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思雨 高静学
摘 要: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交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社交媒体舆情也应运而生。社交媒体舆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政府治理中也意义重大。通过对社交平台上社会事件以及热点问题的舆情分析,总结出社交媒体舆情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并阐述社交媒体舆情发展在我国政府治理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最后针对社交媒体舆情在政府治理中的影响与作用,提出政府对于社交媒体舆情发展治理的几项策略。
关键词:公共管理;社交媒体;舆情;政府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052-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交媒体舆情发展持续升温。人们开始有选择地使用各种社交媒体,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在网络上表达舆论诉求。社交媒体的运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话语权,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进步,为网络舆情发展打开新局面。但是如何正视社交媒体舆情带来的影响、如何引导社交媒体舆情的发展也成为政府必须面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社交媒体舆情概述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建设也在逐步加深。新型社交媒体发展方兴未艾,信息时代也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嬗变,人们对于社交媒体舆情的认识也需要重新界定。
(一)社交媒体舆情的含义
网络时代背景下,舆情、舆论、网络舆情、社交媒体舆情等词语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我国,“舆情”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在《旧唐书》,有唐昭宗在乾宁四年的诏书中称:“朕采于群议,询彼舆情,有冀小康,遂登大用”;在《全唐诗》中,有诗人李中作诗《献乔侍郎》:“格论思名士,舆情渴直臣”[1]。由此可见,我国古时“舆情”的定义主要表现在对于民众情绪和意愿的关注。如今根据王来华对于舆情的定义,所谓“舆情”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2]综合比较来看,民意是舆情发展的始源,舆情是民众的心声。但经历了千年发展,舆情已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当将这种民意的诉求以及对社会问题不同的看法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展现的时候,就会形成普遍的网络舆论,即网络舆情。
综上所述,便可以对社交媒体舆情做出一个简单的定义,所谓社交媒体舆情就是网络舆情的一种,社交媒体舆情是网民运用社交媒体软件,例如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在网络上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突发事件等发表舆论,表达利益诉求,与广大网友进行广泛的讨论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社交媒体舆情特点
从2008年起,社交媒体开始被人们熟知。社交媒体的开放性、即时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人们对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给社交媒体舆情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第一,以社交媒体软件的发展为依托。手机移动客户端普遍化,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功能扩大,移动着的社交媒体走入人们的生活,网民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到社交媒体舆情中。
第二,围绕社会热点或突发事件展开。社交媒体舆情发展紧随时代潮流,是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反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加大了反腐力度,从2013年起,社会反腐与司法案件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热点。
第三,涵盖范围广。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廉政反腐等内容都是社交媒体舆情关注的焦点,公安、纪检、交通、医疗卫生等职能部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根据人民网在2014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一些党政部门,例如公检法和纪检监察部门更是社交媒体舆情的高压区。
第四,正面舆情与负面舆情并存。社交媒体舆情涵盖信息量大,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网络写手更是推波助澜,大肆散布负面信息,但是大部分网友还是能够理智地看待问题。例如在“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发生后,有网友对“船舶切割搜寻、打捞”提出质疑,有网友在网上运用犀利的语言表达出对体制的不满,但更多网友则选择发布有关遇险急救的帖子,并“点蜡烛”表达对死难同胞的哀思。
(三)社交媒体舆情发展趋势
1.新型社交媒体成为首要信息来源。社交媒体具有定向传播功能与较强的互动性,依托技术手段的支持,打破了地域间的界限,使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与共享,社交媒体舆情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社交媒体舆情的发展与政府治理息息相关。社交媒体舆情对政府公共管理的关注会随着政府工作的深入而发生转变。如在2013年司法与反腐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反腐成为社交媒体舆情关注的焦点。但政府打击力度加强后,2014年,人们对这一类事件的关注度就明显降低。
3.“理性声音”逐渐占据发展上风。在政府对网络造谣、传谣的“大V”进行有力的打击并对突发舆情发展进行有效引导之后,尽管偏激、不理性的声音依旧存在,但是更多的网民能够主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社交媒体舆情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社交媒体舆情发展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政府作为信息“把关人”的能力降低。社交媒体舆情促进了民主建设,也为不良信息的反复传播提供了渠道,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一)社交媒体舆情发展对我国政府治理的正面影响
新型社交媒体在互联网上为人们搭建了一个自由言论的大平台,为社交媒体舆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社交媒体舆情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社交媒体舆情的发展为民众自主参与到政府治理中提供了重要途径,广泛地汇集民智民意,不仅为政府公共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政府治理中也发挥着独特作用。近年来网络反腐兴起,政府官员屡屡被挖出戴名表、穿名牌、公车私用等,一些政府高官相继落马,“既打老虎又打苍蝇”的政策方针在网民的监督下得到广泛落实,促进了我国政府管理體制的完善与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交媒体舆情的发展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带来契机。2011年被誉为我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据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共32 358个,认证的党政干部微博客共18 203个”[3]。温家宝在两会上曾一再要求“政府要上网”,在2009年两会召开前夕更接受媒体专访,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交流中说:“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民主化。”通过社交媒体舆情唤起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公民有参与政治的意愿,政治环境也是适合于公民参政议政的,才是更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4]。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带动了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虚拟空间中的平等促进了现实社会的民主发展。
3.社交媒体舆情发展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移动着的新型社交媒体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社交媒体舆情的讨论中,为政府公共管理献计献策,政府收集信息渠道畅通,也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以往政府在制定相关公共政策时,总要适当进行民主听证会。与召开听证会耗时耗力相比,政府通过社交媒体舆情与网民在线探讨,不仅能听到更多的声音,也避免了因召开听证会而耽误正常工作的问题,便捷省时。
(二)社交媒体舆情对我国政府治理的负面影响
社交媒体舆情发展有利有弊,社交媒体舆情信息良莠不齐,给我国政府治理也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1.社交媒体舆情中不实信息蔓延威胁社会稳定。社交媒体舆情承载着社会舆论,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难免出现信息失真现象,其中不乏一些新闻媒体人为了博取眼球过分强调新闻时效性大胆发布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在信息传播机制中,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望者”,在重大事件中媒体人应当扮演好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运用社交媒体及时向公众与社会传递最有价值信息,而不是发布虚假信息,促使谣言滋生,危害社会稳定。
2.社交媒体舆情管理缺失影响政治稳定。社会的政治秩序与网络秩序密切相关,网民作为社交媒体参与的主体,网民的心理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去破坏网络秩序,威胁政治稳定。按照现代政治学的分析,政治稳定的程度与政治文化的性质和结构有非常密切的关联,也与大众传媒的导向密切相关。一般而言,人们对政治系统优越性的正面认识、对政府行为的赞赏,有利于政治稳定;对于政治系统的缺陷和弊端的反面认识、对政府政治决策的憎恶、对政治生活的冷漠,往往无益于政治稳定。例如在钓鱼岛事件发酵影响下,我国多地进行了反日游行活动,依旧有个别人做出了砸同胞车事件。人们关注政治生活,表达爱国情怀本无可厚非,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爱国却是值得深思熟虑的,必须杜绝各种网络颠覆行为的存在,维护好正常的政治社会发展秩序。
3.社交媒体舆情的发展使政府形象树立面临挑战。政府既是社交媒体舆情的参与者也是社交媒体舆情发展的指路人。目前我国政府网站与政务微博体系已基本建成,但始终关注的人较少。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是因为某些“僵尸平台”常年不更新政务信息,尤其是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的经验不足,面对突发事件,官方公众账号不能第一时间发布准确真实信息,社会常态信息无法正常运行[5]。政府的不作为极易引发民愤,民众情绪不稳,为社会稳定种下了不安分的种子。在天津港爆炸事件中,一度有消息称爆炸区域有毒化学物品泄漏,引起人们恐慌,更有天津当地居民选择搬离生存家园。在传闻一度甚嚣尘上之时,天津市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澄清不实传言。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如若对社交媒体舆情监管不力,无法及时稳定社会舆论、安抚民情,不仅会威胁到政府的权威性,也会使政府在民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大打折扣。
三、政府对社交媒体舆情的治理对策
社交媒体舆情的发展在我国政府治理中是一把双刃剑般的存在,政府如何规范、引导社交媒体舆情的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功能也是我国政府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重视社交媒体舆情问题,完善社交媒体舆情的管理机制
我国政府社交媒体平台虽已广泛开通,但却不能正常运行发挥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往往由于其他公务而无暇上网关注社情民意,政府信息閉塞,不能与时俱进。因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社交媒体舆情发展问题,端正态度,引导社交媒体舆情发展。“舆情机制是国家决策的根本机制”[6],政府完善对社交媒体舆情的管理机制建设,就是要建立一套以民众为主体,以民智、民力、民情为主要内容的舆情汇报管理机制,搭建一个政府与民众的及时对话平台,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
(二)政府应加强自身能力与形象建设,重树公信力
政府官员须摒弃“官本位”思想,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积极主动地与民众沟通,对于民众的“声讨”予以理解,切实解决社交媒体舆情所反映问题。特别是一些缺乏经验的地方政府,面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往往采取较为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使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所以必须明确政府部门职能,重视民众利益诉求,树立切实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形象。
(三)政府应完善法制建设,引导社交媒体舆情发展
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各种新型犯罪层出不穷,在处理网络犯罪时,我国现行法律往往会显得捉襟见肘。在一些网络谣言整肃方面,虽已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但对于规范整个网络发展还远远不够。各种网络诈骗、侵权的手法越来越隐蔽,网络犯罪受害者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所以通过法律规范来认定网络犯罪、制约网络犯罪,引导社交媒体舆情发展是十分必要的[7]。政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地在刑法中增加有关网络犯罪的条例,完善网站管理制度。
(四)掌握舆论主导权,引导大众舆论
加强对传统媒体的引导与规范,带动新型社交媒体发展,督促媒体人素质提高。政府要保障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的权利,做到“网络言论自由只能是宪法下的自由”[8]。以保证人们最大的言论自由度为前提加强网络管理,协调好在社交媒体舆情中的言论自由与政府管理之间的矛盾,在对不法分子进行严厉打击惩处的同时,应争取做“第一手新闻”,用正能量引导社交媒体舆情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社交媒体舆情的发展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对于政府的治理甚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我国对于社交媒体舆情的监管已初显成效,但是对社交媒体舆情发展的治理任重而道远。在信息时代社交媒体舆情的不断发展下,政府加强对社交媒体舆情发展的引导与治理显得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来华,林竹,毕宏音.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初步辨析[J].新视野,2004(5).
[2]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3]国家行政学院发布《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J].电子政务,2012(Z1).
[4]宋佳易.社交媒体对政治传播的影响[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5]戴笑慧.网络舆情与政府电子治理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
[6]张克生.舆情机制是国家决策的根本机制[J].理论与现代化,2004(4):71-73.
[7]陈元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4.
[8]夏自军.网络言论:自由与管理适度平衡[J].中国青年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