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力牙尔·尼加提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舞蹈艺术,其次主要叙述萨玛舞蹈具体的表演形式、传播范围、音乐特点、历史背景,展现萨玛舞蹈在当代舞台以及文艺活动中的表演形式,并提出了相关意见。
關键词:萨玛舞蹈 表演形式 美学意义
一、历史渊源
(一)舞蹈来源于生活,没有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没有舞蹈,人类社会以及自然世界是舞蹈动作取之不尽的来源,从古至今,维吾尔舞蹈以它的勇敢精神,饱满内容给人舒适的感觉被称为“艺术之宝”。
历史悠久的喀什萨玛舞是维吾尔族最有代表性的礼仪乐舞,这是喀什等地维吾尔族群众表达自己欢乐心情的一种独特方式。
(二)《萨玛》一词源于阿拉伯,意为《苍穹》《天河》《宇宙》。当时“教徒们配音乐跳的舞蹈”也叫做“萨玛”可以说萨玛舞蹈是当时带有宗教色彩的一种聚会。《萨玛舞》在全疆维吾尔族聚居区均有流传,尤其在喀什、莎车等地最为流行。萨玛舞按照表演形式可分为宫廷萨玛、切尔克萨玛、艾提尕尔萨玛、旋转萨玛、单手萨玛、双手萨玛。切尔克萨玛和音乐还被吸收在十二木卡姆的第三部分——麦西来铺中的开头部分。维吾尔人在每年的古尔邦节、肉孜节等节日在大清真寺或人多的广场上跳萨玛舞蹈,除此之外在诺如孜节,以及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中也会跳萨玛舞蹈。
(三)萨玛本是一种宗教名称,古代维吾尔族曾信仰过很多宗教。通过历史记载可知萨玛舞从古至今一直跟维吾尔人生活紧密相连,具有较长的历史。维吾尔人先后信仰了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罗兰以及和田古坟墓中找到的古代文字中显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生日也进行洗礼活动,这些活动举行的非常隆重,主要以“求雨”为主题。
(四)《求雨》这种行为来源于古代人类社会,也能够显现萨玛舞的来源。萨玛在阿拉伯语中表示宗教人士以音乐的形式念经,教徒聚在一起成环状(圆圈形式排列),边祈祷边跳舞,跳到头晕目眩,跳的过程中以宗教知识丰富的人为中心,边跳变转。
早前,女性一般不跳萨玛舞蹈,萨玛舞的参加者都是男性,无论大人小孩都可以参加,甚至一些银须抚胸的老人也情不自禁地和大家一起跳起“萨玛”舞来,大家情绪激动,热情极高,从上午开始一直跳到下午七八点钟,在长达十个多小时里,人民情绪彷佛被烈火燃烧着,激烈地手舞足蹈,左顾右盼,猛烈旋转甚至有人会跳的昏过去,但清醒过来之后稍微休息一下,又和大家一起跳。这些人在大广场上环状排列(圆圈)为主,就像湖面上的波浪一样威武。有人跳得肚子饿了,去吃点东西,喝点水,返回来又和大家一起跳。这种疯狂和执著地程度,是其他活动中没有过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维吾尔人对“萨玛舞”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近年来也有妇女参加,在舞台表演中也有男女一起跳。例如:喀什萨玛舞。
(五)据《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一书中说,萨玛舞与原始宗教萨满教有一定关系。十一世纪,喀拉汗王朝著名长诗《真理的入门》中也有记载。该书译者加注说:“萨玛,此处为舞蹈名称,来源应属于萨满教跳神作法的舞蹈。”
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后,统治者也利用了萨玛舞蹈形式进行宗教活动。例如,一手扶胸的动作解释为“胡达在心里”。把两手高举的动作,解释为“胡达(上帝)在天上”……跳萨玛时应该伴有唢呐的吹奏、铁鼓敲打,但是却不能够欢笑,氛围庄重肃穆。
二、维吾尔族萨玛舞蹈风格特征
(一)“萨玛舞”的动作
“萨玛舞”的动作跟维吾尔族的其它民间舞蹈有着明显的区别,有明显的个性,地区不同所跳的萨玛舞动作也不一样,但都有共同点,也就是绕着中心转。30年代新文化运动之后萨玛舞不再带宗教色彩。
(二)“萨玛舞”的伴奏
萨玛舞蹈主要配唢呐乐器为伴奏,伴奏形式以鼓吹乐为主,主要乐器是唢呐和铁鼓。萨玛舞以十二木卡姆中的《珠拉》部分为伴奏而进行。伴奏的乐曲主要是木卡姆中的乐曲。这部分音乐的节奏为4/2,最有舞蹈特色的,乐曲既有慢节奏的,也有快节奏,即有魄力又有平稳的部分。通过萨玛舞的主要动作可看出这种舞蹈以求雨(求水)为主题。
鼓以音高不同的两个鼓为一组,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比较大的场合中,有时有两三组,外加一个音色更浑厚的大鼓,突出“咚”的音响效果。鼓打击的节奏决定着舞蹈的快慢和动作是否和谐统一。唢呐吹奏表现出的曲调相对灵活而不受鼓的限制。
(三)萨玛舞蹈特色
解放后萨玛舞则跳得更加雄健有力。每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在喀什艾提尕尔广场上有成千上万名维吾尔族群众跳“萨玛”舞,这时人们穿上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大礼拜寺的广场,欢度传统的节日。大家合着鲜明有力的萨玛曲调和“纳合拉”鼓,吹起唢呐的节奏,跳起萨玛舞。舞者逆时针方向前进,伴着鼓点“咚”的强音起步,节奏渐渐转快,鼓声益发有力,动作也转为激昂热烈,很多人开始做萨玛舞所特有的连续性的跳转等技巧性动作。动力腿抬起时,主力腿的膝部有明显的屈伸,身体的起伏也较大。萨玛舞脚步平稳扎实,充满了劳动生活气息。
三、维吾尔族萨玛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30年代新文化运动之后萨玛舞不再带宗教色彩。在喀什、莎车等南疆地区的广场活动、公共场合中通过萨玛舞蹈来表示节日快乐,体现相互之间的团结情感,激起对故乡对祖国的强烈思念,成为了大型舞蹈之一。现在萨玛舞主要在喀什、莎车等地传播广泛。南疆其他地区的人也喜欢跳萨玛舞蹈。萨玛舞可以说是当代维吾尔人内心情感、民族心理、艺术文化的缩影。萨玛舞在各种庆祝活动中表现各种欢乐的情感,能够塑造隆重的喜庆氛围。
总的来说维吾尔舞蹈通过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情感表达形式能给观赏者带来艺术美感,能大量传递民族的生活信息。
萨玛舞从以前的祈祷空中降雨变为表示欢乐、知足、感恩等内容的舞蹈,并凭借着本身丰富的内容,优美的动作特点让每一个观众体会到维吾尔舞蹈的辉煌。
萨玛舞从以前的乡间舞蹈面向舞台、面向电视屏幕,变为家喻户晓的艺术财富。
现在新疆喀什维吾尔族人民的婚礼上男生们绕着新郎都跳萨玛舞,逐渐成了婚礼上必须跳的一个庆祝舞蹈。据相关文件,麦盖提、莎车等地中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课间操时除了做全国统一的课间操外,还放一段民族歌曲跳一段萨马舞。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申报的“萨玛舞”被列入传统舞蹈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5月23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笔者认为呈现萨玛舞的历史背景、民族特色、保持萨玛舞在民族艺术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发现并发展萨玛舞的艺术魄力并让萨玛舞面向国内外舞台是我们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者不可逃脱的光荣而艰辛的责任和任务。作为民族舞蹈老师的我们应该研究有关民族民间舞蹈,探索传统民间民族舞蹈的来源、历史、背景、动作特色、时代意义,以及发展前景,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民族民间舞,体会民族民间舞蕴含的舞蹈之美。
参考文献:
[1]依那依提.维吾尔舞蹈艺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2]依那依提.维吾尔舞蹈历史标本[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8.
[3]莱提怕·库尔班,依米提·米如拉.关于维吾尔舞蹈艺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