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2016-05-30 01:47:45冯蓉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文言文实践

冯蓉

摘    要:经典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燃烧着圣人先哲们智慧的火花。它以精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美好的意境与和谐的音韵,给人以美的享受。但由于文言文的注音、句读、语法、句式、词汇的扩大、缩小和转变等方面和现代文差别较大,初中生在阅读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分析文言文教学现状,结合新时代的实践,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老师的教学,不在于一言堂,而在于循循善诱,让学生开动脑筋,勤加练习,学会领悟。”但是当下文言文课堂教学更多的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很少师生互动。文言文在学生中一直处于不受欢迎的地位。笔者试图结合“以学定教”教育模式的长处,来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

一、初中文言文课堂现状分析

传统的“填鸭式”文言文教学主要采用“老师教、学生记”的模式,只注重“字字翻译,句句落实”,大致将课堂分为“文学常识+字句翻译+文本解读”三个模块,按照“讲、译、记、背、默”为顺序,将各个知识点生硬地“烙”在学生脑海里。这种课堂体现了三个“中心意识”:1.以字词为中心,一味要求翻译;2.以背诵为中心,一味要求默写;3.以老师为中心,一味要求注入。改革新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针对填鸭式文言文教学模式和教师“一言堂”的现状,笔者经过分析、思考以及总结,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实践策略,希望能够提供绵薄之力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更新理念,自主学习

如果让学生觉得文言文课堂妙趣横生,首先就要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当作主体,根据学情确定教法和内容的侧重点。其次,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在民主的环境下敢于提出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第三,可设置小组讨论环节,组内设置记录员和发言人。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取长补短。这其间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学相长。例如:在教学《伤仲永》时,我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仲永最终变成普通人到底是谁的责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人生启发,解决了文章的难点,也为教学有效性做出了贡献。总之,好课的标准是“三分教,七分学”,如果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师无论多么激情澎湃或滔滔不绝,课堂效率肯定是低的。

(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最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除了读准,还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现有研究证明,和尚念经会形成稳定的ɑ波,从中可获得宗教体验,智慧能得到开发,说明反复朗读会形成智力。读的方式可以根据内容来裁定。可以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仿照朗读、分角色朗读和齐读等,形式上可以前俯后仰,也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平静叙事,也可以痛苦抒怀。如果有合适的背景音乐,还可以配乐朗读,在这种或低回宛转或铿锵有力的配乐中,咀嚼韵味、发挥想象、感悟内涵,教师可以在细读慢品中“转轴拨弦三两声”,让班级“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学生有效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思,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传达的内容。

(三)多方质疑,激发热情

在文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集体讨论,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比如说,在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学生提出为什么渔人“处处志之”但出而再寻桃花源的时候会“不复得路”?在学习《核舟记》的时候,学生提出为何将船头三人的神情写的如此细致?引导学生质疑,发挥集体智慧解决,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四)巧设提问,画龙点睛

人的知识分为可以分为三层: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文言文知识如果局限在“已知区”就太简单,如果停留在“未知区”则太难。问题太简单,学生会不加思考脱口而出,这会养成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习惯;问题太难又会让学生失掉自信心。所以教师应该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上巧妙提问,控制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让学生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地,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悟。

(五)及时归纳,强化积累

课内文言文的知识想要综合运用到其他文本中,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如文言文里的“复”是“又,再”的意思,现代文里是复习、重复;文言文里的“安”放在问句里是一个疑问代词,现代文里是安全的意思。教材其实只是范例,及时归纳整理好有代表性的例子,才能会课外文本的解读打下基础。在课堂最好,可设置类似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拓宽知识面和阅读面的同时,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文言文有效性的教学,首先要能激起学生兴趣,课前要明确学习目标,提倡自主学习;课堂上要创设情境,读思结合,大胆质疑,小组讨论,巧设提问并适当点拨;课后要及时积累巩固,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思可想,有感可发。

[参考文献]

[1] 王会格.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M].文理导航,2008

[2] 董建华.浅谈语文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M].教学实践与研究,

2009

[3] 何君.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之我见.大江周刊:论坛,2012

[4] 尚晓菲.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博硕论文,

2013.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文言文实践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0:33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