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摘要:裙装是覆盖人体腰部及以下部分的服装,合理的裙装结构设计既能展现静态造型的合体美观,又能满足穿着者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以裙装原型为例,基于人体工学理论,对人体在动静态时体态特征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从裙装原型的腰围、臀围、裙摆的功能性设计和省道位置的科学化设计等方面,对裙装原型的基本构造理论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体型特征 裙装原型 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053-03
裙装原型的裙身呈现自然垂落的H型,结构简洁。以裙装原型为基础,可变化出多种款式的裙装设计。从整体形态分析,裙装原型由腰臀间近似圆台体的复曲面与臀围以下圆筒状态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腰臀间复曲面的结构处理会直接影响裙子着装后的合体状态和穿着舒适度。分析腰臀间的人体体型特征,理解裙装所需的必要放松量与日常活动运动量的加放原则、以及腰臀围度差产生的省道处理方法成为裙装原型纸样设计合体性的关键所在。
一、人体体型特征对围度的影响
(一)下半身外包围与人体的关系
在进行裙装原型制作时,裙身的尺寸往往是以人体臀围作为一个参考标准进行加放处理。但裙身所需最大围度长并不能简单的视为人体臀围净尺寸。观察人体体型会发现,侧面(图1-左)的腹部前突和后臀突为前面和后面最突出的位置;体侧(图1-右)最突出位置也因人而异,在人体体型测量统计获取的数据中发现,体侧突出位并未落在臀围线上,73%被测者的体侧最突出点是落在臀围线下方的侧胯突位。
图1 人体轮廓
将一片布包裹住人体下半身使之形成直筒形态时,面料与下半身各个方向的突出点为接触点。此时裙身所需的围度尺寸是将腹部前突位、后臀突、侧胯突等各方向最突出点的水平断面图重合,沿各水平断面的外缘所形成的整体下半身外包围线,就是裙装制作时所需的最大围度,称为下半身外包围。下半身外包围的尺寸比人体臀围大2-3cm左右。在人体测量时,可以借助塑质薄板贴着在体表的腹部前突位及侧胯突位进行精准计测。
(二)人体腰围线的位置
人体腰围线的位置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体直立状态下的腰线位置,既正面观察腰部时,标记出腰部右侧最凹处,经由该处的水平腰线。此位置上的腰围线适合作为上下身连衣款式的腰线,如连衣裙、西服、大衣等。另一种情况是在日常穿着裙装或裤装过程中,腰带所在的最舒适最稳定的位置。这类腰线适用于以腰部为主要支点的服装,如裙装与裤装。水平腰线与着装状态腰线的位置存在个体差异,通常着装状态腰线会略低于水平腰线,倾斜角度也是因人而异。在立体裁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人体体型特征,再进行腰线位置的确定。
(三)人体运动对裙装松量的影响
在进行裙装的结构设计时,腰围与臀围的松量处理不容忽视。合理的加放各围度的松量,可以使裙型更加合体美观,同时,人体在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时也不影响其美感及舒适度。在对人体跪坐(直立、90度前屈)、椅坐(直立、90度前屈)、站立(直立、90度前屈)的身体状态测量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动作可引起腰部和臀部的体表发生不同程度的伸展。这些尺寸的增加量则作为人体在日常生活所需必要活动量的参考值。人体在身体跪坐90°前屈状态下,腰围的平均增加量为2.7cm,腰部作为裙装的主要支撑点,加入过大的松量会导致裙装腰位下移,或产生过多的浮褶而影响美观性与舒适性,因此腰围的适当松量最大取2cm;臀围在身体跪坐90°前屈状态下平均增加4cm,作为裙装原型,臀围的适当松量一般设定为4cm。随着裙装的款式变化以及裙装与人体间空隙量需求,臀围量做适当调节。
日常生活中除了以上动作外,还要考虑到人体步行时便于行走的裙摆尺寸与裙长的比例关系。除去裙装设计中的开衩、褶皱处理以及弹性面料对着装状态的影响,单纯考虑日常生活中方便行走的裙摆必要尺寸,根据常用裙长款式,对膝盖上10cm处、膝盖位、小腿最大围位和脚踝位进行测量位置的设定。测试者按日常步行的布幅行走,步行时用皮尺计测各测量部位的两腿外围尺寸,以两腿间无束缚感的最小必要值为标准。计测结果显示裙摆与裙长的尺寸增长值成正比,裙长越长所需的裙摆尺寸越大。
二、人体体型特征与省道的关系
根据款式设计的需要,可以对腰臀尺寸差进行收省、抽褶以及其他处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更完美地展示人体腰臀间的曲线状态。在多种多样的处理方法中,收省成为塑造腰臀造型最基本的操作方法,也是进行裙装造型拓展设计的基础。
在进行裙装基本型的立体裁剪操作时,腰臀间的造型适体度如何,往往取决于省道的位置、省量与省长。后两者可以通过对人体实际腰臀尺寸差的测量获得,各部位省量的分配系数与省长也有既定的比例关系。相比之下,省位的处理对裙子造型表现和结构合理性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正确的省位是根据人体的骨骼与皮下肌肉及脂肪组织构成的曲面形态变化进行合理定位,分析腰臀部的体型曲率变化可以避免裙子产生不自然的浮褶,从而提高整体裙装造型合体度,以及着装舒适度。处理省道时,不论是从结构合理性还是准确灵活性,立体裁剪都尽显优势。特别在处理个体差异方面,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人体腰臀间曲面状态进行省道的处理,相对于平面作图中应用既定的公式确定省道更显正确直观。
从省道处理操作中观察发现,完全不考虑人体体型特征或是机械性的按比例来确定省道位置的方式:比如省位过于靠近中心线或侧缝线;或多个省平均排列而显得省道位置分散;省道的长度与弧度状态等没有按照人体体型形态而收放的操作,都会影响裙装的整体效果和穿着舒适度。例如,人体腹部的形态就会直接影响前片裙装省道的状态,人体小腹扁平的体型,前腹省较短,或与前腰省等长;当人体的腹部较为突出时,前腹省略长于前腰省。
图2为比较理想的省道状态,前后片各两个省有存在的不同意义:前腹省可以处理腹部的突出曲面,根据腹部突出程度不同,前腹省的长度发生变化;前腰省的省尖朝向髂骨隆起位,可将前侧面包裹合体;后臀省的省尖朝向臀高点,正确的处理后臀省可使裙型保持完美的臀形状态;后腰省可处理后腰部的侧突位;
三、 不同人体体型的结构处理方法
在进行裙装纸样设计时,人体的下半身体型中的腰围、臀围、腰臀厚度、前腹部、后臀高等体型特征对省位的状态的设计直接相关,为了更准确的进行立体裁剪实践,以及更快捷地将人体测量数据应用到纸样设计中,有必要对人体下半身体型进行研究。
图3的1号模特为较匀称的体型,小腹微突。从侧面状态可看出腰部厚度的中心点与臀部厚度的中心点两点所产生腰臀厚度较小。此类体型的腰省省量分布较均匀;2号模特腹部较为突出,前片腰省的省量及省长需按腹突量调节;3号模特腰部前倾的同时,臀部也向后突出,以保持体态平衡。侧面的腰臀厚度中心点未落在一条垂线上,产生较大的腰臀厚度差。在进行纸样设计中,注意调整腰省省量比例来实现裙装的适体效果;4号模特着装状态腰线并不是完全呈现水平状态。从侧面观察会发现腰线呈现后中心位置下落状态,下落量因人为异(1-1.5cm)。如果在制作裙装时不注意下落量的调整,会导致裙身出现前撅或后腰位出现多余堆褶等不良效果;5号模特呈现反身体的体型特征,人体中心体轴向后倾,胸部挺出,臀向后突出,腰后部曲线明显,身侧面的腰臀厚度中心点形成明显斜度,注意臀围尺寸为净体臀围加入3-4cm的活动量,同时还要加入腹突量(2-3cm)。后腰省的省量比例也需适度加大;正面观察6号模特的体型,HL向下10cm的大腿部宽度明显大于臀宽。热衷运动的女性多呈现此类腿部特征。在进行裙装纸样设计时,要考虑到腿部突出量的加放,增大外包围尺寸,以避免裙子围度不足而产生的不自然斜褶。
四、结语
文中以裙装原型为例,基于人体工学理论,对人体在动态和静态时体态特征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从裙装原型的腰围、臀围、裙摆的功能性设计和省道位置的科学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把握裙装原型的结构变化规律。同时,人体体型特征与原型结构设计中的数据变化及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裙装款式,文中各结构要素的分析为不同款式的裙装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日)三吉满智子.服装造型学理论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82-313.
[2]张文斌.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43-58.
[3]Kamal K,Samuel T.Anthropometric Data of Elderly People in Australia[J].Applied Ergonomics,2000(31):329-332
[4]匡才远,吴琴,刘蕴,王梓峣.青年女性裙装原型细分化研究[J].轻工科技,2015(1):81-83.
[5]王小红.谈裙装结构设计之功能性设计的要点[J].广西轻工业,2010(12);129-131
[6]Pechoux B L,Ghosh T K.Standard Anthropometry and Fitting Test in the Application of Women Knitting Textile[J].The Textile Institute,2002(5):1-60.
[7] 刘若琳. 裙装结构变化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14(11):43-44.
[8]朱晔,杨婕,王红歌.裙原型结构解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6):58-60.
[9] 刘锋.基于人体的裙装原型结构探析[J].纺织导报,2008(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