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和采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并通过整体规划、教学管理、日常管理、设备管理、信息共享和技术创新六个方面对如何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提出了合理建议,希望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实验室管理模式;教学创新;高校管理;教学管理;设备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9-004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9.019
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大幅度的发展。目前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实验室的工作量也越来越繁重,传统的人工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相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验室提供了新的管理办法。高校作为年轻人才的聚集地,一方面对资料的时效性和丰富性要求极高;另一方面对先进文化技术的接受速度快,增强了信息化平台管理实验室的可行性。
1 实验室管理现状
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平台和场所,但是就目前实验室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两点问题:一是管理效率低;二是难以满足目前实践教学需求。
1.1 实验室管理效率低
目前高校实验室大都采用传统管理方式,给学生提供的实验环境,如硬件系统、软件等,需要工作人员逐台机器进行安装、调试、升级,才能满足不同教学课程的教学需求。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手段,每一台机器都需要人工来操作,必然加大了管理的工作量,使得重复性工作比重上升,严重浪费人力资源。
1.2 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如今实践教学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课程走进了实验室,这就要求实验室必须满足多种多样的教学需求。但传统的实验室只有一种或几种教学功能,即使会针对不同课程进行改变,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对系统进行更新或者重新设置,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1.3 信息共享程度低
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信息交互能力差,一方面,资料引进频率较低,导致数据项目等资源更新缓慢;另一方面,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单一,而且及时性差,资料的有限性导致分配不均匀,为实践教学带来了困扰。
2 信息化平台管理实验室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改革的日益深化,原有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呈现出来:一是实验设备老化且闲置现象严重,导致资源利用极其不合理;二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繁杂重复的工作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三是实验室教职工自身素质较差,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无法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最优化。实验室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实验室管理的高效性、规范性和流程性,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
2.1 能够提高实验室使用率
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全体师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动态网络中来,管理人员通过在网络上发布实验室资源信息和使用情况,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合理规划进度,大幅度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2.2 减少工作量和工作成本
用信息化平台管理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不仅能够简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更能够大幅度减少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本。经过调查,在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验室,扩大50%的实验室规模,管理水平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30%,而且教师数量也无需增加,这样精简了实验室的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自身能力,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3 规范实验室日常管理
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实验室,改变以往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可以使实验室日常管理更加规范,主管部门可以及时合理地分配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随时随地掌握教学进度,合理制定教学规划,大幅度规范和提高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2.4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运用信息化平台管理实验室,首先可以科学合理分配设备和指导老师,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其次通过电子公告公示信息,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积极性,保障信息资料及时更新和共享,使得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加强交流,增加学习的交互性。
2.5 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毕业生再深造比例大幅上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继续读研或者出国留学,经过调查,实践性强的专业,学生考研成功率较高。就大连理工大学而言,考研比例达到了7.9%,其中三分之二的学生考入了重点大学,这些学生通过在实验室的实践学习,不仅拥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自身素质大幅度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3 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具体办法
实验室是一个开放、自主的学习场所,随着高校不断进行改革,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优点逐步体现出来,本文从整体规划、教学管理、日常管理、设备管理、信息资源和技术创新六个方面分析高校如何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实验室管理。
3.1 整体规划方面
对于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规划而言,首要就是建立实验室工程实践管理中心。实验室是专业学科建设的支撑点,是学生自身素质拓展和能力提升的训练场所,能够推动师生研究和创新。构建实验室工程实践管理中心,旨在突出高校办学特色,成为高校提高教学水平和整体办学水平有效途径。工程实践管理中心是将分散在各个学院的实验室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管理,实现“立体化”教学,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实现管理效率最大化。
3.2 教学管理方面
利用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首先,实验室的工程实践管理中心对实验室教学进行整体的宏观调控,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指导教师,科学分配实验场所和实验资源;其次,通过互联网公布实践教学信息,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课程,下载教程进行课前预习,或者可以通过预约、预定的方式直接向学校申请实验室的使用;最后,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设施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可以简化实验教学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进度,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提高学习质量。
3.3 日常管理方面
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为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提供了可能。运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日常管理,以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和电子公告两部分为主:在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方面,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实验室资料进行整合,有助于大家对实验室规章、建设情况、使用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电子公告,是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日常管理的一大优势,通过对实验室日常使用情况的整合,将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公告,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实验室使用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实践学习时间,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充分
利用。
3.4 设备管理方面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高校教育重视度的不断上升,高校规模逐渐扩大,实验室建设也相应的快速发展,大量实验设备的购进、保管和维护工作成为实验室管理的一大难题,传统的人工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需要。运用信息化平台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管理,可以设定专门的管理系统,合理规划设备审批→采购→保管→维护→报销流程,对不同设备进行分类整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3.5 信息资源方面
借助信息化管理实验室,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构建虚拟实验室平台,一方面加强信息的开发和采购,不断补充实验室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完善实验室网络,及时更新实验室数据库和项目库、研究成果和资源使用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可以上传实验教学案例、操作录像和教学文案等,创建在线交流,充分体现信息化管理的互动性和开放性。
3.6 技术创新方面
新世纪以来,技术创新飞速发展,许多先进的技术也被运用到教学中来,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实验室管理,不能仅依靠现有技术,应该紧随技术潮流,随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信息化平台管理的先进性。例如目前智能手机发展迅速,可以将信息化平台与手机端相结合,建立实验室使用APP或者公众平台,师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查询和分享实验室资源,使学生的实践学习更加便利。
4 结语
目前高校大都实行“多元化”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应用型研究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应用型复合人才,结合传统的因材施教思想,力求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无法科学有效地分配资源,整合信息的情况下,信息化平台管理技术应运而生。通过信息平台中心的宏观调控,合理调配实验室资源,并将日常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公示,学生根据公告信息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规划学习进程,并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资源共享。这样对实验室管理者而言,简化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对学生而言,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真,王钊.高校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新模式[J].中国
教育信息化,2014,(3).
[2]鲁霄.基于信息化平台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J].经营管理者,2014,(15).
[3]黄斌.试论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依托的实验室管理模
式创新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5,(4).
[4]盛苏英,堵俊,吴晓.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
作者简介:刘波(1981-),男,河北遵化人,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学仪器设备供应中心实验师,南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招标采购、信息化建设等。
(责任编辑: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