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军
【关键词】 新课改;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2—0045—01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乃至自己独到的教育见解付诸实践的主渠道,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課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1. 备教材。备教材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学习教学大纲,系统认真地研究全学期的教材,明确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对书中练习题的多少、难易、类型进行研究分析并决定增删,同时还要认真、合理安排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每一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注意避免出现“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
2. 备学生。备学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知识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学生学习态度有好有坏,教者可通过课堂提问,通过作业和适当的、必要的考试以及课后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看法和要求,来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和学习态度等。教师要通过多渠道信息反馈弄清哪些地方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是共性问题,哪些地方仅是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有摸清学生的底细,教师才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难点、深度和广度;才能面向全体、兼顾少数;才能自如地驾驭教材、驾驭课堂、驾驭学生。
3. 备方法。备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学任务和内容要靠教学方法去实施。教者要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选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安排好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确定好教学内容的先后,设计出呈现新内容的教学方案,选定突破口,同时考虑如何以旧引新、以新连旧,使学生易于接受。其中,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宜多而分散,不能面面俱到,把一节课搞成板块或大杂烩。
二、授课中教学阶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1. 优化教学内容。教师要合理使用教育资源,利用好教材这个载体。要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地组合,进行创造性地加工,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加强知识间的相互有机的联系,要把教材中的语言知识重新置于鲜活的语言情境中加以传授,以便顺利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使学生得到发展。
2.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热情高涨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饱满的热情执教,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以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以清晰、准确到位的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模仿、操练和活用语言;以教学活动的变化为依据,变换自身的角色;以紧凑合理、过渡自然的教学环节以及科学有序的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中扎实地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发展能力,尝试成功,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3. 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首先,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原则。其次,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创造各种语言情景,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加速语言材料的吸收和运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课后及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1. 做好课后教学总结。实践证明,教学后记有利于教师及时、系统地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与提高。教师在钻研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目的是否明确,重点、难点提炼得是否准确,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课堂的容量大小如何,知识的密度、梯度是否合理,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逐一验证。一堂课的教学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结构的安排、师生的双边活动以及教者的语言、板书、教态等各个方面。课后我们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进行总结,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学习和提高。
2.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课堂教学结束后的课后作业布置要体现巩固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要反映学科的特点,作业内容要紧扣所学的语言知识,作业的形式要精心设计,作业的要求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总量要控制;作业时间要合理(一般不超过30分钟。其中听力约5分钟,口头作业约10分钟,书面作业约1 5 分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自我提高的过程。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