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级教学评估信息化系统平台体系探讨

2016-05-30 05:04:35王军黄娟
科技风 2016年20期
关键词:教学评估信息化

王军 黄娟

摘 要:建立校级的教学状态数据数据库,以常态方式进行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高校自身状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增强内涵建设等。本文从建立校级教学评估信息化系统的意义出发,研究了教学评估信息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对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监控数据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评估;信息化;系统平台

一、背景与意义

教学状态数据是反映高校教学工作运行状况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建立全国高等学校基本状态数据库,目的在于通过基本状态数据库可以进行高校教学数据统计分析,使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效的监督高等教育的质量和进行本科评估。基本状态数据涉及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教学效果、教学条件、学科建设、科研、校园文化等涵盖了高校所有内容,可对学校每年的数据进行监控,称为“年报数据”。

因此建立校级的教学状态数据数据库,常态方式进行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自身状况,及时有效的对不足点提前进行完善,从而能够更主动地促进学校发展,并以此为平台服务于管理、教学工作,将更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增强大学在教育改革中的内涵建设与核心竞争力。

二、 教学评估信息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首先建立教学评估信息化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分为网络层、数据层、支撑层、业务层、表示层5层结构。

网络层主要提供各种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和服务访问,另一封面通过网络与其他系统进行相互连通。

数据层是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访问集合,建立形成一个统一共享的数据库,使不同系统数据能够有机集成,保持所有数据的统一,为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服务。

支撑层主要构建了为业务层和标识层服务的信息化应用支撑,为业务层应用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工作流引擎、报表引擎、消息引擎等。

业务层包括了教学评估信息化系统的所有业务应用,业务层依赖于支撑层,同时又是表示层的信息来源。

表示层主要是用户通过表示层使用教学评估信息化体系的服务,通过各种信息访问方式、集成工具等为用户提供服务。

三、系统功能分析

建立校级教学评估信息化系统平台通过对原始教学数据的积累,依据数据客观的将学校全面运行状态展现,通过可视化的监控、处理和对比分析,使教学数据真正变得有价值,并对教学管理运行中即将或已经出现异常的情况给予提醒,让各项运行状态指标都常态、实现管理的实时性、准确性、持续性。在分析教学评估信息化系统的系统结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和设计。

(一)数据的录入、校验、审核

能够为高校的各部门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所有人员使用该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录入人员应该按照系统规定的格式进行数据的采集,如格式错误将不能通过校验审核,加强数据采集的规范,避免无效数据、多标准格式的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准确性。

(二)对教学状态数据可视化常态监测

系统所有的数据按照管理权限的不同,针对不同用户实时展现不同的状态数据,方式采用图形报表结合的方式,以直观清晰的方式进行监测,同时也可以根据学校需求进行自定义图形报表方式展现。

(三)数据组合分析、展示

对于系统存在的数据表的数据,将多个相关的表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如专业师生比分析,通过数据库中的开课情况、专业教学实施情况,确定各专业任课的教师,再通过本科生专业中的大类学生数,计算出专业师生比;教授、副教授授课情况分析,通过数据库中的开课情况、专业教学实施情况、教师基本信息等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可计算出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通过一个数据表,沿着数据表的网络式关联关系进行逐级的挖掘,并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将零散的数据进行关联展示,对学校提供的决策提供依据。

(四)用于教育部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上报

系统建成后的基本状态数据不仅用于学校内部的自评,和对未来发展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同步生成教育部要求的《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统计报表,便于学校导入教育部的上报系统,避免了学校每年和每次其它评估收集数据并计算统计结果的重复劳动,也有利于学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

四、教学评估信息系统数据监控的对策研究

(一)成立专门的教学状态数据监测机构

为了保证系统中的数据真正的发挥价值,需设立专门的数据监控机构,对各级上报的教学状态数据进行规范管理,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进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研判,并对关键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进行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剖析。

(二)健全基本数据监控规章制度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控需要建设配套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流程的职责及操作规范。首先要制定录入数据和维护数据的规范,确保数据的準确、真实;其次要统一数据的指标口径,不同数据提供者对于数据的内涵理解程度不同,可能会提供不同的数据,需要建立数据统一的指标口径,进行解释,保证填报的数据有效。

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校级教学评估信息化系统,为学校各个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各教学单位工作实际提供数据支撑。并且该系统能与全国基本教学状态数据库系统进行对接,便于数据的上报,也可与专业评估等各指标体系有效对应。通过对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形成评价报告,并反馈给各教学单位,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许晓东.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2(4).

[2] 胡海建,等.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J].高教探索,2013(1).

[3] 林芳.教学状态数据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4).

作者简介:

王军(1983-),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黄娟(1985-),女,硕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评估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24
基于教学评估及反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晨课改进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6:40
高校教学评估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2:31:42
“五个度”见证我国高等教育
民生周刊(2016年8期)2016-05-04 09:49:42
基于MOOC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试点改革数据分析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9期)2016-04-26 1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