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逆温特征及其与API首要污染指数关系的研究

2016-05-30 15:11王杰杨银吴红张生财
科技风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关系

王杰 杨银 吴红 张生财

摘 要:本文利用兰州市榆中县气象局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2006至2013年兰州市逆温变化特征及其与API首要污染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07时贴地逆温直接影响兰州市区API首要污染指数,冬季逆温最强,秋季次至,夏季最弱,10月至次年1月较集中,持续10天以上的逆温发生在11月至次年2月;逆温大于3℃、厚度大于500m时对空气质量的负贡献明显增加,逆温大于7℃、厚度为700至900m时污染日概率高于清洁日概率;逆温持续时间为2至5天时平均API首要污染指数、污染日概率分别为93、26%,5至15天时分别增加到107、39%,超过15天时平均API首要污染指数显著升高到141,污染日概率快速增加为68%。

关键词:逆温特征;API首要污染指数;关系

中图分类号:P423.1

近地层的逆温层厚度可以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他就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在地面上空,空气不能向上扩散,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大量污染物聚集在逆温层下面,造成或加重大气污染[ 1-2 ]。

国内很多城市都利用探空气象资料分析了逆温层的特征。

刘焕彬等[ 3 ]采用济南高空观测资料研究了低层逆温结构分布特征;

邹玉玲等[ 4 ]分析研究了青岛地区低空逆温层的结构和特征;

刘增强等[ 5 ]利用探空资料对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進行分析研究;此外国内也有学者研究了逆温与污染的关系;

郑红等[ 6 ]分析了2000至2003年哈尔滨市大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得出逆温日数越多,超标污染日越多,逆温强度越大,污染越重的规律。

李景林等[ 7 ]利用2000至2006年乌鲁木齐市逆温与API资料,得出低空逆温的出现频率与大气污染指数具有相似的时间分布特征,采暖期API值越大,相应出现逆温日的比例越高,以贴地逆温多。

本文尝试利用兰州探空观测场地的搬迁后的新资料,研究了兰州市逆温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API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利用兰州市榆中县气象局2006年4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每日07时和19时探空资料和兰州市环保局提供的逐日四站(兰苑宾馆,生物制品厂,铁路设计院,职工医院)API首要污染指数(API要素中污染指数最大值)。

1.2 方法

首先对兰州市逆温、逆温强度、逆温厚度的年季月变化、逆温持续日数以及悬浮逆温底高特征,之后分析逆温与API首要污染指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其次,再对四季春(3~5月)、夏(6~8月)、秋(9~12月)、冬(12~2月)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逆温强度(℃/m)为逆温层内每升高1m温度的增值,污染日为API首要污染指数大于100,清洁日为API首要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

2 逆温变化特征分析

2.1 逆温频率变化特征

2.1.1 年际变化

如表1所示, 2006至2013年,兰州市07时、19时逆温次数呈波动型减少趋势,07时平均逆温天数为267天,逆温发生概率73%,2010年逆温天数最多为301天,逆温发生概率为83%,2008年逆温天数最少为247天,发生概率68%。

19时平均逆温天数为197天,逆温发生概率54%,2010年逆温天数最多为217天,逆温发生概率为60%,2008年逆温天数最少为157天,发生概率44%。贴地逆温明显多于悬浮逆温,07时贴地逆温明显多于19时,悬浮逆温两时次接近。07时贴地逆温年平均天数为211天,占全年天数的58%,2009年最多为231天,2008年最少为203天数。19时贴地逆温年平均天数为132天,占全年天数的36%。悬浮逆温平均天数低于全年天数的20%。

2.1.2 季节变化

如表2所示,冬季逆温天数最多,07时逆温为84天,占冬季天数的91%,其中贴地逆温69天,占冬季逆温天数的82%;秋季次之,07时逆温天数为75天,占秋季天数的64%,其中贴地逆温59天,占秋季逆温天数的80%;夏季最少,07时逆温天数为55天,占夏季天数的58%,其中贴地逆温39天,占夏季逆温天数的71%。

悬浮逆温在春、秋、冬季19时多于07时。冬季07时与19时逆温天数较为接近,逆温稳定,不易消散,且大多维持贴地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夏季地面升温较快,逆温层被破坏,不易形成贴地逆温,污染物也较容易扩散。

2.1.3 月际变化

如表3所示,07时贴地逆温12月最多为25天,大于20天的月份为1、10、11、12月,最少的月份为6、7月均为12天。19时贴地逆温12月最多为23天,大于20天的月份为1、11、12月,最少的月份为5月2天。07时悬浮逆温最多的为1、2、3月都为7天,最少的是8、10、11月为3天。19时悬浮逆温最多的为2、3月为10天,1月次之为9天,最少的月份为6、7、8月为2天。

2.2 逆温空间变化特征

2.2.1 悬浮逆温高度特征

2007至2013年悬浮逆温年平均底高为1235m,逐月底高6月为799m最低,其余各月均大于1000m,最高月份为4月,达到1574m。由于6月本身逆温天数较少,悬浮逆温天数更少,而兰州市区四周山体高度最高为皋兰山山顶,距地高度644.3米,当悬浮逆温底高低于周围山体高度时,污染物聚集在较小的空间难以稀释,一旦逆温底高超过周围山体高度,空间开阔,污染物被稀释,因此造成兰州市污染物集中于边界层的逆温主要为贴地逆温,悬浮逆温影响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的力度相对较小。

2.2.2 贴地逆温厚度、强度特征

如表6所示, 07時逆温厚度明显厚于19时,强度弱于19时。2007至2013年07时逐年年平均贴地逆温厚度为426m,最大逆温厚度出现在2008年为467m,逐年年平均逆温强度为0.0098℃/m,最大逆温强度出现在2012年为0.0107℃/m。

19时逐年年平均贴地逆温厚度为127m,最大厚度出现在2010年为141m,逐年年平均逆温强度为0.0219℃/m,最大逆温强度为0.0246℃/m,出现在2007年。

如表7所示,冬季07时逆温厚度最厚为602m,秋季次之为371m,夏季最薄为296m,秋季逆温强度最强为0.0110℃/m,夏季最弱为0.0086℃/m。

19时冬季逆温厚度最厚为153m,秋季次之为114m,春季最薄为85m,春季逆温强度最强为0.0235℃/m,夏季最弱为0.0183℃/m。

如表8所示,07时1月逆温厚度最厚为711m,其次为12月、11月、2月,在481至614m,6月最薄为261m。10月逆温强度最强为0.0119℃/m, 7月最弱为0.0084℃/m。

19時逆温厚度总体较薄,1月最厚为180m,其次为12月、2月、11月,6月最薄为81m;最强逆温强度为4月0.0260℃/m,最弱为8月0.0159℃/m。07时逆温厚度明显厚于19时,两个时次厚度差最大的为1、12月,到达531m,7月最小为191m。

3 逆温与API首要污染指数

2006至2013年逆温日数为752天,占总天数的73%。其中,≤1℃的逆温最少为24天,占总天数的1%;1~5℃的逆温最多为1531天,占总天数的54%;≥10℃的逆温为81天,占总天数的3%。逆温与污染日发生概率相关性最好,2006年至2013年逆温、逆温厚度与污染日概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8,逆温强度相关系数较低,因此主要研究逆温、逆温厚度与污染日的关系。

3.1 逆温、逆温厚度与污染日概率关系

如图1所示,2006至2013年各级逆温中清洁日与污染日概率统计可以看出,无论有无逆温都有可能出现污染日。但是当无逆温或者逆温≤1℃出现清洁日的概率高达89%。

2006至2013年平均清洁日概率为73%,而当逆温≥3℃时污染日概率为70%,因此空气质量是负贡献,随着兰州市政府污染防控力度的不断增大,兰州市2013年污染日概率为82%,因此更小的逆温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负贡献。当逆温≥7℃时污染日出现概率高于清洁日概率,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这种超强逆温。

如图2所示,当逆温厚度大于500m时对空气质量是负贡献,当逆温厚度为700m至900m之间时污染日概率高于清洁日概率,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当逆温厚度大于900m时,随着环境容载量的增大、逆温强度的减弱,污染日出现概率反而有所下降。

如表9所示,按照逆温持续天数2至5天,5至10天,10至15天,大于15天进行分类,研究2006至2013年逆温持续天数发现,各级逆温持续天数07时逆温持续天数个数明显多于19时,5至10天逆温持续天数相差最大为57个,大于15天持续逆温天数相差最小为5个。

隨着逆温持续天数的增加,逆温持续天数个数逐渐减少,07时各级逆温持续天数分别占总数的32%、40%、14%、14%,19时各级逆温持续天数分别占总数的52%、29%、10%、9%,其中07时最长持续逆温天数为43天,发生在2011年11月2日至2010年12月14日。19时最长持续逆温天数为24天,发生在2010年11月18日至2010年12月11日。

如图3所示,当逆温持续天数小于15天时,不同空气质量级别发生概率和平均API首要污染指数没有明显变化,当逆温持续时间为2至5天时清洁日、轻度、中度、重度污染日概率分别为73%、23%、3%、1%。

当逆温持续天数增加为5至10天时,清洁日概率减少为61%,轻度、中度、重度污染日概率分别增加到26%、8%、5%。当逆温持续天数增加为10至15天时各级空气质量级别发生概率保持稳定,而一旦逆温持续天数增加到15天以上时清洁日概率明显降低为32%,轻度、中度、重度污染日概率则明显增加,分别达到34%、23%、10%。

综合来看,当逆温增强、厚度增厚时污染日概率升高,且随着强逆温的持续污染物不断累积难以扩散,污染日概率持续升高。当逆温大于7℃、逆温厚度在700m至900m或者逆温持续15天以上时污染日概率会超过清洁日概率,需要特别注意防范。需要指出的是强逆温、逆温的持续仅仅造成污染物难以扩散,因此当逆温较强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加强防控减少污染物排放。

4 结论

主要结论:

1)兰州市常年存在逆温,无逆温日数只有27%,≤1℃的逆温最少为1%,1~5℃的逆温最多为54%。≥10℃的逆温较少为3%;贴地逆温明显多于悬浮逆温,07时贴地逆温多于19时,07时贴地逆温年平均天数分别为211天;悬浮逆温总体低于全年天数的20%。

2)冬季逆温天数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冬季07时与19时逆温天数较为接近,07时贴地逆温为69天,逆温稳定,不易消散。

3)07时逆温厚度明显厚于19时,平均逆温、逆温强度、逆温厚度分别为4.0℃、426、0.0098℃/m,最大逆温强度出现在2012年为0.0107℃/m;1月逆温厚度最厚为711m, 2、11、12月超过450m, 6月最薄为261m,10月逆温强度最强为0.0119℃/m,7月最弱为0.0084℃/m;悬浮逆温年平均底高为1235m,6月为799m,其余月均大于1000m,最高为4月达到1574m。

4)07时逆温持续天数为2至5天、5至10天、10至15天、大于15天的个数分别占总天数的32%、40%、14%、14%,最长持续逆温天数为43天,发生在2011年11月2日至2010年12月14日;当逆温大于7℃、逆温厚度在700m至900m或者逆温持续15天以上时污染日概率超过清洁日概率,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参考文献:

[1] 姜大膀,王式功,郎咸梅,等.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37(4):133-138.

[2] 蒋瑞宾,李郁竹.逆温与空气污染[J].气象,1982,8(1):35-37.

[3] 刘焕彬,冯俊杰,王恒明.济南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5,25(1):27-28.

[4] 邹玉玲,刘朝晖,马亚维,等.青岛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7,27(1):28-29.

[5] 刘增强,郑玉萍,李景林,等.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7,30(3):351-356.

[6] 郑红,郑凯,张桂华,等.哈尔滨冬季大气污染及逆温对污染物扩散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4):39-43.

[7] 李景林,郑玉萍,刘增强.乌鲁木齐市低空温度层结与采暖期大气污染的关系[J].干旱区地理,2007,30(4):519-525.

基金项目:

兰州市气象局科研课题“兰州市污染预报方法研究”(LZ2013-3)资助

作者简介:

王杰(1988-),男,陕西渭南人,硕士,主要从事天气预报及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关系
商业保险与信用担保关系问题研究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关系的分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