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76-02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教材中的课文虽然是精心选编,但是篇幅短小、内容狭窄,与浩如烟海而且经过大浪淘沙的文学巨著相比,只是沧海一粟。书本只能让学生们课内得法,但却无法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无法形成宽广、深厚的知识文化结构。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同学们精神更丰富,语文能力更突出,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而奠基。
三年级是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一个重要阶段,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弱,教师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适时的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整本书。
一、结合课文,推荐阅读书籍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我们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读物。我选择与课文结合和书籍推荐给学生。
语文三上第二单元是名人故事,学习课文同时,我推荐《中外名人故事》;《语文园地二》出现了第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引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学完了《盘古开天地》,学生可以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学习了《狮子和鹿》,可以推荐《伊索寓言》;三下第四单元学习了《争吵》后,学生可以阅读《爱的教育》;学习了《她是我的朋友》后,我推荐《夏洛的网》…… (附表)
这些都是经典作品,又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经典著作,可以改变三年级孩子喜爱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等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多读经典作品,就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
二、切合课文,教给阅读方法
学生阅读的方法哪里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课内的阅读指导。除了每一篇讲读课文的阅读指导外,略读课文的阅读指导可以由扶到放,切实教给阅读方法。
1.迁移阅读
如三上《语文园地二》的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学习时,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故事,思考: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结合几要素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结合主要内容思考“闻鸡起舞”的本义是什么?再讨论它的喻义又是什么?这样,一个成语故事就非常清晰地印在学生脑海中。
学完这个成语故事,老师引导学生小结阅读方法,接着找出《成语故事》中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进行阅读迁移,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这样,学生在阅读完整本成语故事后,一定会扎实地积累成语,达到阅读的目的。
2.指导方法
学生阅读整本书,大量靠的是自读。这也是阅读的主体部分,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整本书,持续默读,与书本对话。真正领会一本书,一定需要反复地读。学生自主阅读的差异很大,有的孩子只是基础性阅读(浅阅读)——基于故事情节的阅读心理,不带任何问题,以较快的速度将书读完。有的孩子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析赏性阅读(深层阅读)——重读,提出书中的一些重要话题、带着思考进行阅读。因而阅读的效果大相径庭。
我引导学生在浅阅读之后进行深层阅读,教给阅读的基本方法,并且将学生宝贵的原初的阅读体验与成果传达给老师。如常见的阅读方法:第一步,自由读书,了解大体内容。这就是朗读。不给学生施加任何负担,就是喜欢读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就可以。因为没有任务,学生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所以读得津津有味,大约半个月就可以读完这本书了。第二步:做好批注,写出阅读体会。(1)在文中记号,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2)摘录好词佳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3)读后写自己的体会。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4)选择精读与浏览.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在叶老看来,所谓的阅读方法并不是真正的方法。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而是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的过程。对于一字一句的比较、揣摩、体会,然后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才是方法。能够发现文字的特性,才是真实的阅读,才能够锻炼语感,才能够对阅读有帮助。
三、拓展课文,开展读书交流
学生阅读后,我引导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我经常设计这样的问题:“书的作者是谁?哪国人?”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其实是和作者交流。对作者的基本了解也是了解故事背景的一种方法,有利于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
然后提问:“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通过学生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说喜欢谁,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书中人物的。让学生说理由,就是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进行交流:“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遗憾的、好玩的……”学生会选择不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报,这样可以丰富每一个学生读书的感受。
例如《夏洛的网》小说中的威尔伯,是前后有明显变化的角色。抓住变化引导学生讨论:夏洛为威尔伯配了“了不起”“光彩照人”“王牌者”等文字,威尔伯是不是配得上这样的网上文字?“落脚猪”与“王牌者”,这样的矛盾冲突,可以引发学生从整个事件的前后经过去思考和评价。
接下来就是探究细节,教师可以抓住几个重点段落进行设计。书中表现蜘蛛夏洛和小猪友谊的重要情节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书阅读结束后,引导学生从整本书的角度思考威尔伯成长的心路历程。然后与课文《她是我的朋友》进行比较,都是表现友谊,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为了朋友牺牲自己的高尚友谊。
四、走出课文,链接现实生活
整本书的阅读交流,还要引导孩子在这本书中寻找自我,引导学生走出课文,思考和追问现实生活,感受到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影响和指导意义的。如阅读《爱的教育》后,引导学生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有和爱的故事中相似的故事吗?举个事例说一说,写一写。
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浏览许多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读书应该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让学生阅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要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漫溯,才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