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庆
摘 要 2002~2015年,在良垌镇、新民镇、青平镇、石颈镇、河唇镇的不同类型果园,定期调查荔枝第一次生理落果至采果期结束的落地果实,采集回室内观察。结果表明:廉江市荔枝蒂蛀虫发生世代数和主害代稳定;不同荔枝品种发生期及受害时间差异较大;不同荔枝品种虫口密度及受害程度差异大;虫口密度和种群数量变动与荔枝花果期密切相关。建议采取荔枝园间伐回缩技术,改善荔枝园生态环境等农业措施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于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喷施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荔枝 ;为害 ;防治
分类号 S436.67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2.017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nopomorpha sinersis Bradle
in Lianjiang City and Control Measures
ZHOU Fuqing
(Lianj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Lianjiang, Guangdong 524400)
Abstra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onopomorpha sinersis Bradle was that generation number and damage genertion was stable in Lianjiang City. Difference between occur period,damage time on different species of lichee. Difference between population density, damage degree on different species of Lichee.Population density and population amount change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Lichee flower and fruit period. Take technique of cutting,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ichee orchard and used the hige 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 and low residue pesticides against Conopomorpha sinersis Bradle on the peak of adult emergence and egg hatching peak.
Keywords Conopomorpha sinersis Bradle ; Litchi ; damage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荔枝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是廉江市的主要果树栽培品种,种植面积1.4万hm2,年产荔枝鲜果6.0万t以上。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rsis Bradle)是荔枝生产上为害最为严重的害虫,该虫在廉江地区常年发生,未防治或防治不及时的果园,成熟期果实为害率高达60%~80%,产量损失50%~60%,严重发生年份更是“十果九蛀”。荔枝蒂蛀虫的发生为害大大降低了荔枝的产量、质量和商品价值,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2]。针对这一生产现状,笔者对廉江市荔枝蒂蛀虫发生为害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旨在有效减轻荔枝蒂蛀虫的危害。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荔枝生理落果果实。
1.2 方法
2002~2015年,在良垌镇、新民镇、青平镇、石颈镇、河唇镇的不同类型果园,定期调查荔枝第一次生理落果至采果期结束的落地果实,采集回室内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荔枝蒂蛀虫形态特征
荔枝蒂蛀虫成虫白色,头顶棕褐色,体细小形如蚊, 一般成虫体长4~5 mm,翅展9~11 mm,触角丝状,为体长的2倍。前翅狭长,基部2/3灰黑色,端部橙黄色,在翅的中部有一组由5条相间白色横线构成的“W”形纹,在翅的橙黄色部分有3个银白色光泽斑,两前翅合拢构成清晰“爻”字纹,是成虫的最明显特征。卵散生,椭圆形,长径0.3~0.4 mm,卵壳微突并有不规则的网状花纹。老熟幼虫圆筒形,黄白色,长8~9 mm,仅具4对腹足,中后胸背面各有2个肉状突。蛹长约7 mm,初呈淡绿色,后转为黄褐色,近羽化时灰黑色,触角长于蛹体,头顶有一个三角形突起的破茧器。外具薄膜状的茧。
2.2 发生特点
2.2.1 发生世代数和主害代稳定
根据14 a的观察调查,荔枝蒂蛀虫在廉江市一年发生11代,主要以幼虫在荔枝的冬梢、龙眼的嫩梢和三月红、妃子笑的花穗穗轴近顶部越冬,每梢(穗)1虫。越冬代成虫于3月中下旬羽化,其中最早为2010年3月15日,最迟为2004年3月30日,有7年为3月19~23日。在廉江,挂果期荔枝蒂蛀虫卵期一般2~2.5 d,幼虫期7~8 d,蛹期7~9 d,产卵前期4 d,一个世代20 d左右。其中2~5代主要为害荔枝果实,是荔枝的主害代。
2.2.2 产卵、取食和化蛹特点
经过10多年的调查观察,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后,产卵前期约为4 d,夜间产卵。在挂果期,每雌一生产卵114~223粒,平均每日产卵14~25粒,产卵主要集中在交尾后3~10 d内,卵单个散产,多产于果实龟裂逢间以及嫩梢上。幼虫孵化后会从卵壳底面直接蛀入寄主为害,整个幼虫期均在虫道内取食,取食期不破孔排粪,没有转移为害习性。幼虫老熟时咬一孔洞钻出寄主后就在寄主附近的叶片、果穗上吐丝结茧化蛹。如果幼虫随落地果掉落地面,则在地面杂草或落叶上吐丝结茧化蛹。
2.3 发生为害特点
2.3.1 不同荔枝品种发生期及受害时间差异较大
从14 a的调查结果看,在开花挂果期,廉江市荔枝蒂蛀虫最先在三月红荔枝上发生,其次是妃子笑、白糖罂,最后才是桂味、鸡嘴荔、槐枝等。发生期呈现按“早熟品种-早中熟品种-迟熟品种”先后转移的现象。一般早熟品种(主要为三月红)最先受害,其次是早中熟品种(如妃子笑、白糖罂),最迟为迟熟品种(如槐枝)。
2.3.2 不同荔枝品种虫口密度及受害程度差异大
14 a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荔枝品种,不同的混栽方式,其虫口密度及受害程度差异大。主栽品种为三月红、妃子笑等早中熟品种的荔枝园虫口密度最大、受害最重,其第三代14 a平均百果活虫4.86头,蛀果率为6.37%。主栽品种为妃子笑、桂味或鸡嘴荔等中迟熟品种的荔枝园虫口密度及受害程度次之,其第三代14 a平均百果活虫3.02头,蛀果率为4.78%。单一栽种鸡嘴荔、槐枝等迟熟品种的荔枝园,虫口密度、受害程度明显较低,其第三代14 a平均百果活虫1.63头,蛀果率为2.14%。
2.3.3 荔枝蒂蛀虫的虫口密度和种群数量变动与荔枝花果期密切相关
经过14 a的调查,荔枝蒂蛀虫的虫口密度在花果期明显增加,一般于荔枝第二次生理落果后虫口密度增高,自然状态下果期发生量呈几何级数上升,荔枝果实期是荔枝蒂蛀虫一年中发生数量最大的时期。如良垌镇贵墩村一漏治妃子笑果园,2012年4月12日虫果率为6.2%,5月4日增至81.5%,河唇镇苏州垌一失管妃子笑果园,2013年4月6日虫果率5.7%,4月28日增至81.8%,新民镇塘底村一妃子笑果园,2014年4月10日虫果率4.3%,5月2日增至73.6%。荔枝采收后,虫口密度急剧下降。8月至翌年3月,即新梢至开花期,叶片和花穗受害率一般为0.2%~0.5%。
3 讨论与结论
3.1 农业防治
3.1.1 搞好荔枝园间伐回缩技术,改善荔枝园生态环境,提高抗病虫能力
采果后10 d内全园修剪,主要剪除过密枝、细弱枝、交叉枝、荫蔽枝、病虫枝,使树冠内通风透光,进行间伐回缩矮化,控制株高在5 m以下,改善树冠结构,以增强树势,集中养分,培养健壮的结果母枝,提高果树抗病虫能力。
3.1.2 适时施肥,培养健壮秋梢
采果后5 d内及时施足攻梢肥,促进秋梢整齐健壮抽发。严控冬梢抽发。暖冬年份或肥水控制不当易抽发冬梢,不仅成为荔枝蒂蛀虫的越冬场所,而且也导致荔枝翌年无花而减产。可以在冬梢抽出3~5 cm时,用40%乙烯利833倍喷杀,既可杀死冬梢,又可大幅度降低荔枝蒂蛀虫越冬代虫源。
3.1.3 做好冬季清园和清除落叶落果工作,降低虫源基数
荔枝园在冬前,剪除有虫的枝条、叶片,清除地面的枯枝落叶集中销毁。据多年观察,第二代至第四代荔枝蒂蛀虫幼虫为害引起的落果最为严重,一般落地果虫果率达8.7%~18.3%,蒂蛀虫幼虫藏于落果中,老熟后爬出果外,在地面落叶和杂草上吐丝结茧化蛹,在这一阶段捡拾落地果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以明显减少下代虫源。根据十多年的调查,清除第一代至第四代的落花落果集中销毁,可清除掉落地面的虫蛹84.6%。
3.2 化学防治
3.2.1 做好虫情测报,确定适时施药期
荔枝蒂蛀虫在廉江市一年发生11代,第二代至第五代幼虫主要为害荔枝果实,是蒂蛀虫的主要为害期。本研究采取越冬调查、田间调查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系统监测技术,采用室内化蛹进度调查法和田间发生主虫态法预报成虫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针对荔枝蒂蛀虫的发生特点,产卵前期和产卵期时间较长,蒂蛀虫孵化后幼虫从卵壳底部直接蛀入寄主内,化蛹后蛹外有一层茧状丝膜包围保护,农药对卵、幼虫和蛹效果较差,所以要根据监测和预报结果,掌握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作为施药防治适期。
3.2.2 药剂选择
主要选择对荔枝蒂蛀虫成虫和卵防治效果好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经过多年的试验、筛选,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主要有:52.25%氯氰·毒死蜱1 500倍液,10%阿维·高氯1 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40%毒死蜱800倍液。
3.2.3 施药注意事项
由于荔枝蒂蛀虫成虫白天静伏于树冠内和地面杂草处,因此,施药要均匀喷在果实、叶背、叶面和树冠内外枝条上,喷至湿润有滴液为度,以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注意轮换用药,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 冼继东,梁广文,曾 玲,等. 荔枝蒂蛀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5(3):67-69.
[2] 李 康.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