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霞 马玲 陈煜 库尔班江·阿不都热依木 唐金华
摘要: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内容之一。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我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成效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下一阶段更好的建设网络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60-0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课程的开发、实施已成为当今高校的一项重要内容[1]。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新兴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逐渐凸显其特定的教学优势,成为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2]。网络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共事的优势,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改革了教学结构,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我校网络课程建设成效
网络课程是我国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资源保障[3]。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本科教学工程”的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大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自2012年起,学校逐步对50门校级精品课程进行了转型升级和网络课程建设工作。截至2015年9月5日,我校“课程中心”平台上已建成202门网络课程网站,总访问量为1740487人次。网络课程建设要求2016年底完成全部必修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教材、习题、试题、参考资料、优秀课堂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网上开放,为师生提供了免费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另外,为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学校在原有任意选修课程基础上,增设了36门网络通识课程,创建了网络通识课程学习平台,内容涵盖了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生、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经济与管理思维六个模块,已有14420人次在该平台上选课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看重设计制作,忽视使用、更新和管理
网络课程的建设往往前期投入较大,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课程负责人需要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包括全部章节的电子教案、授课PPT和授课视频等;同时,网络课程建设的技术投入也较大,需要定期对后台数据库进行更新。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网络课程设计完了,制作好了,但使用的情况、使用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缺少学生的反馈,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于那些技术进步快、与时事紧密相连的课程,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和调整,甚至一些网络课程多年没有更新内容。
(二)教学活动安排少
当前网络课程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观看教学视频和学习电子教案,大部分网络课程往往只是重视教学内容的灌输,没有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安排,而学习者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但现有的网络课堂停留在教师通过视频讲授,学生面对视频接受式的学习。
(三)教学互动不足
网络课程学习环境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4]。网络课程建设中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建设,而忽略了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等有效的互动手段,造成学习者学习知识的被动,从而不能通过交互互动学习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网络课程改进的思考与建议
对于我校目前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课程建设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为了增强现有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智能化、个性化,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首先应该充分体现学习者是学习的核心,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学习者得到有效的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一)加强后期课程管理与评价
网络课程前期的投入较大,但后期使用有待改善,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加强网络课程的后期管理。如通过加入学生的评价机制,学生对网络课程的使用体验中的不足进行反馈和评价,如界面体验、知识内容、互动模式等,对网络课程的后期建设与使用进行激励。
(二)教学内容层次化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提供多层次的网络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将教学内容划分成知识点,若干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构成一个单元。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跳过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学习深层次的内容和进行扩展学习。同时,多重感官刺激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网络课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如文本、图像、PPT、动画、音频、视频流媒体素材都是信息媒体的表现方式,将课程内容生动、形象、立体地展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三)教学活动探究化
学习者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者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网络学习更需要学习者在质疑、调查、探究、实践中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应重视创建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参与讨论问题和发表意见。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更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将自己的学习结果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产生学习归属感和成就感,增加网络学习积极性。
(四)提高教学互动的实效性
在网络课程中一般都建设有互动模块,但互动模块的应用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的问题能不能得到及时的回答。网络课程的学习者没有班级的限制,都可以共享网络课程的内容,老师要对更多的学生进行指导,显然要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解决网络课程互动功能形同虚设的问题,就要把网络课程中课程组成员的工作量纳入到考核范围,这样才能激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及时的回答。当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回答的时候就增加了教学互动的归属感、增强了互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五)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解网络课程内涵
通过专题讲座或参加培训的方式更新教师的医学教育理念,充分清晰地理解网络课程建设意义。网络课程不是课堂课程的移植与克隆。课堂课程和网络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是不同层面的事情;网络课程教学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记和背的教学模式。
(六)完善管理制度
网络课程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网络课程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制定网络课程申报、过程管理、课程质量评价、验收和激励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以保障网络课程顺利建成,并高效地投入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平台,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四、总结
在“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年中,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必将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何建设好、使用好网络课程还需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鲁大圣.建设网络课程的思考[J].华章,2013,(2):162.
[2]胡庆,马瑞民,常瑛.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环境构建,2013,(3):71-72.
[3]张红艳.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及改进[J].教育与职业,2014,(17):139-140.
[4]樊志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4):767-768,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