体要发挥专家对立项和结题的鉴定作用的同时,又要发挥指导教师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学生的监督、指导、激励和引领作用,还要重视学生对创新性实验计划质量的评价。评价指标注重项目各自的差异,采用多套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如理工类和文管类项目、应用型和基础研究型项目的评价指标要有所区别。

4.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计划,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应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学生通过结题的,可以颁发证书,并获得相应的学分,也可以作为评优、保研、奖学金中的重要依据;指导教师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工作量,指导结果优秀的作为下一次指导项目资助等级和额度的基础;也可申报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或也可作为职称晋升的指标。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针对学生、指导教师以及研究成果的评选活动等,并给予奖励或资助。学校和学院层面还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和实施的政策文件,保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有效实施。举办创新项目学术交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等,确保创新训练的系统性、规范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创新计划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四、结论

大学生创新计划在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最大限度地提升实施效果,应该从立项之初就进行科学选题,并且注重实施过程的全过程控制,还应该建立和优化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以及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只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大学生创新计划不流于形式,真正地使学生称为创新的主体,使大学生成为創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迈进,杜利平.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4):29-36.

[2]张友琴,王萍,朱昌平,等.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167-170.

[3]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1-24.

[4]郑益慧,江志斌,吴益锋.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引领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改纵横,2012,(18):37-39.

猜你喜欢
全过程控制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管理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挖掘设备创效潜能
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措施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50:25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01:08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0:1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32:16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33:29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