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松鸿
摘 要:文章从站域继电保护基本作用出发,分析站域继电保护的原理,阐述了站域保护的算法,并从系统监测和事故记录、电力系统状态估计、融合多Agent体系结构、构建新的信息交换及预警机制等角度,分析了电力系统站域保护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站域保护技术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电力系统;站域保护;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5-0011-02
站域保护是智能变电站后备保护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克服传统继电保护难题,因此具有一定优势。当前,国际相关领域十分重视该技术的研究,我国有关企业已着手开展产品研发,如许继、南瑞以及南自等,已推出了相应的产品。针对站域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实际运用,本文进行了重点论述。
1 电力系统站域保护的原理分析
站域保护利用智能变电站IEC61850规约通信系统,实时收集所有设备的开关量等信息,从而实现站域保护功能。因此,站域保护能够集中为刀闸、模拟器、断路器等一次设备提供近后备保护,在后备保护领域具有突出优势。
站域保护包括多个独立的功能模块。各模块之间展开类似于传统继电保护的配合,实现站域保护的整体逻辑,但在功能和定值方面,站域保护与就地保护无配合关系。站域保护的结构多为集中式,因此,在220 kV及以上的变电站内,站域保护应采取冗余配置,才能保证其动作的可靠性。
2 电力系统站域保护的保护算法分析
当前,对于电力系统的站域保护来说,其保护算法还有待完善,正处于发展时期。站域保护一般分为三大模块:一是数据采集和计算,二是故障位置判别,三是保护跳闸决策。站域保护装置结构图,如图1所示。
2.1 数据采集和计算
利用IEC61850规约通信,该模块对站域保护所需的所有信息,包括一次设备的状态栏等信息进行收集并进行计算,如智能变电站中的断路器开关所在位置,以及电压电流等站内模拟器等。
2.2 故障位置判别
对于站域保护来说,该模块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通过收集故障的方向和距离等信息,从而确定故障位置。以下几种方法是故障位置判别时常用的算法。
2.2.1 基于故障电压分布的故障位置判别
站域保护通过IEC61850规约,可同时采集系统两侧的电压故障分量,然后利用一侧的电压和电流故障分量,对另外一侧的电压故障分量进行估算,二者若相同,则可判定为区外故障。反之,若二者相差明显,则为区内故障。利用系统两侧电压故障分量差异状况的算法,特别适用于判别边界元件的故障类型,是当前站域保护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保护算法。
2.2.2 基于遗传信息融合技术的故障位置判别
近年来,作为新兴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遗传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站域保护技术所应用,其将故障方向列为遗传算法的处理对象,利用多种判别方法,根据所收集的保护判据信息,对目前状态值和保护期望值进行分析,计算二者差异构造的极大值,并建立相应的适应度函数,然后通过遗传信息技术,对函数进行快速搜索和收集判据,以寻出最优解,从而做出正确的故障方向决策,实现故障元件的判别。这种利用遗传信息技术的故障位置判别,不仅可靠程度较高,也具有较高的容错性,同时,在较大范围内,显著提高了站域保护的抗干扰性。然而,由于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发展时期,对于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还有待观察。
2.3 跳闸决策模块
站域保护进行故障位置判别,而后作出定位逻辑判断,进而利用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网络,将跳闸策略GOOSE报文发至对应间隔的智能系统终端执行,从而跳开系统内故障元件,以排除故障。当前,站域保护跳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动作时限跳闸配合,二是利用故障识别执行跳闸决策。
3 电力系统站域保护的应用
3.1 系统监测和事故记录
在智能变电站中,所有间隔的电流、电压,以及一次设备的实时信息,如断路器、刀闸位置等,均由站内保护收集,并集中提供近后备保护和系统监测,其对母联、断路器失灵、线路以及主变和母线等具有后备保护功能,并记录事故。
3.2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通过变电站等本地区域测试信息的继电保护。其整合站域安全控制等功能,相互协调,可集成为站域保护。当前,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和普及,为研究和应用站域继电保护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近年来,WAMS(WideArea Measurement System),即广域同步测量系统备受关注,其以GPS、PMU(Phasor Measurement Unit),及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等为基础,通过通信网技术,多点位、同步实时收集和传输信息,实现了现代电网的安全控制和动态控制,极大提升了站域保护的发展。
3.3 融合多Agent体系结构
其以Agent技术为基础,在智能变电站内构建分层分布式保护系统,将物理集成和逻辑集成融合于站内保护系统之中。该保护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由图可见,执行级Agent能够独自完成本单元设置的保护任务,并利用通信网络,与协调级Agent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从而实现更为复杂的保护功能。协调级Agent能够在简化模式下替代组织级Agent,对系统级保护目标做出决定。
对于分布式保护来说,如何实现可靠的、实时的数据传输和同步采样的高精度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方案中,如果设置过多的分布接入点,势必考虑通信设备和链路是否稳定可靠,因此,采用“冗余”同步时钟源,以降低上述因素的影响。另外,在继电保护方面,Agent技术的应用还有待完善和考察,目前,主要成果多为理论性,并且Agent不仅要具备知识库、系统通信等功能,还应完成故障识别和执行结果等多项任务,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其协调控制能力和最优决策。
3.4 构建新的信息交换及预警机制
目前,以遗传算法为基础的站域继电保护技术,已融合基于概率识别的信息技术,从而大大减少了计算量,避免了过早收敛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保护判别和信息容错的能力,实现了基于遗传算法故障元件判别原理的简化和完善。
该算法的前提是在有限的广域范围之内,多处故障不可能同时发生,其只对域内元件个体故障编制故障识别码,从而缩小了搜索范围,与遗传算法相比,简化了搜索过程,避免了复杂的收敛判断。算法的加权系数,是根据保护原理的灵敏度,以及选择性而加以设定的。
4 电力系统站域保护应用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4.1 站域信息同步问题
当前,该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GPS等全球卫星同步时钟,但因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技术的不完善,如果站域同步采样选取该方法,效果差强人意,所以,应对策略还应通过站域保护的原理算法进行。
4.2 后备保护系统的完善配置问题
该问题是针对站域通信的失效和站域后备是否灵敏而提出的。因此,为避免站域后备保护发生误动,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此外,为切除故障,远后备保护因其以就地信息为基础和执行简单,也应保留设置,如采取固定整定值、灵敏度较高的长延时保护等末级后备措施。
4.3 站域继电保护可靠性与风险评估问题
对于广域后备保护来说,其信息多源,对站域信息通信的依赖度较高,因此,可靠性面临多种考验,但是,也存在多项利于可靠性提高的因素,应谨慎评估其安全风险,以利于实际应用。
5 结 语
当前,我国电网输电等级日益提高,不仅网架结构日趋复杂,而且系统交直流互联发展已成为趋势。广域保护和控制等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如站域保护,突破了传统保护的局限,为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韩伟,杨小铭,仇新宏,等.基于数字化采样的集中式保护装置[J].电力系 统自动化,2010,(11).
[2] 李斌,马超,贺家礼,等.基于IEC 61850 的分布式母线保护方案[J].电 力系统自动化,2010,(20).
[3] 高东学,智全中,朱丽均,等.智能变电站保护配置方案研究[J].电力系统 保护与控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