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中,由于其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施工方法復杂,难以控制质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工程建设中最根本的任务。文章就如何控制并完成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路桥施工;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质量控制措施;桥梁基础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8-0096-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8.047
钻孔灌注桩是桥梁基础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水下作业状态,受其施工方法和检测手段的限制,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因此,施工单位需认真落实施工技术,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注重并控制好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如此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1 施工准备
1.1 材料、设备准备
桩基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将钢筋、造浆用土等施工过程中所需材料进场,初检合格后,现场取样复检,确认合格后,方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并对进场材料做好保护工作,钢筋水泥等雨水影响其质量的材料,应做好防水防潮工作。根据勘探报告,熟悉现场水文、地质情况,并对现场进行实际勘察,确定钻机类型,钻机进场后,应对其进行检查维修,确保施工安全。如遇地质复杂或勘探报告不详地段,必要时应进行工艺试桩,以此来获得相应的工艺参数。
1.2 技术准备
(1)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组织并召开图纸会审工作,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2)结合工程情况与合同要求,制定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与进度计划相匹配的最优化组合,从而保证按照合同要求竣工;(3)编制可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对于复杂工程进行多方案比选,确定经济、安全、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安全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4)建立健全的质量、环保、安全保证体系和生产管理体系,明确目标、方针和责任;(5)根据所建工程结构形式和精度要求编制测量方案,选定测量等级,确定测量方法,并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加密和优化,将测量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1.3 人员准备
根据工程规模和有关规定,配备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必要时建立工地试验室,试验室建立要求应满足工程需要和规定要求。
1.4 场地准备
做好工程“三通一平”工作,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旱地桩可在原地面适当整平压实形成工作平台,浅水区可用筑岛法施工,深水区宜搭设钢制平台。工作平台面积大小应满足施工需求,并高于可能的最高水位1m以上;确定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水源,泥浆循环系统应设置沉淀池和泥浆池,确保泥浆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 钻孔、清孔及验收
2.1 钻机成孔
2.1.1 护筒埋设与桩机就位。施工中优先选用钢制护筒,其内径应大于桩径至少100mm,测量无误后,即可挖、埋护筒,护筒埋应深大于1m,周围用黏性土回填并压实,以防钻进过程中护筒下沉和坍孔,护筒埋设偏差不应大于50mm,倾斜度小于1%,护筒顶高出地面30cm或水面100~200cm;护筒埋设就位后,利用起吊设备对桩机进行就位,就位后其底座和顶端应平稳,保证钻进过程中不发生晃动和移位,并将钻头中线偏差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2.1.2 钻进施工。
第一,钻进过程中,施加到钻具上的压力不能过大,尤其是在回填土和亚黏土层,优选不加压,当钻进到岩层时,应采取减压钻进,采用正、反循环(含潜水钻)和冲击钻施工时,钻进过程中需泥浆护壁,泥浆的制作要求符合规范要求,其浓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钻进速度和成孔质量,浓度过小,虽可加快钻进速度,但不利于护壁,泥浆过浓,不仅减缓钻进速度,还会影响成孔垂直度,泥皮过厚对后期混凝土灌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钻进过程中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2g/cm3左右,利于成孔质量和施工进度。
第二,钻进过程中难免会有突发情况发生,如果中间需停止钻进工作,为防止泥浆沉淀或坍孔埋钻发生,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并对孔口进行遮蔽防护,避免人员和物件坠入孔内,发生安全事故,定时向孔内注入清水,保证孔内水头高度,避免泥浆渗漏过多导致坍孔,必要时可补充泥浆。
2.2 成孔及清孔验收
2.2.1 钻孔达到设计高程后,应对孔深、孔径及倾斜度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清孔,不可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特别是端承桩。
2.2.2 钢筋骨架、导管安装完成后,需进行二次清孔,直至混凝土灌注,防止因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淀,影响桩长和承载力。摩擦桩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对于直径≤1.5m的桩,沉渣厚度应≤20cm,对桩径>1.5m或桩长>40m或土质较差的桩,沉渣厚度应≤30cm;端承桩成渣应不大于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不得大于5cm;清孔完成后需对孔内泥浆进行检测,泥浆指标应满足:相对密度:1.03~1.10;黏度: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对于冲击钻所成孔,清孔后的泥浆相对密度不宜超过1.15。
3 钢筋笼制作和吊装
3.1 钢筋笼制作
钢筋加工前表面应洁净、无损伤,如有污染,使用前必须将表面清除干净,损伤严重时应弃用或降级使用,钢筋下料和加工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工时不得损伤钢筋;钢筋笼制作应控制好钢筋间距,不得超出允许偏差,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箍筋或螺旋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50mm;钢筋焊接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所用焊条需有质保单,型号要与钢筋等级相匹配,焊接时应控制好施焊电流,不得损伤钢筋,焊接完成后应剔除焊渣,保证混凝土与焊缝处的受力情况良好,保护层定位筋应与主筋焊接牢固,防止吊装时与孔壁碰撞脱落。如果采用超声波检测桩基,按设计要求需安装声测管,声测管的规格、安装位置和长度均需符合设计要求。
3.2 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运输和吊装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变形,吊环必须采用未冷拉的热轧光圆钢筋制作,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保证钢筋笼伸入上部构件的长度符合要求。吊装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情况,以确定孔内无塌方和沉渣,钢筋笼安放时要对准孔位,扶稳、顺直缓慢地下放,防止碰撞孔壁,吊装时严禁墩笼、扭笼;如果是分节吊装,受施工条件限制,钢筋笼搭接处只能采用单面焊连接,要求确保焊缝饱满,无焊渣残留,施焊完成后,必须待焊缝温度接近常温时,方可下放钢筋笼;冬季施工气温较低,焊接质量会受影响(钢筋脆性增大),故应特别重视。
4 导管安装
水下混凝土灌注应优先采用钢导管,其内径宜为20~35cm,导管安装前应进行接头抗拉和密封防水试验,防止灌注过程中漏浆或断裂,严禁采用压气试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安装时各节导管应连接紧密牢固,不得与钢筋相碰,根据实测孔深,计算安装长度,确保导管距孔底距离在30~50cm之间,便于混凝土灌注时封底,安装完成后,进行二次清孔。
5 混凝土灌注
二次清孔完成后,对孔深、垂直度、沉渣厚度和钢筋笼等检验合格后,立即灌注混凝土,水下混凝土要求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保证灌注时具有足够的流动性,防止堵塞导管,并充分考虑施工气温和运距造成的坍落度损失;如若采用商品混凝土,应就近选择拌和站,保证混凝土灌注作业的连续性,以防首批混凝土初凝造成断桩,首批混凝土灌注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以上的需求;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后,要求检查其坍落度和均匀性,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
根据规范要求,水下混凝土应提高一个等级强度,混凝土到场后,应检查其配料单,确保无误后进行灌注;灌注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保持孔内水头高度,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6m之间,并随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位高度,及时调整导管埋深;灌注过程中导管应勤提勤拆,提管速度控制在3m/min左右,做好旁站记录。混凝土灌至桩顶部位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导管内混凝土压力,防止桩顶泥浆比重过大而形成泥团,增加灌注难度;灌注桩顶混凝土的高程应比设计高程高出至少50cm,并在施工承台时破除,以保证桩头混凝土密实、无松散层。灌注时若发生故障,要求查明原因,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处理。
6 质量检验
桩基施工过程中应对钢筋和混凝土进行抽样送检。钢筋包括原材送检和焊接送检,原材应按不同等级、批号、规格及生产厂家每60t(不足60t按一批计)为一批抽检送样;焊接由焊接工艺及接头数量确定送样标准。按照规范要求,混凝土按每桩3~4组进行试块取样,标养28d后,送至试验室进行检测。桩基完成后,应对桩身进行完整性检验,检测数量与方法应符合规范与设计要求,优先选用无破损法进行检验,设计有规定时,还应进行钻芯取样对桩身检测,经检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组织召开专项会议确定处理方案。
7 结语
钻孔灌注桩施工是整个桥梁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控制得不好,容易出现夹泥甚至断桩质量事故,继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这就要求桥梁建设者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透彻、处理得当,确保后期的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 黄振宇,杨立輝.刍议路桥桩基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4,(33).
[2] 代明溢.桥梁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5).
[3] 谢桂香.公路桥梁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3).
作者简介:刘志明(1981-),男,广东海丰人,广东晶通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公路方向)。
(责任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