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乐园,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儿童的成长与进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评价是给所有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并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在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上,如何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评价,一直是我感到困惑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心,我逐渐感觉到品德与生活课上需要的评价是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关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和付出的努力程度等,而非仅仅注重活动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要淡化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最终结果,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体验。
一、评价时,重过程、轻结果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渐渐意识到: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评价学生时,不能以活动完成量的多少论英雄,必须要重视成功的体验、知识的掌握程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品德修养等方面。只有在合适的时间,运用了合适的评价,才会使学生们感受到评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评价要重过程,轻结果。传统的教学评价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自我发展的动力。对于那些特殊学生,尽量不要让他们变成“被遗忘的角落”。来自教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表情,都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鼓励,有利于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树立自信心。
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品德修养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评价时,关注学生的“将来”和“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将来”和“发展”。在评价时,要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三、品德与生活课上。需要过程性评价
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品德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关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参与热情、活动体验、探究和思考、交流过程等行为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和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方面的考查。简单地说,就是要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四、评价时。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学习品德与生活第三册《我和妈妈逛商店》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创设的和妈妈逛商场的情景,跟小组同学合作表演出来。在一片争先恐后的小手中,我发现了一只特别的小手:缓缓地举起,刚刚举到一半又放下,又小心翼翼地举起……小手的主人是小威,他是一个特别胆小、内向的孩子,上课时从不发言。在我的鼓励下,他站了起来,然后在全班同学友好的掌声中,走上了讲台。看到这一切,我又惊又喜,不禁为他的进步而高兴。
初次上台表演的小威显得异常紧张,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小威始终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在表演中完全放开,显得十分拘谨、不知所措。表演刚刚结束,在评价时,跟他一起合作表演的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小威,纷纷责怪他“声音太小”“演得真差”“干嘛要把他分到我们组”。听了同伴们的抱怨,小威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手不停地搓着衣角。看着小威委屈的样子,我的心仿佛被紧紧地揪了起来。
我想,如果用以往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小威甚至他们整个小组的表演都是不成功的。但是我觉得,评价应当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要注重学生“过去”与“现在”的比较。过程性评价要淡化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最终结果,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对于这个学生来说,“演技”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第一次战胜了自我,能勇敢地上台参与表演,这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我想,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对此时的小威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决定帮助小威树立自信。
我临时增设了一个“最佳小勇士”奖,把奖牌戴在了小威的胸前。从那以后,小威像是变了个人似的:每节课上,都能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在各种课堂游戏和表演活动中,也能看到他争先恐后的身影。渐渐地,他变得开朗起来,上课发言的声音也变得洪亮了;表演活动也能出色地完成,许多学生都争着要和他一组。小威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真的替他高兴。
一枚小奖章,也许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早就已经不在意了。但是,对于小威和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学生来说,这枚小奖章却极有可能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和进步的里程碑。难道一枚小小的奖章,就能改变一个孩子吗?我想,真正的原因是评价方法运用得当,“最佳小勇士”只不过是对他超越自己的赞许和鼓励罢了。我不禁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如果我运用以前的评价模式,让小威在同伴的责怪声中走下讲台,而不给他任何肯定和鼓励,那么,他极有可能从此不再勇敢地参与活动了,从而又回到了以前的样子。
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我们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刚刚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品德修养等方面还不成熟。因此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这些方面多加培养和关注,还需要我们在课堂活动时,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和付出的努力程度,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评价学生时,我们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得有多么到位,活动结果有多么好,这些都不是评价的重点。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收获。如果因为教师固有的评价模式和方法,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关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参与热情、活动体验、探究和思考、交流过程等行为表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呢?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评价,胜过千百遍的语重心长和苦口婆心,而且会使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着乐观和自信,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来自教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动作、一枚小小的奖章、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像是照在学生心灵深处的阳光。拥有了这些阳光,他们就会拥有美好而灿烂的未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多从学生的情感世界出发,用恰当的方法评价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带着阳光、带着自信、带着成功的喜悦,茁壮地成长成才,创造出一片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