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共情”在与学生谈话中的应用

2016-05-30 05:11:42刘立华刘云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小王共情谈话

刘立华 刘云贺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共情”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使用,成为人们拉近彼此距离、促进沟通的一道桥梁. 在教育领域,师生谈话中合理利用共情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避免矛盾冲突的非常好的方法. 在“共情”的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倾听、会表述对方的感受、给予对方相应的尊重并能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小王就读于高三,是中等学生,最近模拟考答数学题时,她总是在填空和选择题的最后一题上浪费很多时间,因为这两题相对有一定难度,所以她往往做到最后也没得分,而后面会的题又没有时间答. 按她的水平,如果把时间用来做后面的题,她最少能多得20分. 妈妈为此和她吵过,可是她就是不改. 她妈妈找到我,期待能改变孩子的行为.

小王清楚约我的目的,所以并不和我交流,而是由妈妈述说情况.

因为之前沟通过,所以,当妈妈说她的状况时,我问小王:“你是不是觉得再努力一下这题就做出来了,所以放弃了很不甘心?”“是啊是啊!”小王的眼睛一亮,因为从来没有人理解她的感受,只是告诉她要怎么做.

“你做这两道题时也很纠结,做吧,担心时间不够;不做,又觉得万一下一秒就作出来,错过了多可惜. ”“对啊对啊,我就是这么想的!其实吧……”小王开始滔滔不绝地和我谈起她这样做的感受,我一边听一边点头表示理解. 如此,小王和我越来越近,我说什么她也不再排斥,所以,最后我建议她五分钟还做不出来题时就放弃,她同意了.

小王在心理上对我从抗拒到接纳,是因为我用到了谈话的一个法宝:“共情”. 下面就谈谈“共情”在与学生谈话中的应用.

一、认真倾听

“倾听”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良好沟通的前提.

倾听时不仅要听取语言表述,还包括表达者的动作、表情和语调,从中感受对方的情绪. 倾听时轻易不要打断对方,要全神贯注,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 若表达者感觉你没有认真倾听,会感觉不被重视或尊重. 若产生上述感觉,则会产生逆反心理,为进一步沟通制造障碍.

很多老师在遇到学生问题时,无法耐心倾听学生讲述,学生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老师主观臆断地猜想事情经过和对方想法,并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对学生横加指责或干预,导致学生放弃与老师交流的希望,消极抵抗,离老师越来越远,从而使教师工作难度增加.

其实,学生述说的过程就是一种心灵的自我修复. 很多因冲突愤怒不堪的学生,在叙述事情经过的过程中,会慢慢平静下来,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同样的,具有焦虑情绪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叙述将情绪发泄,进行情绪修复.

二、表述对方的感受

“你现在觉得很委屈. ”

“这次考试没考好,你觉得很难过,无法面对家人. ”

“他们喊你的绰号,你很愤怒. ”

“面临考试,你很焦虑. ”

“事情发生了,你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

在倾听学生谈话时,教师只要在中间用一句话插入学生的感受,学生就会有“被理解”的感觉. “被理解”是“被接纳”的前提,当学生感到自己被接纳时,学生就会先接纳老师,就会坦诚地将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这样教师的工作就好做了. 表述对方感受时最好是陈述语气,也可以是学生原话的重复,但不要加上其他语调,如同情、怀疑等,这些语调会阻断学生倾诉的欲望,使谈话戛然而止.

三、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

给予对方尊重,即尊重对方的个性和能力,不用自己的感情去衡量学生. 很多老师在倾听时,听着听着就开始生气,因为学生涉世未深,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不成熟,看问题的观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难免会有偏颇,教师往往本着要“教育”学生的原则,在没有听完表述时就阻断学生并横加指责,试图将自己的三观强加给学生. 如果单纯地说教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尊重还包括教师要善意理解对方的观点及行为,而不是简单排斥,就算和对方的观点相悖,也要尊重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而不是采用指责的态度.

教师在倾听学生谈话或者和学生谈话时,不妨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如果我是他,如果我生长在他那样的环境,如果我也遇到他那样的问题,我会不会也这样去处理?尊重是相互的,如果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尊重,学生也不可能敞开胸襟去接纳老师. 两个有心灵距离的人,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最好的契合.

四、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进行教育

尽管“共情”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有效方式,但绝不意味着学生做什么都是对的,也不是要求教师无条件地允许学生做任何事情. 教师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可以在学生讲述完毕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因势利导地问:“如果你接着这样下去,你猜测后果会怎样呢?”“这件事如果是我,我就会这样来处理……”“你的情绪可以理解,但我认为如果这样解决会更好……”

这要求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言谈中的教育契机,这些契机的把握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善意基础上的.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激烈的批评,前提是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使学生能充分接纳你的意见. 总之,还是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们见过很多老师歇斯底里地和学生喊叫.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共情”为我们了解学生、寻找更好的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契机. 我们期待某一天,不再看到老师们因学生各种问题而疲惫或者愤怒,期待教育成为一件美好的事情.

猜你喜欢
小王共情谈话
网红会和打工人共情吗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商业评论(2022年4期)2022-05-05 23:01:30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26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8
减肥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6
麻辣烫
故事会(2018年4期)2018-03-01 15:21:16
借钱
故事会(2017年9期)2017-05-08 11:35:25
(1)阅读理解两则