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怡萍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18.124
摘 要:该文以我国985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ESI和InCites数据库对985高校在ESI社会科学领域的发文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高被引和热点论文等进行分析,旨在了解985高校社会科学近十年的发展态势、优势与不足,并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ESI 社会科学 985高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124-04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ield of Social Science of 985 Project Universities during 2006 to 2015
Zheng Yiping
(Wuhan University Library, Wuhan Hubei,430072,China)
Abstract:Based on ESI and InCit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pers, cites, cites per paper, highly cited papers and hot papers in the subject of social science of 985 project universities and accordingly reveals the develop trend, strength and weakness of 985 universities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also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
Key Words:ESI;Social Science;985 Project Universities
ESI是基于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文献而建立的计量分析型数据库,目前被学术界认可为一个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分析评价工具。[1-2]由于ESI数据库滚动更新,无法查询历史数据,因此在进行机构ESI学科态势分析时,往往结合InCites数据库一起使用。[3-4]但二者收录引用范围及更新时间不一致,因此实际统计中二者数据会存在些许误差。该文在ESI数据库2016年3月17日更新以及InCites数据库2016年3月31日更新数据的基础上,利用InCites数据库的ESI学科体系,下载了2006—2015年38所985高校(国防科技大学无法在该库中获得数据,故下文统计将该校排除在外)在ESI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我国985高校社会科学2006—2015年的整体发展态势。
1 985高校社会科学论文产出分析
表1显示2006—2015年在社会科学领域发文的985高校从32所增加到38所(不含国防科大,后文同此),每年整体发文量十年间翻了近三番,发文量标准差基本呈逐年扩大趋势,表明各校发文量差距拉大。社会科学领域十年总发文量1 000篇以上的985高校仅有1所:北京大学;发文量500~1 000篇的高校有4所: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余下发文量在100~500篇之间和10~100篇之间的高校各18和15所。图1所示2006—2015年社会科学总发文量前10的985高校中,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2014年除外)一直高居一二位且增长较快;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经过几年良好增长近年发展放缓或下降;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增长速度较快,武汉大学则实现发了文量零的突破且近年论文增长率不断提高。
2 985高校社会科学论文影响力分析
图2展示了2006—2015年社会科学总被引频次前十的985高校,2006—2011它们的被引频次随论文量增加而相应增长,2012—2015年被引频次较低是由于新论文的被引频次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造成的,北京大学的被引频次一直遥居榜首。总体而言,社会科学领域十年总被引频次9 000次以上的985高校仅1所;1 000~6 000次和100~1 000次之间的高校分别为16和17所;100次以下的高校有4所。
篇均被引能反映一所机构论文的平均引用水平,篇均被引全球基准值指当年ESI社会科学领域全球论文的篇均被引,体现全球平均水平。2005—2016年社会科学领域篇均被引前10的985高校为: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这些高校中只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总被引频次同时也位于前10,可见总被引频次高的高校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论文的平均质量和影响力。
一篇文献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NCI)是通过其实际被引次数除以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同学科领域文献的期望被引次数获得的。CNCI值等于1表明该组论文的被引表现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大于1则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反之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图3中我国985高校被引表现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高校数总体呈增长态势(2015年除外)。中位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985高校的平均水平,CNCI中位数在2006—2009年之间明显提升,之后在1.3上下波动,表明985高校CNCI整体平均水平稳步提升并稳定在全球平均水平之上。而CNCI标准差逐渐缩小,说明985高校间论文影响力差异不断缩小。
对比表1、表2数据可以发现,每年在社会科学领域发文量的985高校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其论文篇均被引和CNCI都超过了全球基准值;图3则从10年的总体数量上进行统计,其中发表了论文的年份,其论文篇均被引和CNCI也超过了全球基准值的高校仅5所: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其论文国际影响力可见一斑;其余高校的论文均有不少年份的影响力没有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3 985高校社会科学高影响力论文分析
高被引论文指近10年间ESI各学科中被引次数排名位于全球前1%的论文;热点论文则指最近2年内ESI各学科中被引次数在最近2个月内排名位于全球前0.1%的论文。
ESI和InCites数据库都没有保存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历史数据,因此下文仅针对ESI数据库2016年3月17日更新数据对985高校社会科学高被引和热点论文进行分析。此次更新进入ESI社会科学全球前1%的中国机构共15所,其中14所为985高校。图4显示,这14所高校中全球排名位于200~500、500~1 000之间以及1 000以上的高校分别为3、5、6所。北京大学高被引论文数高居榜首,是第二名的两倍以上;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此外仅11所985高校在此次拥有高被引论文。中山大学全球排名不低,但高被引论文数过少。拥有社会科学热点论文的985高校仅4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4 结语
总体而言,2006—2015年我国985高校在ESI社会科学领域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呈增长态势,且每年篇均被引和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高校数不断增长,但是顶尖高校和顶尖成果数依然较少,仍需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制定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特点的成果奖励政策,克服单纯依靠影响因子所带来的弊端,注重同行评审和代表性学术成果制度;(2)打造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国内期刊,逐步改善SSCI期刊地域分布极不均衡所带来的不利国际环境;[6](3)建设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人才队伍,加强人才管理、学科规范建设和人才激励;[7](4)加强国际合作,构建良性的国际互动学术圈。此外,该文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后续研究可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机构进行对标分析,并对文章中异常数据原因做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Help.Scope and Coverage[EB/OL].[2016-04-18].http://ipscience-help.thomsonreuters.com/incitesLiveESI/ESIGroup/overviewESI/scopeCoverageESI.html.
[2]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快速使用指南[EB/OL].[2016-04-18].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n/media/esi_qrc_cn_20150604.pdf.
[3] InCites Help.Data and Subscription Notifications[EB/OL].[2016-04-18].http://ipscience-help.thomsonreuters.com/inCites2Live/dataAndSubsNotice.html.
[4] InCites数据库快速使用指南[EB/OL].[2016-04-18].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n/media/incites_qrc_cn_20150604.pdf.
[5] InCites数据库常用指标手册[EB/OL].[2016-04-19].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n/media/PT/InCites20150424.pdf.
[6] 姜春林,梁若愚,田文霞.SSCI期刊分布及其对我国社会科学评价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139-141.
[7] 陶新珍,叶良均.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制度文化反思[J].社会科学管理与平均,2012(3):37-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