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峰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53—01
高中数学一直以来就是大多数高中生的“障碍学科”,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知识量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增大,往往会感到数学知识愈发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进而加剧了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出现了很多学生望“数”止步的现象。学生对学习内容兴趣的浓厚程度决定了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数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好奇心
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懂,与生活没有太多的联系。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问题引进课堂。除此之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从生活中找一些比较有趣且科学性较强的事例,通过介绍新颖的趣题来引入新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引导启发,积极探索
数学教学中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自学这些知识。面对这些知识,要鼓励学生大胆自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
三、动静结合,利用好先进教学设备
现代教学设备有很多,如多媒体、投影仪、几何画板等。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选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进行趣味教学。如,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有时既要讲解又要画图,而课堂时间有限,导致一堂课只能讲一道题,而学生又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宏观的概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演示,产生立体效应,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既能突破难点,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智能得到发挥,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四、关心爱护学生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极大的热情,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产生亲和力,让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这门课。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更应当循循善诱,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善于用表扬、激励的手段促使其增强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不讥笑学生,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的是教师的博爱。只要教师心中充满爱,就会期望自己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帮助,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细心洞察任何一个能给学生乐趣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多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让我们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