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红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能够做到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重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以及水平。但是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是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学生提出问题,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占据了太多的课堂话语权、提问权。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反映出学生们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矛盾现实。所以老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改变当前现状,让学生能够主动提问。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谈几点方法。
一、情景法,激兴趣
情景法就是要老师利用课堂为学生打造交流的平台,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平移与旋转》这一节中,我通常会给学生们进行分组,改变他们的座位,让一组同学面对面交流。同时也会给学生准备一些数学模型,让他们发现其中的不同,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些数学模型在旋转的过程中,在正面看形状是不变的,但是有些就会发生变化。学生们在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问题,讨论结束后都会反馈给老师。老师再为其解答,那些不变的图形全是全对称图形。其实讨论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自然而然也会有不同的意见产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将各自的疑惑提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给学生创造讨论的空间,交流就会出现疑问,就会有问题产生。这是对课堂形式的一种改变,同时也是老师改变教学模式的一种手段。
二、指导法,引思考
虽然给学生提供了空间,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提问,更不知道如何才能提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老师的正确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课堂中,老师在面对学生的讨论、展示或者讲解时,可以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做出提问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提问。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节时,学生都会明白如何去求解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面积。在给学生分别布置一道正方形和長方形求面积的习题之后,我都会问问学生们长方形的面积求法与正方形的面积求法有何本质相同点?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都会思考出正方形只是长方形的一种特例,只是它的长和宽等都是相等的而已。我的提问虽然不是高深的问题,但是却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正方形的本质。这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提问,在老师的模范带领下,引发学生思考,教会他们如何去正确提问,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指导法是老师真正地去教导学生如何去提问、如何做到有价值的提问,虽然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重在提问,但是也要让学生明白提问的价值所在。能够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是老师最大的成功。
三、激励法,送欢乐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对老师的奖励都非常在意,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来激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开讲每一个单元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个记录,即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次数。在本单元讲解结束后,老师对提问次数进行汇总公布。对那些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好的学生颁发奖励,奖励可以是铅笔,也可以是小红花等,借此鼓励更多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这些奖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他们会为了得到奖励而认真开动脑筋,并且大胆提问,勇于质疑。通过这样简单的激励方式,就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感受到质疑——思考——提问带来的无穷乐趣。
孩子们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老师要想方设法在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基础上,带给他们学习的欢乐,让他们能够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四、开放法,散思维
由于现在的老师都是对课本教材研究多,而对学生们的了解太过简单,致使学生形成了只学不问的惰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老师要学会开放思考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提问。
例如:在《公因数与公倍数》这一单元中,由于所学的内容相对较难,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有些难度,学生肯定会有很多的疑问。如果老师只是关注课本内容,坚持只是将教材内容讲述出来的一贯作风,根本不会改变学生的任何现状。在如今时代下,老师要与时俱进,在课堂上做到真正的开放。毕竟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老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留出时间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将课堂打造成开放和谐的课堂,让学生们能够畅所欲言,对不懂的、想懂的都提出问题。开放性课堂能够锻炼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脑部开发,是学生提问最好的平台。
开放法是相对于之前的死板教学而言的,这样的课堂轻松愉快,学生们不会存在任何压力,有利于学生自主无畏的思考与发现,让他们扩大提出问题的广度。
总之,若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好问”的好习惯,有效地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老师一定要多做努力,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提问氛围与环境,使他们在提问时能够感受到周围环境的轻松愉快。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胥浦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