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清刚
前两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初探、再探,而今提笔对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发展构想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要遵循儿童少年心智及知识层次渐进性发展规律
尊重少年儿童这个教学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少年儿童已有认知水平,进行渐进式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
在教学的实践中,因为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引入,往往使教师感到无法下手。对创新思想理解的也有偏差,就小学儿童少年来讲,创新的关键是思维的开拓,认知的深化,基础的夯实,意识的启蒙。而不能仅仅理解为课堂上的纷乱争议、打嘴仗使得讨论。看似轰轰烈烈热情很高。使教师难以掌控、驾驭,教师疲于应付,往往完不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导致“夹生饭”,课后还要“回炉”。这还是好的,有的干脆就拌着半生不熟的饭硬咽。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探讨、争议应该有其争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泛泛的争,泛泛的议,脱离了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已有知识、认知水平。无目的的拔高,拔苗助长,使得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不利于全面提升质量。
笔者觉得,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自然人的已有水平出发,客观的对待,少年儿童面对的数学及实际问题为好。如:有的儿童少年,计算对了,没有必要非得让他讲出来,为什么?怎样想的?这样的问题可以有,但要考虑儿童的差异性。无论怎么想的,只要做对了就可以了。恰当的讨论,为什么?是提高的問题。不能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亮点。而是要看大多数学生是否接受了课时的内容、理解、应用。教师的教学效果要在学生的身上显现出来。这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点。否则,大多数学生对内容不理解、知识没掌握、“数学模型”没建立起来、知识不会应用。就有失于教学实效,导致社会作业辅导班到处都是。记得一位伟人曾经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为什么是“更重要的”?应该引起我们深思。不会用的课堂教学要不得,超出了儿童少年心智发展水平的课堂更要不得,使小学数学教学回到人本教育上来。
二、小学数学教学要遵循儿童少年的认知和知识本身固有的规律
少年儿童进入小学学习,他们认知和知识积累不是零,但是很有限,且不系统。即便是发展很好的孩子,也没有像现在学校这样,进行系统的、分门别类的认识世界、积累经验。因此要由简单到复杂的,由单一到多元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到体的,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实践—在认识—在实践的过程,完成彻底的认识。而现在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也改变了认知规律的形成过程。如:明明是文字应用题,将原有的由读到想、再到重现的抽象思维过程,变成了动画形象的演示。这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记得《特别关注》刊物上有一篇文章,报道说美国有一所名牌大学规定:数学教学一律禁用幻灯、计算机,而采用原始的板书推演、系统归纳。这样的好处是便于学生在课堂上随着教师的推演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设想一下,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打量的大面的利用现成的课件,以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大学后能否接受美大的数学教育,能否进行抽象的数学研究。所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前篇已叙),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在计算机普及的年代,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小学数学教学要尊重儿童少年身心发育的实际及所学内容的难易度
小学数学教学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是教学工作的起点,了解教学内容对本班学生来说的难易度,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只有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掌握难易度,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教在点子上。纵观现有的课堂教学实际,有的课堂教学脱离了这一原则,套用现成的课件、搬用名师的教法,严重的脱离了本班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是很好。还有的教师为了省事,根本不板书,一律多媒体,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事与愿违。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必须遵重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实际,必须尊重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这一客观现实,超出实际的挖掘,超出学生接受程度的拔高,都是无益。
四、小学数学教学要尊重数学系统的严密性和连续性
数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他诞生那天起,就有着严密的表述和从低到高、由易到难的知识的连续性。小学阶段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的。现实中,学生讨论的概念、定义、定理,并不是全面、准确的,理解也不是深刻的,将给学生留下怎样数学印象,是可想而知的。这就要求教学中要全面、严谨、准确的给学生以分析、理解“建模”的指导。这样的指导要精辟,像分析语文词句那样,理解定义、概念、定理。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精确的数学形象。为进入高级学校学习做准备。这里并不是说,每堂课都要教师讲,而是说针对生僻的数学概念等,要逐字推敲,加深理解。要求教师要讲在精处、讲在难处、讲在点子上。
再说数学的连续性。小学数学的每章每节都与高中、大学的章节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基础不扎实,到了高一级学校,很难学好数学。必须尊重数学固有的连续性。小学、中学、大学分段教授,每段都要扎实基础,才能达到整体知识的衔接连贯。就小学阶段讲,重点的内容该练的,一定要练到位。熟能生巧、孰能生变、才有创新。一味的把学生束缚在周围“实际生活”的小圈子里,不是“实际生活”的本意。文字描述的、历史遗留的、天上的、地上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等等,同样都是实际生活问题。课本也是实际生活的体现。不要以为周围是实际生活,其他就不是了。因为教师的理解,而误导了学生。
五、小学数学教学要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哲学原则
量变到质变这一哲学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的密度和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数学概念形成及质的变化。例如:四则运算的教学,没有学生动手实践做题,没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是形不成四则运算能力的。只有练习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产生能力质的飞跃。我们期待飞跃量的积累最小,飞跃质的最大。这就是精讲多练,练得得体。同样,在学习其他内容时,也有这样的问题。课堂上学生接触的面广、信息量大,经历一定的时间,学生的能力就越强。一旦能力形成就会终生受益。
综述,切合实际,严守规律,拓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达到这一基本要求,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提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