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曦爽 陈雪品 涂画 石亚静 吕志伟 韩淑英
摘要:糖尿病、高血压为多发性慢性病,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常并发。糖尿病与高血压二者有共同发病基础,发病机制有相关性,易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往往是糖尿病患者的致死原因,其危害远大于其他并发症。文章针对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阐述。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发病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57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9-0076-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9.036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胰岛素分泌缺陷
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内分泌疾病。DM和高血压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高发疾病,常并发。据了解,糖尿病病人之所以比非糖尿病病人患高血压几率大,是因为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着引起血压升高的病理因素。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0%~40%。高血压是促进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高血糖、高血黏度、高血脂、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有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研究显示,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本文针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机制与影响展开论述。
1 发病机制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据了解,糖尿病病人之所以比非糖尿病病人患高血压几率大,是因为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引起血压升高的病理因素。
1.1 高血糖
当空腹(8h内无糖及任何含糖食物摄入)血糖高于正常范围,称为高血糖。高血糖的判断标准: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负荷后血糖≥7.8mmol/L。排除大量摄入糖等一过性高血糖的情况,高血糖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长期慢性血糖浓度升高可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的判断标准: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检出率高于正常人。一方面,长期慢性高血糖刺激血管平滑肌收缩,血流阻力变大,血压升高;另一方面,血糖浓度升高可增加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同时可造成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与血管收缩力增强协同血压升高。
1.2 高血黏度
糖尿病病人常伴血黏度升高,血黏度升高也成为并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糖尿病造成的长期慢性的高血糖浓度增加了血黏度,血液黏稠,流速减慢,这样血液中脂质便沉积在血管的内壁上,导致管腔狭窄,使血液流动异常,增加血流阻力并产生附壁压力,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1.3 高血脂
高血脂促进糖尿病病人的高血压进展。如果肥胖的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更高,肥胖(BMI≥27kg/m2)的糖尿病患者54.0%并发高血压。按照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公式计算。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均有超重或者肥胖的困扰。超重和肥胖者常常血脂代谢紊乱,导致高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水平明显升高。高血脂还可造成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全身小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增厚,引起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后可导致体内血管紧张素、活性胺等水平上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细胞间隙,使脂蛋白进入血管壁,导致血脂异常,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靶器官发生持续性损害。
1.4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敏感性和(或)反应性降低,导致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减弱,减少了葡萄糖的代谢,代偿性的使胰岛素分泌增多,称为胰岛素抵抗。当机体内产生胰岛素抵抗时,血中胰岛素浓度升高,易发高胰岛素血症。长期高浓度胰岛素的刺激下,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促使机体分泌去甲肾上腺素(NA),当NA浓度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引起外周小血管的强烈收缩。同时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与血管收缩作用共同增大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升高。有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时,葡萄糖的贮存和利用都下降,诱发脂质代谢异常,致使血管内脂质和糖类堆积,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纤维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过量胰岛素可导致细胞电解质失衡,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为保持细胞内外阴阳离子失衡,钙离子被动运输到细胞内,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1.5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是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高血糖环境使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刺激肾小球入动脉扩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收缩,导致球内三高(高滤过、高压、高灌注),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有学者提出研究,内皮损伤不仅可以引起肾组织损伤,还可以引起微血栓的形成,血液黏稠度增加,肾血流流速减慢,肾小球过滤受损。同时糖尿病肾病肾血流动力学异常,RAAS系统激活,肾素活性增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有研究者提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患者的降压作用也提示了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的关系。
2 影响因素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趋于低龄化,我们必须关注先天不足以及环境因素对血糖血压造成的影响,及时监测血糖血压动态。
2.1 遗传因素
高血压病的确切遗传方式目前还不太清楚,但是有学者认为,高血压遗传基因要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才能发挥作用。外界的环境因素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工作条件、居住环境以及气候因素等。
糖尿病有一定的家庭遗传性,医学家们还发现,糖尿病人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同胞兄妹)中罹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较其他人群明显增高。目前认为多数糖尿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各型和不同个体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故对具体病例必须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专家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肾脏病变的主要因素是源于糖、脂代谢异常相关基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基因缺陷所导致的附加代谢异常引起的,多数糖尿病患者是因为并发肾脏病所导致的血管病变而死亡的。
2.2 环境因素
膳食总热量及脂肪摄入过多,高盐饮食,缺少体力活动而致肥胖超重,有吸烟习惯,这些都是造成机体出现病理因素的环境因素。
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长期高盐饮食可能在遗传因素VEGF-C受体缺乏的基础上,伴随心理,应激等情况造成摄入的过多Na+无法存储利用,同时,高血糖可致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导致高血压。
3 结语
糖尿病与高血压发病机制有相关性,其中糖尿病患者血液糖度黏度和脂肪密度的增高均会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引发一系列病变,导致高血压发生;糖尿病常并发高血压,二者共同影响因素多,但未完全阐明。糖尿病和高血压均为高发慢性病,应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发病机制的研究,能更好地避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疾病。糖尿病患者必须及时调控血糖,监测血压,避免并发高血压。
参考文献
[1]Kapur A,Harries A D.Cohort monitoring–As a tool
to improve diabetes care services[J].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13,102(3).
[2]陈德才,卢春燕,田浩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J].四
川医学,2005,26(5).
[3]李武成,王官权,金科.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危
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
[4]吴文杰.高血糖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综
述,2015,21(8).
[5]李譞,蒋卫民.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中医认识及研
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8).
[6]马颖.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相关性探
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
[7]韩咏霞.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影响因素[J].开卷有
益:求医问药,2015,(2).
[8]胡南阳.血液粘度升高的药粥疗法[J].东方药膳,
2014,(1).
[9]周蕾,关超,乔森.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相关因素的
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
[10]Pi-Sunyer F X.The epidemiology of central fat
distribution in relation to disease[J].Nutr Rev,2004,
62(7).
[11]贾宇红.联合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疗效观察[J].医学
信息旬刊,2011,24(4).
[12]闫学政,周香丽.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
血压并高血脂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
(9).
[13]李薇.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实
用临床医学,2015,(2).
[14]徐中山.高血压与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源性机制研究
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
[15]丛天威.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
展[J].科学与财富,2015,(8).
[16]董晓玲,齐学林, 潘娟,等.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新
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5,(3).
[17]张舒媛,王东超,李博,等.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J].世界中医药,2015,(10).
[18]付强,张道友.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实用
临床医学,2009,10(9).
[19]邵建华.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
志,1995,(4).
[20]袁俊荣.危险一族糖尿病的一级亲属[J].家庭医学,
2005,(15).
[21]张锡明.高盐饮食与高血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
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1).
[22]王静茹.住院患者糖尿病肾病相关因素分析[D].北
京中医药大学,2012.
[23]刘莉,叶鹏.高血糖和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协同作用导
致糖尿病肾病[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7).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X2015006);唐山市“十二五”科技重点项目(10130203)。
作者简介:成曦爽(1995-),女,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临床医学;韩淑英,女,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
(责任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