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建 陆登攀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已经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学工作者在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对这个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一、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如经常提出“这道题给出的已知条件是怎样的,要求的未知条件是怎样的”,“如何应用条件来推 出或求出结果”。同时根据其具体问题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和让学生寻找答题思路等形式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如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你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 的?还有更简便或其他方法吗”等问题。并且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比较﹑归纳﹑发现。自己得出结论。
二、以自学为主,培养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这是古人强调授以学法,培养学生会学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 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就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 “学”转移,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和谐与统一。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我在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让学 生自己动手画线段图,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对同一问题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使思维变得开阔灵活和独 特。例如解答:“一个机器制造厂六月份上半月完成全月计划的3/5,下半月生产了160 台,结果超过计划的2/5,超过计划多少台?”应用题时,我引导学生画线段图,从线段图中总结出多种解法:
(1)160÷2=80(台)
(2)160×1/2=80(台)
(3)160÷4×2=80(台)
(4)160÷(2/5×2)×2/5=80(台)
(5)160÷[(1-3/5)+2/5]×2/5=80(台)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操作学习法、迁移类推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 综合假设,还原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之前,先上一节操作课,让学生准备了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若 干个任意三角形及一把剪刀,指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剪剪拼拼把平行四边形和三解形分别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再将 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画图表示出来。同学们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剪的剪、拼的拼、画的画。在推导过程中,一位同学想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三种推导方 法。
(1)S△=a×h÷2
(2) S△=a÷2×h=a×h÷2
(3) S△=a×(h÷2)=a×h÷2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画图表示出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明确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为什么底乘以高以后还要除以2的道理。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最容易记住。
再如一个学生向我提出一个鸡兔问题“鸡兔同笼共10只,24个脚,问有只鸡几只兔?”我在给学生讲解时,没有急于告诉他解题方法,而让他动手制图,用假设的解题方法,使学生找到解题规律:
(1)假设10只都是鸡,那么应有多少只脚?
(2)24只脚中还剩多少只脚?还剩的脚数可以几个图上画出来?
(3)那么从图示上看,有几只鸡有几只兔?应该怎样列式?
兔的只数:(24-2×10)÷(4-2)=2(只)
鸡的只数:10-2=8(只)
通过假设和图示法,挖掘出知识的本质属性,能使学生理解深刻化,找到解答这类应用题的解题途径,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以练习为主,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数学教学应以练习为主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练习的时间长短,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练习效果。
2、练习题的设计,编排要体现教育性原则,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针对教材内容,精选练习题。如为了引入新课,设计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设计基础变式题;为纠正错误,设计判断择题;为拓宽思路,设计多变多解题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提高课堂实效。
四、数学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素持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使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通过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利用数学所具有的价值和数学思维的特点来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优等生,教师要竭力创 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数学素质差的学生要多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他 们更多的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信,尽量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并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