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广泛的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然而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得到科学的开展,“展示交流”环节流于形式,其效用并没有得到最大发挥。
【关键词】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实效性
针对合作学习模式中分组不科学,人员搭配不合理;课堂上看到的展示交流现象往往只是部分优秀生很活跃;展示交流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到位等问题,笔者从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实现合作学习模式的最大效用,提高“展示交流”环节的实效性。
一、细化分组,注重小组结构的合理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没有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分组不合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为了方便,在分组时直接将前后排或者左右靠近的同学笼统地划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式不是最为科学的办法,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小组的组成人数应该控制在在4至6人,人数过多就会影响到每个同学的个体展示,人数过少也不利于沟通合作,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其次分组还应该考虑小组成员内部的个性差异,适当地将学习成绩好、中、差三类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使得小组内部有一个对比,让成绩好的带动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让成绩差的同学努力追赶成绩好的同学;并且还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将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学生进行搭配,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整个小组没有人回答问题,而其他小组争先恐后进行展示的尴尬局面。
再者小组的构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合作学习的实际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适时调整。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当小组固定化以后容易造成小组成员相互依赖,产生某一部分人主导、另一部分人配合的现象,通过调整分组,可以让班上的同学充分交流,保持合作学习的新鲜感,激发更多同学参与展示,参与沟通的兴趣。
二、明确原则,确保合作学习的科学性
教师应当在开展小组合作前明确相关原则,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怎么样进行展示交流,这对于形成高效的学习模式,提高合作学习的运行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继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
首先明确分工职责的重要性。小组内部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至少应该有组长、发言代表、记录员,并且各司其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承担各自的职责。组长要有大局意识,能够宏观掌握小组的合作交流过程,并且能够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发言代表要思路清晰,能够完整准确表达本组成员最终汇总得出的结论性意见;而记录员要耐心细致,能够将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在展示交流环节中所发表的意见记录在册,并适当整理成条理清晰的要点,以供发言代表进行展示。同时,这些分工也是可以进行调整和更换的,至少要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够体验到不同分工的职责和乐趣。
其次,明确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与其他小伙伴交流所带来的快乐,在沟通交流中,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从而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从他人身上汲取自己所没有的优点。这样建立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才能够使得数学课堂不会那么枯燥,才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是被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所主导,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再次,明确展示环节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展示交流环节,这就要求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应该要有做好展示的准备,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把握,应该要保证每一位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这对于成绩优秀、性格外向的学生来说并没有难度,但是对于那些成绩相对落后,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在展示环节中得到锻炼,不去逃避,承受压力,突破自己。
三、宏观把握,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是课堂上的学生,但是教师应该从这个课堂的宏观层面,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有效干预。当展示交流环节成为优秀学生的个人秀时,教师应该进行适当调整,让更多的同学能够进行展示;当课堂秩序混乱,合作学习变成了漫无边际的嬉笑打闹时,教师应当予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讨论交流能够围绕主题进行;当小组中缺少讨论,小组成员都不够积极主动,无法继续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思考是否应该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
四、小结
通过“细化分组、明确原则、宏观把握”,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沟通、充分展示,发挥出展示交流环节的最大效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春,马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与交流[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12):157.
[2]依帕古力·麦麦提.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2015(26):267.
[3]王春,马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与交流[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