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参考·育儿误区大起底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审视过自己教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有多少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选择的,有多少是下意识地延续了曾经的经历与经验,又有多少其实是来自于外界影响的?其实,那些潮流追逐的教育热点,那些众口一词的“教育理念”,有问题的、不适合自家的,多了去了。
“民主”这个词已经耳熟能详,大家都知道它是好的、很重要。但它的内涵是什么?等于“选举”?等于“投票”?等于“少数服从多数”……“民主”究竟该如何融会在日常的育儿过程中?
一次,我去参加儿子幼儿园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我发现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班上新设了一个“值日生制度”,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轮流做值日生,同时负责维护教室内秩序。每天还要“选举”一位“值日生班长”——就是让值日生轮流站起来,大家举手表决。选出来以后,老师宣布:“这个班长是你们自己选的,所以,你们要听他的话。”
“选举”出来的人,大家就要“听他的话”,这里面的逻辑和概念是很混乱的。当然,我能理解老师想要融入一点“民主”、“自治”在课堂里。而且,很多家长都赞同,觉得这样很好、很有必要。其实,这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实质性错误的一种做法,会给孩子造成困惑和障碍。
当孩子表现出“隐性对抗”
在民主环境中,选举的目的是找个人出来,他能够最大程度地代表并推动实践整个群体的意见。这意味着,被选举出来的人得努力倾听整个群体的声音,怎么可能反过来,要求这个群体去“听他的话”呢?这在逻辑上就说不通。此外,要求大家“听(某一个人的)话”,背后就是权力在运作。当然,孩子理解不到这么深,他们会做出的本能反应是:要么认同权力,要么对抗权力。
所以我就看到了下面的场景:
一个本身爱玩闹的孩子挂上“值日生”胸牌以后,转身就去说跟自己之前一样在玩闹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好。那个孩子很反感这种做法,但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于是只能采取激烈的身体对抗,两个人差点儿打起来。我还看到有些孩子选择沉默、退避,这其实也是一种对抗,只不过是以隐性的方式表达出来。
反观我们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有没有类似的影子?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采取身体性的对抗或消极怠工式的“隐性”对抗,或是另一种隐性对抗,即家长不在场,孩子就“好像变了一个人”,这说明当家长在场时,孩子其实是在压抑自己。这时,你就需要反思:究竟有没有为孩子提供能平等地、自由地表达意见的氛围?有没有放下权力,去营造一个真正的“民主”环境?
确立自我,鼓励表达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孩子的确会有个“道德敏感期”,这个阶段他们会特别注重道德上的“对”与“错”,遇到与他的理念相悖的行为,他会主动提醒和纠正,像个“道德警察”。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7岁前后。
所以,对4~6岁的孩子,我会先跟他强调“自律”,告诉他:你就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这就是一种“自我约束”(哪些事我不做),比如在集体环境里不去做影响别人的事;还意味着建立起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哪些事我要做),比如通过学习和练习增长本事。通过这两点,让孩子初步建立起独立的、稳定的自我。要知道“民主”的主体可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哦。
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孩子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我时常告诉儿子:“拳脚无法解决问题,因为拳头不会说话;你要把自己的想法清楚、明白地说出来。”这也是“民主”的重要内容,但对小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孩子得有很好的思辨能力,才能够在感觉别扭、不舒服时,把反对意见准确地表达出来。但至少我们可以鼓励他说出真实的感受:“我不喜欢这样。”“这让我很生气。”
但事实上,要能明确表达出反对意见,孩子也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很大的自信心。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孩子,我可以说,背后一定有位真正“民主”的家长。因为民主的另一要点就是保护个人与少数派的基本权利。
“民主”家庭什么样?
回家后,我跟儿子说:“值日生的职责是要为小朋友们服务,让教室能有一个令大家都感觉舒服的氛围。你觉得什么样的教室比较舒服啊?”他就说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干净、安静、大家一起开心地玩……我说:“你讲的这些都很好。以后不管是谁做值日生,这些目标都是一样的。”
选举值日生班长这件事,让我重新梳理、思索了一下自己对于“民主”的看法,也让我开始思考怎样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何为“民主”。孩子是在观察、模仿和实践中学习的,所以,我决定要更具体地在家庭内部培养“民主”氛围。
“家庭议会”是个不错的形式,有仪式感,孩子会觉得很好玩,又能在实践中让孩子获得关于“民主”的直观体验。每当有家庭公共事务需要讨论和决策时就可以发起,发起人可以是家庭中的任何成员(包括孩子),可以提出任何议题,只要有第二个人同意讨论,“家庭议会”就可以开启。我还借鉴了“罗伯特议事规则”,引入了其中比较核心的部分:
√每次只讨论一个问题,不跑题。
√每个人轮流发言,其他人不可以打断,但每次发言都有时间限制。
√先听,不评判(不说对与错、好与坏),尤其不可以人身攻击。
√发言结束后,大家表决,一人一票。
相信,孩子在这个看起来很像游戏的过程中,会慢慢培养起对“民主”的感知。
作者简介
袁坚,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从事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教师等多种行业,现为自由撰稿人、全职妈妈,儿子5岁。已出版《猫博士育儿笔记》,提出“轻松做个好妈妈”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