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分析

2016-05-30 04:42:29周建海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18期
关键词:石浦象山环境治理

摘要:宁波市沿海南线象山石浦段可视范围废弃矿群存在地质灾害多发、景观效果不佳、生态环境恶化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文章在收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外业调查,对区内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增土地型、生态恢复型、自然恢复型等经济型和综合兼顾型等治理模式。

关键词:废弃矿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资源利用;地质灾害;生态环境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1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8-015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8.079

石浦镇位于浙江沿海中部、象山半岛南端,北接新桥镇、定塘镇等乡镇,西扼三门湾,南与鹤浦镇、高塘镇隔港相望,东临大目洋、猫头洋,素有“浙洋中路重镇”之称,是宁波-舟山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为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全国千强镇行列。石浦镇背山面海,分布沿海丘陵、滨海阶地、海积平原等多种地貌,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相对高差约420米。

普通建筑石料的开采对加快象山石浦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景观破坏、地质灾害、占用土地等突出地质环境问题。宁波市沿海南线象山石浦段可视范围内需治理废弃矿山共计22座(具体位置见图1),分布于14个行政村,为关闭多年的老矿山,均属治理责任主体灭失和历史遗留问题矿山。为彻底消除废弃矿群地质灾害隐患,充分高效利用残余矿产及矿地资源,全面恢复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视觉景观效果,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1 地质灾害多发

采石形成的边坡坡度陡,多数矿山宕面局部直立或倾倒,遗留边坡高度大,边坡节理裂隙较发育,基岩裸露。由于当时的石矿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未进行及时修坡和整理,宕底、宕面极为零乱,坡脚多可见崩塌和滑塌堆积物,且未设置相应的隔离措施,地质灾害隐

患大。

1.2 景观效果不佳

采石遗留宕面岩体裸露,边坡陡立,山体破碎,沿线景观格局凌乱不堪,视觉冲击较强。露天采矿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原始地形地貌,特别是因当时开采技术和手段落后,矿产资源规划滯后,缺少必要的矿山开采组织管理措施,使得大部分矿山乱采乱挖、随意开采现象严重,造成山体环境严重破坏。

1.3 生态环境恶化

各废弃矿山分布密集,紧邻宁波市沿海南线象山石浦段和S216省道(旧),个别矿山与民房、厂区、寺庙和交通要道相邻。象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进入雨季特别是受强暴雨和台风影响,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矿山宕底多分布一定数量的建筑、生活垃圾,在强暴雨的冲刷下,土石和垃圾冲入公路和周围村庄,造成河道淤积和水源污染,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1.4 资源浪费严重

部分废弃矿山宕底土地资源大量闲置、残矿未加以开采,资源浪费严重。矿山所在地有较多的工程建设项目,周边施工建设项目需要较多回填料,塘渣资源紧缺,另外土地资源稀缺,严重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背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

2 治理方案编制原则

为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整体性,突出治理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增强管理措施的可控性和目标性,废弃矿群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坚持以下原则:

2.1 坚持安全与生态统筹兼顾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施法自然的原则,科学根治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消除安全隐患,彻底解决项目区内各废弃矿山所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统筹考虑项目区生态环境问题,加大土地复垦、植被恢复力度,贯彻“绿色矿山”的建设理念,通过实施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改善和优化矿区生态功能。

2.2 坚持保护与建设多措并举的原则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矿山治理要树立科学治理的思路,加大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矿山自身特点,科学制定和合理应用自然修复、人工重建、辅助修复等多种方式,注重矿山周边原有植被的保护。选用乡土树种,提高矿山环境与周边景观的融合度,综合治理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

2.3 坚持投入和产出相得益彰的原则

合理利用矿山废弃地,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则,确保治理后各矿区绿化效果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力争做到治理投资省、环境破坏小、美化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面貌,突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消除隐患,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2.4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互统一的原则

全面梳理总结象山县及周边地区废弃矿山治理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积极借鉴和继承一些成功的治理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项目区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过程。同时要科学采用当前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办法和新模式,提高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科技含量,使得治理效果与本项目所在的重点治理示范区的定位相统一。

3 废弃矿山治理目标

宁波市沿海南线象山石浦段废弃矿群均位于道路可视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较多,周边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趋于恶化,治理工作刻不容缓,通过废弃矿区的地质环境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加快矿山植被恢复,改善宁波市沿海南线象山石浦段景观效果,遏制水土流失,提高残余矿产、土地资源利用率。

3.1 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重点是通过对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按照安全坡度要求进行削坡、锚固等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达到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标准。

3.2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区域景观格局

对边坡和需要绿化的平地恢复植被体系,修复区域生态系统,提升道路沿线景观度,使该矿区复绿工程符合“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要求。

3.3 开发利用残余资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项目区废弃、压占的土地资源和残余矿产资源重新得到合理利用,并与象山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为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基础保障。

4 废弃矿山治理模式

近年来,浙江省矿山环境恢复整治示范工程已初见成效,并已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与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省建设的要求相比仍不相称。少数矿山环境整治示范工程未综合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设计最佳整治方案,最大限度地挖掘生态效益、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不同类型的矿山废弃地由于形成原因、形成历史等条件的不同,采取的整治模式也不宜相同。因而设计适合不同矿山废弃地类型的环境恢复整治模式显得十分重要,不仅便于矿山废弃地环境恢复整治的规划和对整治成效的检验,而且可为矿山环境恢复整治的市场运作机制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宁波市沿海南线象山石浦段各废弃矿山周边环境、宕底土地利用情况结合矿山基本特征,遵循安全第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便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对各废弃矿山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地提出了4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按功能划分,可分为新增土地型、生态恢复型、自然恢复型等经济型和综合兼顾型等模式。各废弃矿山整治模式详见表1:

5 结语

由于历史原因,废弃矿山安全隐患重,景观效果差,资源未得到有效充分利用,且点多量大,所需治理费用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深入开展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必须遵循消除安全隱患、安全环境保护优先,符合区域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使各矿区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周建海,等.宁波市沿海南线象山石浦段可视范围废弃矿群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浙江省工程勘察院,2014.

[2] 浙江省象山县矿产资源规划(2011~2015)[R].象山县人民政府,2011.

[3] 刘红,等.盱眙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治理模式[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4,(6).

[4] 高广明.浅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综合利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6] 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指南[R].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4.

作者简介:周建海(1981-),男,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责任编辑:周 琼)

猜你喜欢
石浦象山环境治理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绿色中国(2019年13期)2019-11-26 07:11:00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象山
红豆(2017年4期)2017-04-13 18:44:13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桂林象山景区旅游产品设计研究
工业设计(2016年8期)2016-04-16 02:43:34
立井壁后注浆技术在白象山铁矿风井的实践
水花画画
大樟树上的鸟儿们
仙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