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云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逐步地推进与改革。谈到学生文化底蕴的塑造,高中阶段确实是关键时期,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如何塑造高中生文学底蕴的方法,以此来提高高中生的文化底蕴。
一、基于高中语文教学,塑造高中生文学底蕴的实际意义
高中生相对来说已经具备和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底蕴,具有一定的分析课文和语言创作的能力。然而,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因为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其一,文学底蕴的深浅能够体现出一个高中生的综合表现能力,比如阅读理解水平、写作能力、口语表达方面等,都与学生的文学底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很容易感悟认知结构的不同,也比较容易发展到新的层次。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要达到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并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和体现。其二,每一位学生自身都具有一定潜在的能力。高中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因此,高中語文也是同等重要,在学生们完成高中学业之后,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前步入社会,而有的学生可能会继续深造,最终也将会步入社会,在他们参加工作之后,会有很多的创作机会等待着他们去锻炼。然而,学生们的文化底蕴则是他们进行创作表现的源泉。所以说,塑造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文化底蕴极其重要,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接触名人的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内化和积累,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底蕴变得丰富,创作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二、立足高中语文教学,重视高中文学底蕴塑造的落实
在教师意识到高中阶段塑造学生文学底蕴重要意义的同时,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才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只是他们所学教材中最基础的文学知识,同时,许多课外的文学素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辅助性的文学素材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比如,我们所学的《项链》一课,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的生活,距离我们现在的社会比较久远,使学生感到有些故事化,没有更完整的课文背景资料,因此,学生对于它的文学底蕴的积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理解也只是相对于文章的表面罢了。另外,高中语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塑造文学底蕴的丰富感染力,缺乏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在讲解语文教材的过程当中,无论多么生动、形象,也不能代表真实场面情境的感染力,然而,高中学生只有在多元化教学情境中,塑造文学底蕴的过程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由于当前高中语文课程考核制度的制约,学生对于文学底蕴的塑造不比学生关注模拟练习的精力,教师单单依靠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创作表达,不能成为发展学生创作的动力,相应来说,文学底蕴的塑造也没有被重视起来。
三、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高中学生文学底蕴塑造的方法
想要有效地塑造高中学生的文学底蕴,只有整合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和资源机制,促使高中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竭尽所能地为学生营造适应的学习氛围,同时应注重内部和外部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教师教学需要的教材以及课内资料属于内部的教学素材,然而,教师进行讲解所需的一些案例资料,背景资料则属于外部的教学素材,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视听意识的结合,更有效果地塑造他们的文学底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内外教学素材进行有机整合,在开讲之前首先引入相应的背景资料,在讲解之后运用相应的案例资料,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使学生的文学底蕴塑造得到了深层次的内化。此外,教师还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效地相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关于历史性问题的《包身工》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参观相关的历史展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背景素材;讲到《哈姆雷特》一课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身体力行去体验一下话剧的特色,真切地感受一番。这样,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底蕴的塑造也能够体现得更深。当然,教师还可以考虑将学生平常的作品创作、朗诵等归入能力考核成绩当中,这对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着手分析,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科学方法,加以改善和调整,为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使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